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洗白司马懿了吗?

自从《军师联盟》播放之后,许多人都在议论司马懿的“洗白”与“黑化”。

高平陵政变之后,曹爽自蹈死路,最终落了个“诛三族”。当他三岁的幼子同样被绑上法场,稚子天真的笑颜,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嗟叹。曹爽有取死之道,然而稚子何辜?

<军师联盟>洗白司马懿了吗?

其实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从来不是简单的“黑化”或者“洗白”能概括的,他的所作所为也不能简单地用“好坏”、“对错”来区分。

不管是剧中还是历史上,司马懿在初入政坛时,也许确实是心怀天下的青年书生,毕竟他不可能未卜先知的知道自己生命的长度能跑得过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也预测不到曹魏宗室到后期已是人才凋零。

既然已经卷入了政治漩涡,就不要奢望还能全身而退。如果高平陵政变失败,当时十余岁的司马炎、不到两岁的司马攸也不能幸免。

这只是残酷斗争的冰山一角。

有“春秋小霸”之称的郑庄公,在史书上的名声却并不好。

何也?

庄公对自己的亲弟弟共叔段未能尽教导之责,反而姑息养奸兵戈相向使后者远走异国,是为不悌;放逐亲生母亲,是为不孝;周郑繻葛之战中,郑国将领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肩膀,是为不忠。即便他并没有对共叔段赶尽杀绝,后来挖掘黄泉与母亲相见,周桓王战败后他派人慰问,依旧扭转不了在史书中的恶评:《谷梁传》说庄公是“处心积虑”,《春秋左氏传说》更是称其为“古今大恶”。

<军师联盟>洗白司马懿了吗?

对郑庄公有高度评价的是毛泽东,称赞他“是个很厉害的人”。

他的所作所为虽然不合儒家道统,但从政治家的立场来说却是无可厚非。

《古文观止》中“郑伯克段于鄢”一文给人一种错觉,庄公从纵容共叔段到彻底铲除仿佛只是很短时间内发生的。实际上,庄公十三岁继承国君之位,二十二年后共叔段叛乱袭击郑国都城,这一年他三十五岁。

他真是将一个政治家的隐忍、平衡发挥到了极致。

卫国州吁篡位之后,联合宋、鲁、陈、蔡诸国围攻郑国,庄公冷静地分析各国形势,认为要对付的只有宋、卫两国,进而提出退兵之策,从而瓦解了五国联军,解除郑国之危。

战场上冷静果断,国事上从谏如流,在对其他诸侯国的战略上也是可圈可点,无愧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与他恰好形成对比的是宋襄公。

宋襄公以仁义自许,却发动宋楚泓水之战。起初,楚军还没全部渡河,子鱼劝他敌众我寡,趁机攻击。襄公不同意。楚军全部渡河,但还没有排成阵势,子鱼再次请求出击,襄公再次拒绝了。

一直到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发起攻击,宋军大败,襄公被射中大腿,第二年伤势发作而死。

<军师联盟>洗白司马懿了吗?

宋襄公用“君子不乘人之危”、“不禽二毛”为自己开脱,殊不知,既然心怀仁慈,就不应该发起战争;在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其实变相地坑害了自己国家的将士与子民。

虽然宋襄公没有打胜仗,没有获得诸侯的承认,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依然被评为春秋霸主,无非就是他打着“仁义”、“君子”的旗号符合儒家道统。

还真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