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下詔征討遼東,爲何遭到蔣濟的反對,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蔣濟傳》注引《戰略》,時間是在曹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主人公是蔣濟。原文如下:

曹睿下詔征討遼東,為何遭到蔣濟的反對,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太和六年,明帝遣平州刺史田豫乘海渡,幽州刺史王雄陸道,並攻遼東。蔣濟諫曰:“凡非相吞之國,不侵叛之臣,不宜輕伐。伐之而不制,是驅使為賊。故曰‘虎狼當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質,歲選計考,不乏職貢。議者先之,正使一舉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國,得其財不足為富;儻不如意,是為結怨失信也。”帝不聽,豫行竟無成而還。

曹睿下詔征討遼東,為何遭到蔣濟的反對,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魏明帝曹睿派遣平州刺史田豫從海上、幽州刺史王雄從陸路向遼東發動進攻。蔣濟上表勸諫道:“凡是不想吞併的國家,沒有背叛的臣子,都不應該進行征討。一旦征討無法奏效,反倒會迫使他們變成敵人。所以才有‘老虎和狼擋在路上時,就沒必要理會狐狸。先除達海,小害會自然消除’的說法。沿海一帶世代歸順我朝,每年都參加考試,選拔授官,同時都準時獻上貢品。因此,臣認為即便一舉攻克遼東,得到的百姓數量對國家並沒有幫助,獲得的財物也不足以為國家帶來多少收入。一旦進攻不順,反而與之結怨並失信於人。”魏明帝不聽,結果田豫等人的行動無功而返。

曹睿下詔征討遼東,為何遭到蔣濟的反對,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蔣濟在表章中提到的“虎狼當路不治狐狸”,比喻謂大害當前﹐當先除大害﹐不顧小害。

曹睿下詔征討遼東,為何遭到蔣濟的反對,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蔣濟這道奏章是針對魏明帝曹睿決定征討遼東公孫淵集團提出的勸諫。當時,東吳帝國極力拉攏盤踞遼東的公孫淵集團,公孫淵態度曖昧。他一方面同意與孫權派出的使節進行接觸,一方面又不願意因此得罪曹魏。在這種情況下,魏明帝曹睿下詔出兵討伐公孫淵,此舉遭到大臣蔣濟的勸阻。

曹睿下詔征討遼東,為何遭到蔣濟的反對,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蔣濟認為,當前曹魏的面前有兩大強敵——蜀漢和東吳,公孫淵偏居遼東,對曹魏帝國難以形成威脅。只要擊敗蜀漢和東吳,公孫淵自然不敢有非分之想。因此,貿然對公孫淵發動進攻,勢必使得雙方的關係徹底破裂,這將對曹魏帝國造成不利影響。

曹睿下詔征討遼東,為何遭到蔣濟的反對,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不過,蔣濟的這個建議並沒有得到曹睿的採納,征討遼東的戰爭由此爆發。而結果也正如蔣濟所預料的那樣,田豫和王雄勞而無功,並未能消滅公孫淵集團,反而使得公孫淵與曹魏反目,這也引發了數年後司馬懿遠征遼東戰事的爆發。

參考書籍:《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