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作者 / 吴丽仟

2018年,人人都在说资本寒冬。

“你在上行的时候,怎么不沾沾自喜呢?”

聊到这儿,米未联合创始人CCO牟頔笑了:“市场多冷?哪儿没钱了?跟你有什么关系?非要说寒冬来了,你会紧绷紧张,动作变形,你不如问问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2015年9月,依托于《奇葩说》,她和马东成立了米未传媒。

《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创业三年,她越发觉得野心这种东西,没事想想就得了,别总挂在心头,会影响状态。野心不落地,那就是一个妄想。

3月,爱奇艺营销大会前,公司第一次面临要不要停掉《奇葩说》的选择题:亲手把它停掉?还是延缓它的衰老?

“都不是!”牟頔说,当他们确定了要干《奇葩说5》了,那就把它干好,这才是真正的野心。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是重生。


《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奇葩系列招商破15亿?

求生欲换来重生


《奇葩说5》启动前,曾经面临过一些困境。

IP老化,新节目层出不穷,客户凭啥继续追随你一个老牌内容?

求生欲带来了行动力。

牟頔回忆,正因如此,团队卯足力气,想全力以赴干一个大的。“如果没有这个求生欲作为前提,去空改一些形式感,或者是加一些花,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我们过去太懒了。”牟頔告诉网娱观察,之前觉得节目做好了,“反正那么多人报名,就坐在北京等,遇到好的就来。”

但做选秀,没那么多秀,你选什么?

只要还有奇异的花朵值得被挖掘被曝光,那它的核心价值就有。

为了破局,《奇葩说》第五季专门增加了线下海选。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5城市海选报名人数 10000+,进入导演面试人2000。最终入选16人进入全国60强。同时导演点选,3个月时间共见了1000多名选手。

《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他们甚至试了说唱选手三棒子和未来星。原本没期待,以为是噱头一下,给个花就完了,没想到,两人表现还不错。


其次是“造星”模式和赛制的改变。60位参赛选手,只选了8位老奇葩上去,同时增加了新老奇葩1V1battle淘汰赛。在这种真实残酷的赛制下,不断出现反转,看点被重新激活。

《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最后是新导师。为什么会要用李诞?“为了破圈”。

原先他们只找老炮,得自己特别能辩。后来他们发现用户根本不关注这件事。“只要不是太违和,坐在那,有说话天赋,有娱乐基因,就好了。”想来想去,海选选择了李诞,没想到效果特别好。

第一期中,李诞接梗能力强,且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小机灵,算是搞笑担当。


《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至于经济学家薛兆丰,显然是一个就连吃喝拉撒都可以用经济学解释的人。牟頔笑着表示,喜马拉雅排名第一的是《好好说话》,得到App上付费订阅用户数最高的专栏是《薛兆丰的经济学课》,马老师之前就听他的课,在一个饭局上认识,一年后把他请来了《奇葩说》。

她忍不住pr薛兆丰:“多看几期,他真的是宝藏男孩”。

求生欲带来了新生,根据爱奇艺发布的数据,奇葩系列五季招商总体突破了15亿,今晚上线,奇葩说相关内容就出现微博、知乎热搜榜。


《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能够穿越时间周期的内容才是爆款


如果没有《奇葩说》,米未会怎样?“那就做新的呗。”

下一个《奇葩说》什么时候出现?“我们一直在努力。”

牟頔接受采访前,刚从美国回来,她拜访了华纳兄弟的前CEO,华纳兄弟是世界上最遵从爆款这个商业逻辑的电影公司,这给了她很大的启发,牟頔特别提出了她对于内容爆款的理解,“爆款不是指单季做得多么炸,以前大家说,这个节目是现象级节目,我说现象级这个词是一个短期概率,你说一个内容爆,一年内一个周期内,现象级,它的收入、它的商业价值也还是有限的。真正能定义爆款,不管当年的电视综艺还是现在的网络综艺,它得是一个成系列的可持续的内容,它到最后其实是个商业概念。不是说用户在瞬时喜欢你,你就爆了,那个爆和爆款是两件事,爆款的核心是投入产出比。”

这是牟頔过去一年来的思考,做一个能够跨越时间周期的爆款内容,是米未未来的战略方向。


《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米未的生意经 开门即赚钱


2018年以来,投资动不动好几亿的超级网综,翻地开花。

米未可曾心动过?

