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稻菽千重浪——石台縣小河鎮村民汪有德種植富硒稻帶動村民脫貧

“客戶在手機上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田裡水稻長勢。這樣生長出來的大米,他們能不放心嗎?”五十有餘的汪有德打開手機:一望無際的稻田,在清風吹拂下,稻浪滾滾,穀穗金黃,一幅豐收在望的風景。

這是當地農民汪有德上千畝的富硒水稻中的一個視頻監測點。他說:稻田旁邊安裝了視頻監控攝像頭,客戶可以不到現場,也能時刻觀看到水稻整個生長過程中,施用菜籽餅、沼液、沼渣等有機肥,人工除草,鴨子除蟲原生態種植場景。這樣種植的富硒稻加工成高端優質天然富硒米,一斤能買上26至27元的價格。

為什麼富硒米能買上這樣高的價格呢?汪有德介紹道:石臺縣是全國僅有三大富硒地之一。我們莘田村有良田千畝,且連片成塊。這裡海拔高度不超過50米,地勢平坦,日照時間長,且土壤含硒量可達到0.06mg/kg,非常適合大規模種植具有喜溫喜陽特性的富硒水稻。

早在2012年,汪有德就以每畝400元的價格,流轉了370多畝水田嘗試著種植富硒水稻,當年獲得大豐收。村民看到種植富硒稻收入頗豐,有的也學著種上富硒水稻,有的則將拋荒的田地流轉給汪有德發展富硒稻種植。第二年,他的水稻面積擴大到800多畝。2017年,隨著石臺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展開,已經具有豐富種植經驗和經濟基礎的汪有德索性甩開膀子,將附近貧困戶的土地“照單全收”,一口氣發展到1500多畝。

汪有德舒開眉頭笑著說:“對於貧困戶的土地,我不僅每畝付給400元的固定租金,而且額外給他們進行入股分紅,產生的利潤50%返還給貧困戶。這樣一來,加快了他們脫貧的步伐。去年只有13戶貧困入股,今年已經有30多戶了。汪有德說。

不僅僅如此,汪有德還常年聘請3名貧困戶在廠裡務工,幫助他們增加收入。莘田村下村組貧困戶王公亮說:“兒媳30多歲就患有乳腺癌,兒子帶著兒媳在外看病。多虧了汪總照顧我家,老夫妻倆在這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年也能有3萬多塊錢的收入。今年我家4畝多田也入股了,年底還有一筆豐厚的分紅呢。”

“再過幾天,稻子就要進行全面收割,可惜,前幾天下了一場雨,倒伏了幾百畝,無形中增加了勞動成本。”站在被成熟的稻穗簇擁得窄窄田埂上,看著起伏不平的稻田,汪有德的心情雖然有些沉重,但他堅毅的目光裡卻依然透出了“做大富硒大米,帶動群眾脫貧”的決毅和堅強。

(通訊員 江雪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