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騰訊微保上線這半年,一個超級平台的保險方法論

2017年10月,騰訊旗下保險平臺——微保取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一時成為轟動行業的大消息。有人驚恐微保背後的騰訊力量,有人不以為然,覺得保險行業錯綜複雜,微保也掀不起大波浪。如今,微保正式上線半年有餘,其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細數騰訊微保上線這半年,一個超級平臺的保險方法論

這半年

微保小步快跑,全面落子

面向部分人陸續開放,小範圍測試產品,再逐步擴大覆蓋面,產品本身快速迭代……自2017年11月正式上線首款產品至今,小步快跑的微保顯得非常審慎,但每一款新產品的發佈總是能在保險圈引發熱烈討論。如今回頭再看,不足一年時間,其產品線已經日趨完善,一步一子:

2017年11月,聯手泰康在線測試首款產品,微醫保·住院醫療險,以百萬醫療產品打開局面;

同期開始著手準備微車保·車險,涉足龐大的、被視為最容易被互聯網化的車險業務板塊,合作的保險公司包括大地保險、人保以及安盛天平;

進入2018年3月,微保的產品上線大為提速,先是推出微醫保·重疾保障,進一步豐富健康保障內容;

很快,聯手中美大都會人壽以及易安保險打造“微出行·航意航延險”,通過免費贈送航空意外險、航延險,並輔之以可選升級計劃的方式創造場景,在出行類險種中小試牛刀;

其後又進一步完善車險相關產品,灰度測試微車保·駕乘意外險;

5月,聯手國華人壽上線孝親保·定期壽險,首創定期壽險+年金的組合形式,邁開了從短期人身險向長期人身險過渡的關鍵一步;

7月,聯手太平洋產險推出護身福·意外險,進一步擴大人身險保障範圍;

同期與平安養老合作推出全民保·醫療險,同樣是醫療險,但進一步降低投保門檻,每月5元,即可獲得50萬保障,目標客戶群進一步下沉……

很顯然,微保以定製化的“嚴選”模式為立足點,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全不同於傳統保險中介的工作方法,且定製化的嚴選保險產品已經包攬健康、出行、意外、駕乘、壽險等生活的多個方面,在幾條產品線都已經打造出了品牌模式,效果有聲有色。據第三方數據平臺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微信小程序用戶規模TOP100榜”,微保在保險服務類排名第一,月活1261.7萬。

自“微出行”上線以來,超過1萬名用戶獲得了航延險自動賠付,“微醫保”79%的理賠一天內賠付到賬,平均理賠款為15000元。

隨著近期《我不是藥神》刷屏、疫苗事件、泰國沉船事件等熱點事件,老百姓的保險意識和投保需求不斷被激發,今年7月微保的微醫保老用戶復購率高達57%,重疾險用戶補充購買醫療險的比例高達30%。

在用戶激增的同時,微保的口碑也不斷攀升,平臺調研數據顯示:90%的微醫保用戶推薦其親友購買;微保的在線服務達標率、客服滿意度也雙雙超過了90%。僅僅半年多時間,客戶基礎和客戶認同正在穩步上升。

按照微保執行董事兼CEO劉家明的觀點,微保要做覆蓋全民的保險平臺,依靠4個核心關鍵詞:簡單化、多場景、強規劃、能安心。

簡單化:買就買得明明白白,微保首頁設計簡單、明快,產品說明保持一貫地化繁為簡,讓普通用戶都能看得懂、挑得明白,操作全程無障礙。

多場景:哪裡有需要,哪裡有保障。微保要做用戶和保險場景的“連接器”,在原生場景上做加法,解決客戶的“保險煩惱”。

強規劃:購買、推薦、售後一氣呵成。微保特別推出了測評功能,對用戶進行更全面、更精準的數據分析,並以此為基礎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產品推薦。微保數據顯示,高達85%的用戶會在測評後選擇被推薦的相關產品。

能安心:真實用戶評價,真誠不做作。用戶在“微保月報”和每個產品裡都可以看到其他用戶對微保服務的真實評價,微保承諾開放100%來自真實用戶的自發評論,避免水軍干擾,讓每一個新用戶明白產品特點,買到真正所需。

從流量到賦能

互聯網巨頭保險探索全面升級

最新數據統計顯示,微信和WeChat合併月活躍用戶已破10億,QQ月活有所下降但仍接近8億……將近20年的發展,騰訊積累的種類繁多的場景體系、數量龐大的用戶以及相關數據構成其最大的財富來源,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輸出資源與技術能力,實現更多變現成為最基本的戰略考量之一

