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洗馬」是個怎麼樣的職務?

花卉果樹種植達人


太子洗馬這個名稱很有意思,很多人會誤會。其實這是一個古代官名,是太子的屬官,在太子出行時作為先導,所以有時也寫作“先馬”。

洗馬圖

晚清名臣張之洞年輕時就曾當過太子洗馬,在清代,太子洗馬是詹事府司經局主管,主要負責掌管書籍典冊,從五品,用現在的話說,相當於廳局級官員。清康熙以後雖然廢除了太子,但仍保留了太子洗馬這個職務,作為翰林的一個升遷路徑。

張之洞在武漢

著名作家唐浩明在其長篇小說《張之洞》中講了一個關於“太子洗馬”的故事,說嘉慶年間,某太子洗馬到甘肅公幹,晚上落腳驛站。驛丞來登記,問他職務和任職衙門,他回答:“詹事府洗馬。”如此回答,非常正確,不過驛丞不知道洗馬是個什麼東西,以為是京裡洗馬的馬伕。於是問他:“你一天洗幾匹馬?”這位太子洗馬這才發現驛丞誤會了,便和他開了個玩笑:“也不固定,忙時多洗,閒時少洗,高興時多洗,鬱悶時少洗。”這樣一說,驛丞更確認他是馬伕了,於是將其安排在最孬的房間裡。

第二天一早,當地知縣來拜訪,並請洗馬到衙門吃飯。只見這位“馬伕”大搖大擺地坐在轎子裡,而知縣則步行侍候。驛丞大驚,問縣裡隨行的師爺:“老爺怎麼對馬伕這麼客氣?”師爺聽了哭笑不得:“什麼馬伕?他是老爺的座師。在京會試時,老爺就是在他手裡中的進士。”驛丞這才知道洗馬不是馬伕,肯定比縣太爺官大,但究竟是幹什麼的,估計還是不知道。


民國年間那些事


太子洗馬這個官職是指太子的輔臣,並且最早是先馬,之後應該是由於誤傳才變成了太子洗馬,但是別誤會,要乾的活不是真的給太子洗馬,只是輔佐教導太子處理政務的,官從三品。

在《國語》中有記載:勾踐為夫差先馬。這是最早關於先馬的記載,我們知道勾踐戰敗後被夫差俘虜,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臣的身份在吳國聽後夫差調遣。這個時候的先馬的確就是個養馬的,夫差也是想盡辦法羞辱勾踐。

在《漢書百官卿公表》中記載: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洗馬之官,在這我們可以知道洗馬是太子太傅,少傅的下屬,那麼太子太傅,少傅是什麼官呢?這兩個其實就是太子的老師,職責是教育太子,這是太子洗馬就已經有了一定輔佐太子的職責。

之後歷代都有設置太子洗馬一職,但是官職不等,在清朝只是五品官員,隨著時間的變化除了專業的輔佐太子,後來太子洗馬也開始負責保管書籍,在人數最多時太子洗馬設有十六人,在清朝人數就減少了很多,滿漢各一人。


玄坤


首先要說的是,“太子洗馬”絕對不是專門為太子洗馬的人。其次,“洗馬”的“洗”應該讀作“xiǎn”。“洗馬”是個古老的官職,它源於先秦天子出行時,諸侯為天子“先馬”的儀式。發展到後世的“太子洗馬”在各個朝代的職責略有不同,

但大體上可以將它理解為太子的掌教秘書。

1、一天洗幾匹馬?

其實單看“太子洗馬”這一名稱,不光是我們現代人會誤解,就連不少古人也是一頭霧水。

明朝張岱的《快園道古》裡記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太子洗馬楊守陳請假返鄉。路過驛站時,驛官聽說是太子洗馬以為他是太子的馬伕,便問他:“你擔任太子洗馬,一天洗幾匹馬?”

