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

卢金潮


老一辈的评书大师,袁阔成《三国演义》和单田芳《白眉大侠》等都很有名。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小广播里每天都有半个小时的评书节目。


对说评书的,可以说很多人都不识其人,只闻其声。比如王刚的名字,最早也是随着广播剧式的评书,《夜幕下的哈尔滨》出名的。另两部印象深刻的《康熙王朝》和《白马飞飞》要晚一些了。

每天中午听评书的时间,正好赶上吃饭,一家子坐一起,桌上只有空心菜和咸菜的日子,就指望着袁阔成的评书下饭,听得是津津有味。他讲到激战时绘声绘色,三英战吕布大战三百回合,夏侯惇拔矢啖睛尤其印象深刻。精彩处元元和哥姐们,往往都忘了吃饭……


评书相对于小说更口语化,也相似于小说与剧本的关系,更利于表演。加入了许多生活语言和动作细节描述,另外一点呢有不少象声词,如打鼓的"咚咚咚",马蹄"的的的”,刀剑枪"咣咣咣”的,能让听众身临其境有代入感。比起朗读者自然要生动形象有感情的多。

话说关云长带领五百校刀手,非止一曰来在长沙城外,找个依山傍水之地是:安营扎寨,埋锅造饭,锄草喂马,立营门,栽大杆,扯纛旗,关云长升帐办公,撒出探马,打探军情,"报一一",″将事报上!"........
后面更为精彩,下次再说,这就是评书,三国演义中一定没有。


但是娱乐表演性也削弱了文学性,发挥用的不好便,或添油加醋过度,如同注水加长的电视剧,冗长雍肿令人发困。记得有本小说里,写了个四川小军阀爱听评书(川人叫怀书),部队受令开拔,正好茶馆听到《半生缘》中孟丽君脱靴,舍不得走。谁知说书的讲了三个钟头,靴子也没脱下来,急得拿枪抵了说书人的头,"快说,到底脱还是未脱?!”…

而今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评书戏曲相声等传统艺术,都遇到观(听)众减少,市场萎缩的问题。除了怀旧再听听,如何多渠道多媒体地发扬光大,培育年青一代的爱好者,的确不是一人一日之功可成的问题。


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发行,能让更多人欣赏,对于评书的推广,也有着长远的意义的。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鱼🐠儿,期待您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我用两个描述人物的段子展示一下心情,银盔银甲素罗袍,胯下白龙马,手持五钩神飞亮银枪,此人正是常山赵云赵子龙。忽见曹营中冲出一员猛将,胯下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颜良知是关羽,正待搭话,哪知赤兔马快,关羽手起刀落,颜良人头落地。由于小时候听的,记不太清,请见谅。


风儿不醉1


袁老的评书三国演义可称得上是经典之作,第一次听是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续播讲节目,那时还没看过三国演义原著,袁老的精彩演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忘


午后阳光4951


袁老和单老一文一武,袁老儒雅,台风帅,文化底蕴厚,在书里出现的典故往往单独剖析,引经据典,有说有评,涨学问,使得故事更加丰满。单老接地气,语言平民化,直给,受众群体广,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居家老太太都听得懂,但刻画人物模式化,不同的书,性格相近的人物描述都差不多,各有千秋,都是我们心目中喜爱的艺术家。


碧湘斋主


在曲艺而言,说评书的名家确实不少,如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连丽如等等。而您所提到的袁阔成老先生,个人觉得在诸多名家中属于前者,尤其是其说的前汉演义和三国演义,对比单田芳来说那真是讲的再好不过了。当然,每个老艺人都有几部自己拿手的评书,而恰恰的就三国讲,必须是袁阔成的最好。个见而已,若有其他见解,请大家给我留个话,谢谢😄


天宇飞云1974


袁阔成的三国,目前能听到的只有电台版,但是这一版的《三国演义》在评论上,个人感觉是很差强人意的,大多都是一带而过,一表而过,评书,评书,重头在于评,而且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剧情上的开拓,要讲得跟书上面不完全一样,哪怕你围绕书的基本剧情自己编几个小剧情,以增强戏剧性和趣味性,哪怕最后圆得差强人意,那也是一种成功。

显然,袁阔成的电台版三国没有这些,或者说很少有这些,说得严重一点,袁讲的三国,剧情十之八九没有离开书本,而且有减无增,评论又单薄。

所以很多人捧这一版的《三国演义》,原因无非是当年的娱乐生活匮乏,能在匣子里听听评书就已经是一种享受。再一个是很少有人在电台讲过三国,或者在现场听过其他人的三国。所以,根本就没的比较。

袁三国见功力的地方是学的各种人言和口技,而且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个人形象又比较正面,浓眉大眼,鼻直口正。所以,袁先生比起刘利福,李鑫荃,陈荫荣来,都要火。

话说回来,电台讲评书,很多地方会受限,首先是时间,一个回目多少时间,总的只能有多少回目,这个一限制,演员就很难有发挥空间。再一个节目是面向公众的,有些个内容就不能做过多的个人解读,以免引来争议。所以,我要说的是,电台版的《三国演义》并不能体现出袁阔成先生的真实水平来,以此来肯定袁的艺术水准,未必科学全面,以此来否定袁的艺术成就,更是不客观的。

另外,提到评书《三国演义》,有两个人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一个是连阔如先生,一个是李鑫荃先生。

连先生,个人的文化程度较高,又会写书,又会综合各家之长,说书细理,把各种批本上内容摆出来,一一评点,是不是有点百家讲坛的意思?所以,连阔如以“坐谈三国”,享誉早年的书坛。

李鑫荃,用青年评书演员王玥波的话来讲,鑫荃老人的三国是业内人士公认最好的,在点评上往往会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还把道理给你讲得很细致。如白马坡刺颜良,为什么是“刺”,评书中的关羽明明使的是青龙大刀,怎么用枪招来形容?讲得是不是客观事实或者真理,暂且不论,起码是一家之言,这就很难能可贵了。

所以,现在大家单方面的捧袁阔成的电台版《三国演义》,那是没吃过好的,真的,尤其是这些位名家的现场录音,要还能保留到现在的话,你去对比一下,也许就能得到更加客观的认识,要强调的是,袁阔成本人的现场,也一定要比现在的删改版录音要强上几倍!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欢迎轻拍交流。


蔡员外1979


我个人感觉袁老的《三国演义》的造诣很高,但是也有一些大的遗憾,例如三顾茅庐中的隆中对就有大段的遗漏,而隆中对是三顾茅庐一直到关羽威震华夏的纲领性文件,不应该犯这种错误。


李中WOW


说的太好了!我就爱听他的三国。从80年代初期开始听,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到点守在收音机前。几十年来,断断续续收听了好几遍。听他说书,形象、生动,声情并茂,人物和情景好像就在你眼前。


手机用户54820396435


舌战群儒那一段说的痛快,无人能敌。


用户46294034284


袁老的评说干净利落,娓娓道来,确实不错,但感觉声音缺乏感染力,语气过多,有时候听着吃力,很费耳朵,我还是喜欢单老的评书,印记重,富有感染力,通俗易懂,就像面对面和你讲一样,身临其境,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让人唏嘘不已,我觉得这才是评书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