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晴天都打伞的怪人,却是个硬骨头的忠臣

这样一个晴天都打伞的怪人,却是个硬骨头的忠臣

在明末清初,生逢乱世的文人们,纷纷有了自己的选择。比如东林党的领袖之一的钱谦益,虽然也曾抵抗清军,最终却还是开门投降,留起了辫子。然而在他同时,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展现出令人敬仰的气节,他就是船山先生王夫之。

说起王夫之,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出身于万历四十七年衡阳府,当时他的父母都已经年近半百了,可谓老来得子。在幼年时代,王夫之就是跟着父亲、叔父、兄弟读书,以他们为老师学习经义。这种教习效果并不佳,连续三次乡试,王夫之都落榜了。

这样一个晴天都打伞的怪人,却是个硬骨头的忠臣

然而,这个学习让王夫之明白了什么叫做气节!崇祯年间,国事凋敝,政治腐败。他的父亲王朝聘因在国子监毕业,有被选官的权力,可是分别在天启六年和崇祯四年遭到朝中大臣的索贿。王朝聘一气之下,两次都撕毁了荐贴,自称不出“赇吏胯下以重辱先人”。

小小年纪的王夫之立志堂堂正正走科举之路,完成父亲的理想。他就读于岳麓书院,终于在崇祯十五年时,高中湖广乡试第五名!次年,王夫之北上参加会试,可是还没等他进城,就被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隔绝了道路,只能返回。

这样一个晴天都打伞的怪人,却是个硬骨头的忠臣

没想到,王夫之注定还是要与张献忠打交道。他的家乡衡州被张献忠攻陷,而且张献忠听说了王夫之的才华,扣押了他的父亲王朝聘为人质,点名要他前去。王夫之忠于明朝,不愿意为起义军效力,他假意入营后,又刺破了自己的脸和手腕,带着父亲诈伤而逃,保全了忠义之名。

起义军确实没有取得天下,可入关的清军却势不可挡,席卷了中原。王夫之的父亲、叔父和几位兄弟都在清军攻取衡阳的时候死去。顺治五年时,王夫之在衡阳与一些好友共同举兵,反抗清朝。然而他们不过都是书生而已,根本就没法阻挡,一触即溃。

这样一个晴天都打伞的怪人,却是个硬骨头的忠臣

没有办法,他后来去肇庆投奔了永历帝。可是永历朝廷外战不行,内斗还很凶,王夫之还差点送了命,只好去投奔在桂林的瞿式耜。然而桂林被破后,这里也不是净土,王夫之被侄子接到衡阳。他认为大局已定,又不愿意降清,因此决定隐居起来。此外,他还坚决不剃发、不易服。

不久之后,李定国攻克衡州要去接他,他也看出永历朝廷根本无法承担反清复明的重任,不再出仕。后来果然不出他所料,清廷完全入主中华,明朝最后一支抵抗力量也被绞杀了。王夫之便死心塌地著书立说,隐居山林。

这样一个晴天都打伞的怪人,却是个硬骨头的忠臣

由于清廷的监视和搜捕,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甚至改变自己的名字,躲进寺中假装僧人。这些年的生活是艰苦而又危险的,然而却让他充分接触了底层百姓,产生了无数思想的火花。

康熙十四年时,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定居著书,这段时间,也就是思想最为旺盛的时候,他自署船山病叟,后世尊称他为船山先生。如果是当时当地人,很可能会看到这样一个怪老头,他依然是明朝的衣着头式,穿着一双木屐足不出户,偶尔出门无论晴雨都打着一把伞。

这样一个晴天都打伞的怪人,却是个硬骨头的忠臣

衣服和发式不改是为了表示自己仍然是明朝遗老,总是穿着木屐表示他终身不踏进清朝的土地,而打着一把伞则表示自己与清廷不共戴天。

王夫之归隐之后,终成一代大家,在哲学、史学、文学上都有重大的贡献,被称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他的《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等书,至今读起来仍有启发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