楊守陳開玩笑道:“我勤快時便多洗幾匹,懶的時候就少洗幾匹,沒有確切的數量。”這時候有人報告御史要到了,驛官趕緊讓楊守陳給御史讓出地方。沒想到御史一見到楊守陳就行起跪拜大禮,驛官這才知道原來御史曾是楊守陳的門生,而楊守陳也不是為太子洗馬的馬伕。

2、有前途的“馬伕”

“太子洗馬”的名字雖不怎麼好看,但官職地位卻很尊崇。洗馬作為官稱,最早見於《漢書》。《百官公卿表》“太子先馬”注引如淳曰:“前驅也”。《後漢書》“太子洗馬”本注曰:“太子出,則當直者在前導威儀。”太子洗馬即為太子之馬前驅。

這個馬前驅卻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擔任的,根據先秦典籍的記載,能為“天子先馬”、“伯王先馬”的人,都是地位僅次於天子、伯王的諸侯、大國之王。漢代選卿大夫世家或是吏二千石子弟為太子洗馬,一定程度上也是接續了先秦的傳統。而魏晉時,也明確規定洗馬的選任“皆取甲族有才望在者”,所以能被選為太子洗馬的,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嚴格來說,最初太子洗馬的官品秩級並不算高,秦漢時,太子洗馬的秩級為六百石,與郡丞、縣令等官職相當。但朝廷把人家高門子弟選過來,自然不會分配什麼苦差事給人家,不然怎麼有那麼多人擠破頭都要來當這“馬伕”。太子洗馬官秩雖不高,卻是十分有前途的官職。歷史上以太子洗馬身份出身的高官有很多,例如西漢的汲黯。

《漢書·汲黯傳》:“至黯十世,世為卿大夫,以父任,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嚴見憚。”從中可以看出汲黯顯赫的家世。汲黯陪伴劉徹度過了太子的時期,在劉徹登基後,汲黯也由太子洗馬轉為謁者。擔任謁者便是漢朝時通往顯貴的必經之路,隨時準備被委以重任。因為深得武帝信任,汲黯多次被授以要職,終成一代名臣。

3、職責的轉變

太子洗馬最初作為太子的馬前驅,是太子出行時馬前所列儀仗的先導,既充當了太子儀仗的門面,又擔任為其開路的職責。漢朝時的太子洗馬就是作為太子屬官出現的,具有輔佐太子政事的職責。魏晉時期太子洗馬又新增“準秘書郎”的職務,主要是“典文書”,兼“掌皇太子圖籍經書”和“釋奠講經”。所以兩晉時太子洗馬的選任標準中更重要的是“文書才義”。隋唐時期,洗馬隸屬於司經局,成了掌管書籍的官。此後歷朝歷代都有沿襲,直至清末廢止。

參考資料:《漢書》、《後漢書》、《梁書》、《舊唐書》、《快園道古》、《兩晉南朝太子洗馬之“清選”與東宮秘書機構之發育》


歷史風雲錄


太子洗馬這個職務很好理解,就是給太子洗馬的,因為太子是個大人物,太子的馬也跟普通馬不一樣,不能什麼人都去隨便洗,所以呢專門安排個人,太子騎馬前呢太子洗馬提前把馬洗乾乾淨淨的,不能有馬糞啥的,洗馬洗不乾淨會殺頭的,要是洗馬洗的好的,太子很高興,就給你個官當。所以呢很多給太子洗馬的後來當官了,就有了太子洗馬這個官職。


全峰23


太子洗馬,不讀“xǐ”,讀“xiǎn”,通“冼”。漢代時為太子的太子的侍從官,出行時為前導。晉時,改為負責圖書管理,以後大致都是這個職能,級別並不高。

《漢書》載: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先馬、舍人。——這個時期稱“先馬”。

《舊唐書》載:東宮官屬,司經局:洗馬二人,〔從五品下。洗馬,漢官,為太子前馬。〕洗馬掌四庫圖籍繕寫、刊緝之事。

《明史》載:司經局,洗馬一人,從五品。掌經史子集、制典、圖書刊輯之事。立正本、副本、貯本以備進覽。凡天下圖冊上東宮者,皆受而藏之。校書、正字,掌繕寫裝潢,詮其訛謬而調其音切,以佐洗馬。

舉幾個具體例子:

李密《陳情表》: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清史稿·張之洞傳》:同治二年,成進士,廷對策不循常式,用一甲三名授編修。六年,充浙江鄉試副考官,旋督湖北學政。十二年,典試四川,就授學政。光緒初,擢司業,再遷洗馬。

與洗馬類似的還有司馬,並非是管理馬的官員,而是實實在在的軍政主官。漢武帝時設大司馬,為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的加官,可謂顯赫。

