抖音「飲料兌酒」新玩法?不可取……

抖音“飲料兌酒”新玩法?不可取……

最近網絡上一些“飲料兌酒”的視頻十分流行,尤其“雪碧兌白酒”的喝法引得人們爭相效仿。

有人認為,飲料兌酒,酒精就被稀釋了,可以降低酒勁。

但專家指出,碳酸飲料兌酒,不僅更容易喝醉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抖音“飲料兌酒”新玩法?不可取……

我們先了解一下酒精進入人體的反應:

小明喝了一兩酒——實際上喝了一些酒精——小明的胃壁及小腸開始吸收酒精並進入血液——血液迅速分佈於小明全身——小明體內的乙醇脫氫酶開始發揮作用——將乙醇分解為乙醛——乙醛再經乙醛脫氫酶分解成乙酸——乙酸再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小明的酒氣散去......

以上是一個人體理想情況下的分解流程。可是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部分人會出現醉酒的情況。醉的不同點在於每個人體內的乙醛脫氫酶存在差別,有的人體內多,有的人體內少。當喝的酒跟不上分解的速度,乙醛就會導致身體昏迷不適、噁心欲吐的感覺,也就是醉了~

抖音“飲料兌酒”新玩法?不可取……

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

由於富含二氧化碳氣體,能使胃部迅速膨脹,增加胃吸收酒精的面積;且二氧化碳還能促進酒精進入小腸的速度,增加酒精在小腸中的吸收,所以用碳酸飲料勾兌使人更容易醉酒。

非碳酸飲料

但如果攝入的是非碳酸飲料,由於稀釋作用,降低了酒精濃度,也減慢了酒精的吸收速度。大量水分的攝入還會加速酒精的排洩,因此能避免醉酒。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酒精度低的混合飲料也容易讓我們不自覺地飲用過量,造成總量的累積,最終也會喝醉。即便不醉,大量酒精經肝臟代謝後,產生的熱量會轉變為脂肪儲存,容易引起脂肪肝、高血脂症,長期下去甚至導致肝臟硬化。因此,不管怎麼喝,酒都不宜多喝。

抖音“飲料兌酒”新玩法?不可取……

抖音“飲料兌酒”新玩法?不可取……

能量飲料兌酒,後果更嚴重

如紅牛一類的功能性飲料通常都含有牛磺酸、電解質、咖啡因等元素,是一種促使精神興奮的飲料,這種飲料往往會延緩酒精的代謝,當人還沒達到正常的酒量就開始醉了。

咖啡因+酒精容易導致危險行為

相關研究顯示,能量飲料與酒混合飲用與很多危險的行為存在顯著相關,如酒精依賴、濫用藥物、打架鬥毆、酒駕等。

這可能是由於能量飲料中咖啡因的過度興奮作用可降低機體判斷力和神經認知的功能,進而導致危險行為的發生。

抖音“飲料兌酒”新玩法?不可取……

白酒應該怎麼喝,才不容易醉?

1、喝牛奶或酸奶

喝白酒前半個小時喝點牛奶或者酸奶,牛奶可以保護胃腸粘膜,減少酒精的吸收。

2、吃香蕉

喝白酒吃根香蕉不易醉,因為香蕉中的果糖能增加血糖濃度,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達到解酒的目的。

3、不空腹飲白酒

最好是吃些主食類的食物,千萬別空腹喝酒,易醉也傷胃。

4、巧用餐巾紙

喝酒後不要著急嚥下去,用餐巾紙擦嘴,隨便吐一些在餐巾紙上,減少喝酒的量。

5、喝酒不要太急太猛

飲酒時一定要慢慢喝,不要喝得太快,也不要著急去敬別人。過快過猛的飲酒,是最傷身,最容易醉酒的。

6、吃藥後不喝酒

特別是在服過安眠藥、鎮靜劑、感冒藥之後。如果再繼續喝酒的話,醉酒更快。

喝酒不宜混搭,而適度喝一點醬香型白酒,更有利於養生。匠心之作匠中匠,瞭解一下

抖音“飲料兌酒”新玩法?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