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您可以這樣做

在現代的家庭中,小氣的孩子並不少見。“小氣”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但如果是一個什麼都不願意與他人分享,獨佔意識很強的人,是很難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的。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小氣”的孩子,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有關。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是全家的希望所在,上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下至叔伯、阿姨、姑舅,沒有不把小寶貝捧在手掌心,在這樣的環境中 成長起來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不懂得與別人分享。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您可以這樣做

最典型的例子:有的孩子喜歡吃獨食,家裡什麼好吃的東西都要先給他,而且,即便是他吃剩下的東西,如果別人吃了,他同樣不允許。給他一根香蕉,自己吃了一半,看到媽媽在削蘋果於是又伸出手要蘋果吃,如果家長不給,就大哭大鬧,既想要蘋果,又不願意將自己不吃的香蕉給別人。

我們古人曾經說過:“讀了了,不如眾樂樂。”人生不是獨角戲,無論是快樂還是同虧都需要與別人來分享。分享時雙向的溝通、彼此的機遇、共同的擁有。學會跟人分享,快樂可以成倍增加,痛苦可以不斷減少。因此,一個懂得分享的人,朋友將會滿天下,事業也會取得巨大的成功。反之,一個不懂得分享的人,不僅會陷入孤家寡人的俄境地,而且事業也難以取得成就,家庭也難獲得幸福。所以才會有人說:“假如無處分享是一種痛苦,那麼不喜與人分享將是自我毀滅。”

而對於孩子來說,為了避免他養成自私、專制、狹隘的性格,父母孩子從小教會他如何與人分享吧。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您可以這樣做

自己為孩子樹立榜樣。身教勝於言教,很多年前的公益廣告:當男孩看到媽媽打來一盆熱水,幫奶奶洗腳是,他也顫巍巍端來一盆水,對媽媽說:“媽媽,洗腳”。由此,我們也會深切領悟到榜樣、表率的作用。這是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的一種方式。正如艾倫凱所強調的:榜樣是習慣的基礎,而習慣是人格的基礎。我們要發揮榜樣的作用,從而更有效的引導孩子會分享,為形成良好的人格打好基礎。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您可以這樣做

不要過分寵溺孩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小氣,吃獨食,不願與他人分享,是與父母的寵愛密切相關的。這讓孩子往往只考慮到自己,一個人將好吃的、好玩的獨佔了,不會想到孝敬長輩。只要稍不稱心,他們就滿地打滾哭鬧。在家裡稱王稱霸慣了,和夥伴交往的時候,也都以自己的需求為出發點,把最好的留給自己,把自己喜歡的先搶到手,搶到後就貼上自己專屬的標籤,不願再拿出來分享。長此以往下去就強化了孩子的獨享意識,他們理所當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據為己有。

這種情況,需要父母改變溺愛的做法,從根本上消除孩子的以自我為中心,比如,家裡有好吃的,不能全部給孩子,讓孩子將事物中的一部分分給長輩,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您可以這樣做

​ 孩子之所以不願與人分享,是因為他覺得分享就是失去,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 ,分享其實不是失去,而是一種護理。分享體現了自己對別人的關心與幫助,自己與別人分享了,別人也會回報自己同樣的關心與幫助,這樣互相關心、愛護、體貼,大家都會覺得溫暖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