總之很多古官名,不要用字面意思去理解。


幾葦渡


相信應該有不少人誤解“太子洗馬”是太子家的馬伕,即使知道太子洗馬是太子的侍從官員,也不知道它有何來歷。據稱“太子洗馬”是秦朝開始設置的,而且“太子洗馬”本來寫作“太子先馬”,是太子馬車前面領路的侍從,引申為太子的屬官。



“太子先馬”怎麼就變成了“太子洗馬”呢?我竊以為可能是某個史官手一抖,不小心將墨水灑在了史書上,恰好灑在了第一次出現“太子先馬”的“先”字上。後來的史官發現有誤,但學識有限,認為“太子洗馬”出現在前,是原文。況且“太子洗馬”是為太子洗馬的馬伕,也能引申為太子的屬官。於是就誤傳後世了。當然,當時我不在現場,所以這純屬瞎猜。


太子洗馬是太子的屬官,職責是輔佐太子。那麼太子洗馬的官職究竟有多大呢?其實,太子洗馬官職並不大。秦漢時,太子洗馬的俸祿為六百石,和太史令、郡丞,小縣令的俸祿是一樣,作為對比,郡守的俸祿是兩千石。後來,太子洗馬級別為五品。太子洗馬官職不高,但太子洗馬有前途。你想,等太子登基後,那些太子的屬官肯定會被升職加薪啊!就像領導的司機,可不能簡單認為他就是個開車的。

事實上,就連古代人不知道太子洗馬是什麼官,時常將太子洗馬理解為馬伕。明代筆記《水東日記》記載一則故事:明朝人劉定之擔任太子洗馬,與兵部侍郎王偉相遇。王偉調戲劉定之說:“皇宮馬苑裡馬多,你需要一個個將它們洗乾淨呀!”劉定之看不慣王偉諂媚太監王振,便故意嘲諷說:“我不僅要將馬苑裡的馬洗乾淨,即使各位尚書髒了,我也要洗刷乾淨。”

明朝筆記《玉堂從語》又記載一則故事:明朝景泰年間,劉主靜升任太子洗馬,兵部侍郎王偉(與前文中的王偉是同一人)調戲說:“你一天洗幾匹馬?”劉主靜應對道:“我一天洗兩匹,已經將兵部尚書洗乾淨了,剛開始洗兵部侍郎,還沒洗乾淨!”眾人聽了大笑。王偉反擊道:“所以我們都是假庶子,你是真庶子啊!”劉主靜無言以對。庶子是指非正妻所生的兒子,但作為官名是指太子的屬官,與太子洗馬同類。以上兩個故事說明王偉理解太子洗馬的真正含義,而太子洗馬也被常人誤解為馬伕。

明朝張岱寫的筆記《快園道古》記載:明朝楊守陳擔任太子洗馬時,有次請假回家,路過驛站。驛官誤以為他就是太子的馬伕,對他不尊敬,並且一臉正經地問楊守陳:“你擔任太子洗馬,一天洗幾匹馬?”楊守陳懶得向沒見識的驛官解釋,胡亂說:“我勤快時就多洗幾匹,懶的時候就少洗幾匹,沒有確切數量。”不久,下人報告御史快來了,驛官讓楊守陳給御史騰出地方。接著御史到了,見了楊守陳就長跪請安,原來御史是楊守陳的門生。驛官驚出一身冷汗,下跪道歉,而楊守陳並計較。


簷雨階苔


太子冼馬是東宮屬官,並不是為太子洗馬的管職。

在中國古代的職官制度中,除了皇帝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之外,只有宰相級別或者太子才能開府,所謂開府儀同三司,對官員來說是相當於宰相的尊榮,位極人臣是也。皇帝允許太子開府,也是培養儲君——作為未來帝國皇帝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總的說來,東宮職官系統主要是模仿的三省六部,只是比起小一號而已。大體來說,可分三大部分:太子師、傅、保三太三少,左右春坊、詹事府;以及三寺、諸監和太子左右衛、諸率府。這三部分設置在職能上基本是比照天子之三公、諸省及諸寺、監、臺、衙府而來的。太子冼馬屬於司經局,主要承擔一些文書的智能。雖然品秩只是從五品,但因為是太子親信,清要之選,其前途也是不可限量。


