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勸諫明武宗不要下江南,工部主事何遵活活被杖死於朝

在我國曆史上,許多皇帝都標榜自己開明納諫,聽得進大臣建言,事實上也有一些皇帝開明納諫,但大多數情況並非如此。封建皇帝都是獨裁者,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好聽頌揚溢美之詞,歌功頌德、溜鬚拍馬之話,不喜歡“直言敢諫”的“逆耳忠言”。因此,在皇帝面前進諫風險很大,稍有不慎,龍顏大怒,輕則廷杖,重則處斬,所以古代才有“冒死勸諫”一說。

因勸諫明武宗不要下江南,工部主事何遵活活被杖死於朝

網絡圖片。

“廷杖”和“罰跪”往往連用。諫言者如觸怒了皇帝,但還沒到殺頭的地步,或“罰跪”,或先“罰跪”後“廷杖”。“廷杖”就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打板子、打屁股),是朝廷對官吏的一種懲罰。據說這種懲罰人的手段是東漢明帝劉莊發明的,金朝、元朝普遍實施,到了明代,皇帝們使用“廷杖”可謂登峰造極。然而古代政府官員的“忠君報國”思想真讓人“敬佩”,即使在“廷杖恐怖”的年代,許多大臣也並未“談杖色變”,他們以國家社稷為重,“直言敢諫”,“冒死犯上”,因此,歷代不乏冒死敢諫者。明代何遵便是其中之一。

據《明史》記載,何遵(1486-1519年),字孟循,明代應天府江寧人(今南京人),出身貧窮家庭。父親要他去學經商,他卻喜歡讀書。明正德九年(1514年),何遵考中甲戌科殿試唐皋榜三甲第248名進士。吏部尚書陸完聽聞其名,命其子弟跟從何遵學習。何遵後被授工部主事,榷木荊州。

因勸諫明武宗不要下江南,工部主事何遵活活被杖死於朝

網絡圖片。

皇帝好巡視江南。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下詔南巡。時國庫虧空嚴重,皇帝南巡,勢必加重百姓負擔,加上宗蕃朱宸濠有謀反的跡象,武宗豈能置國事於不顧而南下游玩? 於是群臣紛紛上疏,勸諫武宗不要“下江南”。南巡是武宗計劃好的,因此根本不予理會群臣的反對聲浪。武宗還放出狠話,誰敢勸阻就當庭杖打40大板。即便如此,大臣們仍前仆後繼,挺身而出,極力勸阻皇帝南巡。兵部郎中黃鞏、翰林院修撰舒芬、吏部郎中張衍等一百多人繼續上疏勸諫。武宗大怒,下令將上疏進諫的兵部郎中黃鞏、兵部員外郎陸震等數人下詔獄,將修撰舒芬等107人罰跪午門外5天。幾天後,武宗又下令將已下詔獄的黃鞏等6人予以廷杖,同時被杖的還有姚繼巖等22人。黃鞏受杖刑後削職為民,遣送回原籍。陸震杖傷特別重,江彬又讓人絕其飲食,第二天陸震死於獄中。這兩次被廷杖的一共168人,其中被打死11人,工部主事何遵就是其中之一,他被打得肢體開裂,兩天後死去,年僅34歲。

何遵書寫奏章之時,黃鞏等諸多大臣已被下獄,何遵卻不因此而退縮,他與同僚林大輅、蔣山卿等再次上疏,請求皇帝罷行南巡。武宗是以進香東嶽為理由下詔南巡的。何遵卻說:“淫祠無福。萬一宗藩中藉口奉迎,潛懷不軌,則福未降而禍已隨。”意指朱宸濠有謀反之意。不僅如此,何遵還直指“江彬怙權倡亂”,請求無罪釋放黃鞏等人。這下可把武宗深深地得罪了,武宗大怒,把何遵打入大牢,廷杖40大板。何遵扛不住毒打,身體俱裂,創傷嚴重,兩日即死。

其實,何遵在寫奏章時,書童已知何遵此番十分危險,極力勸阻何遵上書,他抱著何遵大哭:“主人不考慮自己的生命,也要考慮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兒子,他們以後誰來照顧?”可是何遵心意已決,說:“請幫我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照顧我年幼的兒子,不要讓他荒廢學業。”何遵義無反顧地冒死勸諫,結果被活活打死。何遵為官清廉,死後還是靠同僚朋友資助才得以安葬。

因勸諫明武宗不要下江南,工部主事何遵活活被杖死於朝

網絡圖片。

武宗皇帝不聽大臣勸阻,當然也聽不進何遵“朱宸濠有謀反之意”的警言。但是,事實證明何遵等臣子們是對的。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寧王朱宸濠果然在江西謀反,殺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革正德年號,併發檄各地,指斥朝廷。七月初,又以其部將守南昌,自率舟師蔽江東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帥舟師下江,攻安慶,欲取南京。後被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王守仁平定。

何遵死後,後人立祠紀念,是為何遵祠,又叫何公祠,但何遵祠今安在?有人作了考證。清代《江南通志·卷三十七》載:“何廉直祠在富民坊。祀明何遵。正德時遵為工部主事請諫南巡杖死。”清《同治上江兩縣誌》載:“何公祠祀明尚寶卿何遵,有標忠堂記,上元尹程櫛撰,額曰廉直,今廢。”清劉獻廷《廣陽雜記》載:“何光顯,金陵諸生,何遵之後也。遵有專祠,曰‘廉直’。”何公祠原址疑為今洪公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