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筷子为什么定在七寸八分,都一样长?

古代度量衡,一斤等于16两,有好几种说法来源。

古代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筷子为什么定在七寸八分,都一样长?

最主流的说法是来自于秦始皇时代,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辙,度量衡的标准也亟待统一,这项任务落在了丞相李斯的肩膀上。

究竟该定多少两为一斤呢?李斯拿着大领导嬴政的批示,有些作难,嬴政批示的四个字是“天下公平”,李斯数了数这四个字的笔画,得,有了!就用16两作为一斤吧!

古代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筷子为什么定在七寸八分,都一样长?

幸亏小篆跟现代汉语简写都是十六笔划,否则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编下去......

古代的木秤,三大组成部分是秤杆、秤盘、秤砣,利用杠杆原理,实现公平交易的梦想。

秤杆子上第一颗星是定盘星,刘罗锅曾经充当过的就是这颗星,老百姓希望每个官员都是清官,能发挥好公平公正的裁判权,秤砣挂在此处,秤盘上没有东西时,秤杆是平衡的,这就说明这杆秤符合了最基本的使用条件。

古代秤杆上还有十六颗星,据说最早鲁班爷发明这玩意儿的时候采用的是十三颗星,分别是北斗七星,代表生;南斗六星,代表死,也就是说,最早的秤杆是十三两一斤的。到了李斯这里,既然秤尾后面多凑了三两,这三颗星也得有个说法,分别是福禄寿三星,其中,少一两,少了福运;少二两,少了禄命;少三两,那就是缺了大德了,您得减寿,使用者基本上相当于发了个毒誓。民间就是靠着这些朴素的道理教化着世人,让他们不能做黑心商贩,缺斤短两,违背良心。

古代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筷子为什么定在七寸八分,都一样长?

十六秤星,一般采用黄色或白色,黑色代表黑心,绝对不能用。秤星其实是用金属丝插进秤杆,然后切割打磨后才形成的,白色的秤星一般是银(铝)质,黄色的秤星多采用铜制。古代制作秤的钉秤匠号称“百工之首”,据说做一杆秤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一名钉秤匠每天最多也就是制作三四杆秤。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再次统一度量衡,改为十两一斤,老百姓初始还不适应,待到慢慢适应了“半斤不等于八两”,木秤的时代却即将远去,换成电子秤啦。

筷子的发明更早,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连“被迫”发明了几乎所有木质工具器具的鲁班爷也不敢抢夺筷子的发明权,民间有大禹、姜子牙、妲己等发明者的传说,没办法,谁让他们是名人呢!

筷子之所以定在7寸6分,要我说,首先是使用者最方便,毕竟它是用来夹菜,而不是用来夹煤球做微雕的,所以7寸6分适合中国人的平均手掌大小,能实现支点、施力点、受力点的完美平衡,不信你尽可以试试,看是不是减一分则手指戳进盘里,增一分则累个贼死。

古代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筷子为什么定在七寸八分,都一样长?

当然,这个长度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文化诠释,那就是这7寸6分代表的是人的七情六欲,筷分双股,一股为阳,一股为阴,用的时候公的不动,母的不停,阴阳相济,即为养生。两股都不动,那就成了烧火棍,两股都动,呃......你一定是位转笔爱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