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會影響紫砂壺出水

水流量:決定於壺流最細部分的內徑。

水壓:首先取決於器型,說的具體一點就是,在傾水的時候,壺內水面與壺嘴(流頭)的落差,其次取決於出水孔(濾茶孔)總面積與壺嘴面積之比。

水流阻力:取決於壺流的彎曲度。至於團水程度,也就是水柱的長短,取決於流孔內壁的光滑度與粗細縮比。

因此,決定出水是有力還是無力,器型是主要的因素,令一方面的因素就是做工。做工方面的話,主要是濾茶孔的開孔面積。壺流根部越靠近壺底、壺流越直、濾茶孔面積越大、濾茶孔面積與壺嘴截面比例適當,則壺的出水越衝。在常見的器型中,子冶石瓢出水最衝,因為出水角度是成90度的,也就是最好最有力的角度。

哪些因素會影響紫砂壺出水

那麼知道影響紫砂壺出水的因素後,我們就可以結合原理的分析,就知道壺出水不暢,大凡有以下幾種情況:

1:壺型的先天限制。如三灣流和流根部的位置太高的壺型。

2:做工不良,流內有“結石”,或者流的壁太厚,外表看較粗,但內部通道很細。

3:出水口設計不佳,網孔有部分是虛的,也就是說,雖然有7個網孔,但三個已經被堵死或被部分堵住,縮小的出水的量。

4:蓋子很嚴密,但“的子”的進氣孔被堵死或太細,負壓的原理造成出水不暢。

5:各方面都是符合出水流暢的條件,清水試出水的十分流暢,但泡茶時常常出水孔被茶葉堵死,這是後天因素。

壺流的形狀、長度,水孔的位置等,決定了一把壺能否“出水七寸不散花,收水利索不流涎”。但是,壺流的形狀、長度、水孔的位置等,又必須和壺型相配。

哪些因素會影響紫砂壺出水

好壺壺嘴出水順暢,收水果斷,這是大部分購茶壺人不易顧及的。好壺出水如柱,剛勁有力,弧線流暢,水束圓潤不打麻花,直入杯底靜默無聲;斷水時,即傾即止,簡潔利落。

好的出水,實際上與諸多因素有關,如:壺型、流型、流的位置、流管內壁、嘴的口徑、網孔形式、網孔孔徑、網孔出水的有效面積等等,但有一細微之處常被忽略,那就是壺蓋上的"氣孔"。

壺內滿水後,傾倒出水時,若其水流呈現出跳躍狀,還伴有"突突突"的聲音,或水流扭轉泛花,伴有"吱吱吱"的聲音,此現象是由於在傾倒出水時,壺體內立即處於負壓狀態,並通過壺蓋上的氣孔,吸入壺外的空氣進行補充。

若氣孔的孔徑過小,則空氣進入壺內時受阻,形成間歇性"氣塞",最終影響到水流呈現脈衝式跳躍狀,並伴有"突突突"的聲音;或由於氣孔的孔徑過大,空氣進入壺內時的流速過高,產生嘯叫現象,發出"吱吱吱"的聲音。

由此可見,氣孔直接影響到了茗壺的出水流態,猶如畫龍點睛,"點"好了,功得圓滿,滿盤皆活,"點"不好,功虧一簣,徒留遺憾。

哪些因素會影響紫砂壺出水

當然,有些壺型如“龍蛋”、“西施”等,壺流的特定形態就是容易流涎的。所以,不能要求所有的壺都不涎水,只能在使用的過程中對症解決,如注水不要過滿、收水手勢要乾脆果決、備有茶巾隨時擦拭等,以免壺流下的顏色跟壺身不一致。

至於購壺時注入清水不流涎,回家泡茶則有流涎的狀況,是因為清水和茶湯的張力不一致的原因。如果有茶渣堵塞了流孔,流涎則會更嚴重。

哪些因素會影響紫砂壺出水

壺流製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部大於口部。

2.內壁光潔順暢。

水孔的總面積要大於流口面積,以增加出水壓力和收水回力。流身斜出壺身以45度左右為宜,欠則“噴”,過則“漫”。

有坯手在坯體成型後,輕巧敲擊流口前端下部使之稍向上彎,也有坯手在流口內壁下沿做小凹槽,都是為了改變出湯的瞬間流向,力圖避免收水時滴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