青年史學家


太子洗馬,並不是給太子洗馬,這個“洗”字的正確讀音應該是“xian(三聲)”,這個職位從秦朝時候開始設置,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廢止,幾乎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

“洗馬”又被稱作“先馬”、“前馬”是“東宮”特有的官職,主要服務於太子,是太子的侍從,太子出行時為先導。

歷朝歷代這個官職沒有固定的品級,有的朝代為三品,清朝時為五品。西晉時期的李密,在《陳情表》中,就曾說“除臣太子洗馬”,可見他就曾擔任過這個職位。

而到了明朝時期,

“洗馬”的意思已經有很多人拿來調侃,《玉堂叢語》中曾經記載了一段故事,景泰間,劉主靜升洗馬,兵部侍郎王偉戲曰:“先生一日洗幾馬?”劉應聲答曰:“大司馬業洗淨,少司馬尚洗,未淨。”

雖然這個職位的名字不好聽,但是侍候太子絕對是個前途無量的職業,唐朝時期名臣魏徵,就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馬”


一點點歷史


1、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員。秦漢時期開始設立,清朝末年廢除。

2、官職不是太大,但在政權平穩更迭的時代前途是非常光明的,畢竟太子是未來的皇帝,皇帝的老師自然混的不會差;但在政權更迭不穩定的時候,也是個高風險的職位,畢竟太子本身就是個敏感的地位,很難做,太子下面的官員更是難做,很容易被“清除羽翼”。


師說歷史


太子洗馬是什麼職位

從秦漢開始就有這個官職,最初叫作先馬或者冼馬,後人可能筆誤寫做“洗馬”,是否真實已經無從調查,也算是古人留下千古懸念吧。一般正史王朝統一將官名做“洗馬”,而不用“冼馬”。明朝就經常有人嘲笑“洗馬”一職為洗馬的官,可見,洗意和現在相同了。



《六韜》:”賞及牛豎、馬洗、廄養之徒。洗馬:一作先馬。即太子侍從官。秦漢始置,太子出行時為先導。晉以後兼掌圖籍。南朝梁稱有典經局為洗馬,北齊稱典經坊洗馬,均置八人。隋改為司經局為洗馬,一般都是設置四人編制。歷朝歷代都有沿革設置。到清朝末年廢止。



太子洗馬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員,官居三品。《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太子太傅、少傅的屬官有洗馬之官,顏師古注引張晏說:“冼馬原十六人,秩比謁者”。《國語》曰:“勾踐為夫差先馬,先或作‘冼’也”;後世皆稱冼馬。



冼馬”即在馬前馳驅之意,為太子的侍從官。梁代的時候冼馬隸屬典經局,隋唐在司經局設置冼馬職位,後來變成為掌管書籍的官。清代司經局所設之冼馬用滿漢各1人,是從五品的職級。



明代張岱《快園道古》卷一盛德部中有:楊文懿公守陳,以洗馬乞假歸。行次一驛,其丞不知為何官,與之抗禮,且問公曰:“公職洗馬,日洗幾馬?”公曰:“勤則多洗,懶則少洗。”俄而,報一御史至,丞乃促公讓驛。公曰:“此固宜,然待其至而讓未晚。”比御史至,則公門人也,長跽問起居。丞乃蒲伏謝罪,公卒不較。

用現代漢語說就是:楊文懿先生字守陳,擔任洗馬有一次請假迴歸故里。走到一個驛站,驛站的官員不知道洗馬是什麼官職,對他就不是很有禮貌,而且問楊先生“先生你是洗馬官,那一天洗幾匹馬呀?”楊先生說:“願意動就多洗幾匹,懶得動就少洗幾匹”。不一會有下人報告,御史大人到了。驛站的官員就催促楊先生把住處讓出來。楊先生說:“這當然可以,等一會他到了再讓也不遲”。這時御史大人到了,原來是楊先生的學生,御史大人長跪問楊先生的起居安好,這位驛站長官嚇得趴在地上認罪,楊先生也沒和他計較。



看見洗馬這個官是幹什麼的就連當時的低級官員都不知道,何況平民百姓。另外,他們的文化層次較高,品級也是高高在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