从成立至今,除了《奇葩说》,米未做过脱口秀类的如《奇葩大会》、《黑白星球》,曾试水减肥类户外真人秀《拜拜啦肉肉》,如今也做了恋爱类真人秀《请与这样的我恋爱吧》。

这是习惯性做以小博大、小而美的节目吗?

“你说《奇葩说》我想花几亿,我花在哪儿?”牟頔笑着表示:“不是我们要以小搏大,是题材恰好在这个区间。”


《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虽然从来没有用类型边界去框定自己,但吸收了上述项目的经验教训,他们开始有所取舍。最核心的理念是专注,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据介绍,目前公司最赚钱的是网综,其次是音频付费,再往下是艺人经纪、游戏、电商。新板块算都开花结果了吗?“有的有,有的没有。不可能百分之百都落地长成。”

当初他们做付费音频,也是以人先行。首先因为有了马薇薇、黄执中、邱晨,想教年轻人如何说话,没说是视频、音频、线下活动、培训课程。正好跟罗振宇聊上了,就开始卖课程。

从《好好说话》开始,到《小学问》、《情感课》,很快马东会推出《职场B计划》。每一个都卖得好吗?牟頔表示,至少基本全部在喜马拉雅top系列。

牟頔自称和马东一样都是保守型创业者,公司一开门就是赚钱的,所有的业务线都没有亏钱去做的,核心是不亏钱。

从A赛道跳到B赛道,如果不是天时地利人和,所有东西都符合,如果头脑发热冲进去跳,死的概率会更高。

总的来说,公司终归还是一个时间的游戏。


《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不介意大家把米未当黄埔军校,

狼性文化占一半


创业三年,该经历都经历了。

现在的米未,“哪怕有一些挫折,也不会有特别大的恐惧。”

对于人员流动,牟頔谈到,一方面,他们主动淘汰率在20%。另一方面,双方需求不匹配了,和平分手再正常不过。

公司管理层曾拜访光线创始人王长田,对方讲了一个故事,回忆当初创业的时候,“一个摄像离职恨不得跑到他家楼下哭。”这给了牟頔很大的触动,人员的流动是一家公司要坦然面对的事情。牟頔主动聊起姜思达的离开。她指了指手机,“我们微信上偶尔还会互相问候。”新人来面试,说把米未当成黄埔军校,“也挺好”。

牟頔不喜欢杂牌军,因为经验主义、惯性太强了,不容易转换思维。“同学们会觉得这里很开心、很嗨,氛围很积极,可以带着狗上班。但离开会是痛苦的,因为很残酷。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快速地成长”。

米未不允许把团队做得臃肿和庞大,规模控制在200人左右,紧缩也扎实。内部还做了一个机构,叫创新学院,折腾了很多轮,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大家学习。

比如说强迫大家读书做分享,后来给钱请大家分享,谁愿意来给大家上课就谁上。

“这个还在摸索中。”她不避讳摸索的艰辛,但方法是可以迭代、可以更新的。

底层那个欲望和动机是永远不变的。

在米未,狼性文化不是刚需。但又特别强调结果论。“一个内容没干好,你人缘再好也没有用。”

至于公司未来,结论依旧不变:“先活着,再活得好。”

她说,一个公司离死亡永远只有180天。“开公司真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可能是你现在账面上有钱,还有拳头产品,公司企业文化是欣欣向荣的,你就可以永远活下去。”


《奇葩说5》的求生欲:野心不落地,那就叫妄想



繁荣之下,要考虑什么呢?

太多了。比如说企业文化里有没有缝?员工的心态是什么样子的?真正的崩塌永远都是一瞬之间。看很多公司的案例,断崖都是迅速下滑,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的。

还是要敬畏心,所有成绩都是一步步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