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了,还将他列入四大刺客呢?

荆轲刺秦中最出名的不是荆轲刺杀秦王的过程,而是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我们看看太史公是怎么描写这一段的: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了,还将他列入四大刺客呢?

易水送别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人们穿着白衣白帽去给英雄践行,到了易水,临走的时候,高渐离击筑,荆轲唱着小转音,歌声太好听了,太感人了,旁边的人一会儿哭一会儿怒。

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了,还将他列入四大刺客呢?

荆轲这首歌,一唱就是几千年。

除了送行,太史公描写荆轲在秦殿之上的那段也颇为精彩。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了还将他列入四大刺客呢?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了,还将他列入四大刺客呢?

先是秦舞阳关键时刻掉链子,看客都想,完了,是不是要被发现了!然后被荆轲机智的掩饰了过去,我估计这时候荆轲一定在心里吐槽,燕丹这是给我找了个什么帮手!接着穷图匕现,然后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荆轲刺秦时荆轲和秦王的动作,画面感极其强烈。

荆轲的行动虽然没成功,但是造成了秦国的政策改变,导致燕国提前灭亡,把齐国孤立出来,一年后,秦灭齐,战国结束,秦朝建立。对于百姓来说,跟刺杀有没有成功比起来,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应该是精彩的故事。传唱度高的自然就有知名度。对于文人来说,太史公着笔墨大篇幅描写的荆轲,必定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如果非要罩上什么高大上的外衣的话,荆轲刺秦发生在战国末期,反映了六国对于秦国武装的抗争。他是燕国灭亡的导火索,推动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