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關於一款好茶的出品,普遍製茶人的標準很簡單:香、甜、厚、滑。茶湯的厚滑主要由茶樹自身條件決定如生態小環境、土壤、樹種、樹齡本身而致;而季節、茶樹栽培與管理、遮蔭度、採摘鮮嫩勻淨度、如捂堆或制前發酵等環節會直接影響香氣,而在萎凋、殺青、乾燥工藝中亦可人為把握香甜度,相對人為因素影響比重大。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一、在萎凋過程中,簸箕攤青比較好把控,不易造成鮮葉堆積過厚,以致葉片走水不勻。天氣的配合很重要,主要指溫度與溼度,適時翻動鮮葉使之葉面走水均勻。很多初制所原料量大,為節省萎凋時間採取風機快速走水,這樣做小缺陷是會損耗一定香氣。攤青走水要適度,以鮮葉含水量70%左右為宜。最佳的是自然萎凋,讓鮮葉的每一個細胞慢慢打開甦醒,使葉片內的芳香物質轉化釋放,而釋放最濃的點就是“殺點”。此“殺點”需要大量經驗捕捉,十中獲一已屬難得。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二、如用竹蓆直接攤青於地面未隔空,夜晚地面溼度大,底部水分凝聚過多,則使鮮葉香氣壓抑。炒制時青味較重,而且易造成葉面細胞壁炸裂,茶湯容易混濁出懸浮點,影響茶湯整體通透感與純淨度。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三、炒青的關鍵時機是等待殺點且要葉片乾爽,走水通透,所謂看青做青。可惜茶山農忙季,製茶人往往根據自己的勞動時間安排處理或經驗不足以致原料並沒有到最好的炒制點便入鍋。認真的製茶人需要勤勞觀察鮮葉狀態與氣息變化,時間點一到馬上開工。這時下鍋會感覺青味少,花香明顯釋放,好的生態原料內質豐富在鍋中易起坨成團狀。此時火候也很關鍵,最佳兩人配合控制火溫,該降溫時要及時退火。大火祛青鎖香,中火翻炒至八成熟花果香出,小火收熟,以4-5公斤鮮葉一鍋為宜。如鮮葉過多,香氣不易釋出易產生水燜氣;鮮葉過少火溫不宜大,否則葉邊易糊而葉梗未熟,同時整團翻炒不宜拋抖散撒。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四、其後茶青冷堆攤涼,亦需架空隔汽水,冷揉成型,視情況復揉收漿一次,再經理條打末即可。如趕上天時晴好,直接日曬,香氣可以保持良好,歷經倉儲依舊穩定。但不能暴曬,過度暴曬會使拋條發紅。如此這般,可期湯白透亮,香揚、水溶香清晰。但製茶時機和天氣難以一一把握,所以製成一個好茶還需天時地利人和。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當然製茶、品茶因人而異,各有喜好與標準。拙文依個人經驗隨感而發,難免謬誤遺漏,隨時歡迎不吝賜教!願我們都能找到天地間屬於自己心儀的那盞茶,滌昏清明。

老唐說茶——關於普洱茶生普毛茶製作的碎碎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