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市的良心糕点铺,沈恕肯定算一家|食客

咬一口酥一嘴的马蹄酥,状似猪腰的猪腰饼,软糯甜蜜的桔红糕,酥香咸甜的蒜蓉枝……每个老厦门想起来,都有几分亲切。

没有蛋糕甜品的日子,茶桌上少不了这些零嘴。

沈恕小吃店,在八市开了二十多年,专卖厦门传统糕饼。


八市的良心糕点铺,沈恕肯定算一家|食客


沈恕是翔安新圩镇人,祖辈务农为生。

在她的记忆里,少时每到年节,供桌上必有糕点祭拜。

她记得母亲教给她的每个细节:做米糕,先将大米泡水磨成浆,与芝麻碎末一起上锅蒸熟;做面茶,面粉要炒到香而不焦;猪腰饼要用最好的面粉,才能成型有嚼劲……

外婆教给母亲,母亲再教给她。这些手艺,在沈家已经传承数代。

八市的良心糕点铺,沈恕肯定算一家|食客


沈恕记不清什么时候起,她厌倦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一个人揣着钱,坐一个多小时中巴来到八市,想学别人做生意。不知道卖什么,干脆什么都卖,花生干果、海味干货,甚至党参枸杞。

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从开禾路口,慢慢悠悠晃到轮渡,一圈又一圈。

在这之前,厦门从没见过有谁沿街叫卖党参枸杞,觉得新奇。沈恕一吆喝,都围过来看。

她薄利多销,价格只有药房一半,周围老厦门路过,都爱买些带回。

八市的良心糕点铺,沈恕肯定算一家|食客


靠着党参枸杞,沈恕攒下一笔钱,在八市租个十平见方的小店。

她还是不知道卖什么,依旧什么都卖,顺便把店面当成展示手艺的出口。

平常卖海味干货药材,端午节卖粽子,过年卖龟粿发糕,早上卖同安炸枣,家里年节上供的糕点,也摆出来卖。

沈恕的家传手艺,吃得出老厦门记忆里的古早味道。加上她手艺好,用料实在,渐渐越来越多人知道,在八市,有家古早糕点铺,味道正宗。

八市的良心糕点铺,沈恕肯定算一家|食客


生意最好的时候,端午整月,她每天要做两千个粽子。

全家一齐上阵,再请两个帮工,都忙不过来。

她还记得,有个厦门女孩,从小吃她做的糕饼,直到出国。她奶奶每隔半个月,会来沈恕店里各种糕点都买一些,寄去大洋彼岸,“她说在国外,吃我做的糕点,觉得有家乡味。”

八市的良心糕点铺,沈恕肯定算一家|食客


几年前,沈恕把店面搬到八市旁的巷子里,想把更多手艺带到店里。

她没想到,这几年,街头巷尾布满咖啡店西点铺,记挂这口老味道的人越来越少。

论绵软,比不过慕斯;论香甜,比不过冰淇淋;论造型,比不过争奇斗艳的甜品。

做厦门古早糕点的人也越来越少。除了沈恕小吃店,所剩无几。

八市的良心糕点铺,沈恕肯定算一家|食客


每天清晨六点,沈恕到店里开始忙碌。

搬出折叠桌,十多样古早味糕点一一码好。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

老厦门的传统味道,早已不讨年轻人喜欢。

只有路过的阿公阿嬷,会顺路带些回去做茶配。

八市的良心糕点铺,沈恕肯定算一家|食客


沈恕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多久。

虽然小店变得冷清,她还是勤勤恳恳,做好每味糕饼。

她不懂怎么宣传,也不知道什么叫初心,只知道把母亲教会她的所有手艺,用心做好。

也许等古早老味被遗忘那天,也到她离场时候。

但在这天到来之前,她不能让还念着传统糕点的老主顾觉得,最后一丝念想都变味。

沈恕小吃店

地址:思明区开平路63号(BRT边斜坡顶)

--------- --------- ---------

记者/余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关注“开始厦门”

发现厦门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