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尋根:周易原文與六爻納甲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易經尋根:周易原文與六爻納甲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周秋鵬

研究易經的一般都接觸過周易原文和六爻納甲兩大系統。據史料記載,周易原文由周朝的周文王撰寫,也有可能是周文王的後人參與了撰寫。六爻納甲則由西漢易學家京房所創。兩個系統都是用來占卜的,但方法有所不同。具體模式如下:

一、周易原文,是指占卜者佔出一個卦象後,直接查閱周易原文對該卦象的解釋。每個卦象六根爻,代表所佔的事物從開始到結束共分六個階段,每根爻代表一個階段,從最下面一根開始,到最上面一根結束。周易原文中沒有提到動爻,如卦中某根爻發動,變出一個新的卦象。

二、六爻納甲,是指占卜者佔出一個卦象後,先確立卦象出自哪個卦宮,由此決定卦象的五行屬性。然後按照固定的規則,將相關天干地支植入卦中之爻,配上六親、六獸,確定世爻、應爻,如有發動之爻,還有變爻和變卦,再從卦象中找到用神,通過用神與世爻、應爻、動爻的關係以及占卜時的天干地支等時空環境,以五行生剋原理為核心,來推測事物當前的狀態與未來的發展與變化。六爻納甲中的每根爻都有專門的天干地支和六親,沒有用到周易原文中對卦爻的解釋。

那麼這兩個系統的根本區別在哪裡呢。實際裡面包含著古人對占卜存在兩種絕然不同的觀點:

周易原文認為,占卜是以卦象為終極目標的。針對一件事情佔出一個卦象,這個卦象就是結果。不管是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和地點、佔什麼事,佔到相同的卦象預示相同的結果。至於為什麼一定是那個結果,古人認為那是整體決定的。吉、兇、成、敗,卦象一出就定了。鐵口直斷,雷打不動。卦象就是提前編好的事情運行程序,卦象的任務就是用來描述事情運行的過程。至於事情在未來的發展變化,卦象也已經形成固定的模板,按照六根爻的順序從下到上編排好了。像一場戲,從頭演到尾。

六爻納甲則改變了周易原文的規則,認為事情的運行不會按照固定的卦象模板進行,而是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改變而改變的。同樣是占卜,佔的人不同、時間和空間不同、所佔的事情不同,就算佔到相同的卦象,結果也不同。一切都是活的,不是死的。

也就是說,六爻納甲實際是顛覆了周易原文的核心概念。周易原文認為卦象最高權威,佔到什麼卦象就是什麼結果,不能更改,甚至不能懷疑。而六爻納甲認為未來的一切,都會隨著時空的改變,而不斷髮生變化。甚至一個卦象,也可能因為卦爻發生裂變,變出一個新的卦象,就是連卦象這個根本的基礎都能變動。

所以,周易原文注重的是歸納法。歸納是一種強制性的力量,認為事情一旦以某個卦象呈現,就會被整體強制性地形成某個結果,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六爻納甲注重的是推演法,認為事情是千變萬化的,不會按照某一種固定的模式變化,決定事情如何變化的不會遵循卦象的編排,而是受到時間和空間中的五行能量的影響。

那麼,最終這兩個方法哪個更接近占卜的本質?筆者學習易經20多年,得出的結論是周易原文。因為古人留下一句話:人算不如天算。古人講的這個“天”,實際是指整體的存在。搞六爻納甲的人縱然神機妙算,也算不出整體的安排。易經和精髓,還在歸納法。當然這是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