對於保險,早期,各互聯網巨頭不約而同都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流量平臺模式,而現在隨著互聯網模式的迭代升級,市場的關注點又逐漸轉向消費者本身。而這其中,微保無疑又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致,以定製化的“嚴選”模式作為基本出發點——所謂“嚴選”,其實正是互聯網產品思維走到極致的一種體現,無非就是要聚焦產品,聚焦用戶真實需求,給予用戶優質體驗,充分提升其獲得感。

微保做出這樣一種戰略選擇的現實基礎在於,微信的10億用戶中大多數對於保險都一知半解,他們需要專業力量幫助篩選保險產品,同時簡化投保理賠流程,做到一切簡單明瞭。

而在多個場景中切換的微信用戶需求註定是多種多樣的,這又成為微保多場景策略的邏輯原點,可以看到,目前微保上線的保險產品基本都是從剛需出發,聚焦衣食住行,醫療險,重疾險、車險、定期壽險、意外險等莫不是如此。

但產品顯然還只是一個開始,更深層次地應用騰訊自身資源與能力,打造保險賦能平臺,才是微保最根本的努力目標。畢竟,除了流量、場景,大數據、雲計算等等也都是騰訊的強項

。微保在這方面的探索也是顯而易見的。

保險產品的低頻一向被視為保險網銷的最大障礙之一,但微信是高頻應用,QQ是高頻應用,微保認為自身也應該為客戶提供高頻的服務體驗,於是結合微信運動,推出運動獎勵計劃,參與用戶只需滿足一定的運動量即可領取紅包;將年繳保費轉變為月繳保費,在降低用戶短時負擔的同時,保證至少每月接觸一次,增強用戶獲得感。

再舉一個例子,車險涉及到千家萬戶,但出險後的查勘、定損、理賠、維修,基本處於不透明的階段,車輛出險後各種不滿意。微車保下一步計劃是利用騰訊現有技術接入視頻理賠,為被保險人省去現場勘查和等待的時間,打通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讓被保險人能夠實時查看理賠進度,實現車險理賠“透明化”。

上述種種已經足見微保之用心,但在『慧保天下』看來,其最大的利器還在於對社保服務的整合,打通社保與商保。如今微保已開通深圳、瀋陽、寧波“我的社保”功能,用戶只需通過微信錢包的“保險服務”就可以查詢社保信息、社保繳費明細、消費明細等,或直接用醫保個人賬戶購買健康險,還有若干城市在陸續推出中……據劉家明介紹,2017年度社會保險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國內醫保個人賬戶積累已達6152億元,而微保試水在瀋陽利用醫保賬戶餘額投保健康險,已有顯著效果,產品轉化率高出同類產品1倍以上。

可以想象,當越來越多地區社保服務接入微保,越來越多地區推出醫保個人賬戶健康險時,會是怎樣的一幅圖景?

微保的前途

三大作用有待發揮

作為互聯網巨頭騰訊旗下的保險平臺,微保誕生伊始就自帶光環,投身市場當中也難免要被置於放大鏡下各種品評,但身出名門,理應做個表率。微保利用互聯網產品思維創造了保險推廣的新範式,對於整個保險行業而言,其借鑑意義都不容小覷。

有關微保的前途,行業熱議紛紛,但從目前來看,其或許至少可以發揮三方面作用:

專業化的保險平臺。微信是全中國最有可能把各行業數據進行對接的平臺,尤其是基於個人行為的數據。而這正是保險科技或者說互聯網保險最為缺乏的,儘管有的平臺號稱如何如何,但對最為人性化的投保理賠流程仍是有心無力。微保比其他工具更容易成為保障需求轉化中心、承擔保單管理者的角色。

保險市場本身是一個信息不對稱市場,各家公司及銷售渠道又在產品設計、銷售方案上大做文章,即便專業人士也不能全部說個究竟,對廣大保險知識接近於空白的消費者來說,更是難以辨別。保險銷售難,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難在消費者的選擇困難。微保的嚴選模式,通過在產品數量、條款等做減法來縮短決策流程,不需要老百姓去傷腦筋,可以達成真正滿足用戶需要,解決用戶痛點,又輕鬆舒適的產品推薦。

保險業的推動者。微保較之單純的代理公司,應該更有情懷,扮演推動者的角色。比如下一步的視頻理賠,許多保險公司的自助理賠是建立在微信公眾號基礎之上,一旦微保跑通了流程,也許會給困頓的車險理賠市場帶來改變,幾乎可以解決掉一大半消費者投訴問題。再比如改變某些險種被行業渠道壟斷的現狀,航意險找到突破傳統的新玩法,給老百姓帶來了方便。

“保險姓保”的有效實現載體。“保險姓保”要落地,需要一張覆蓋全國、成本低廉、便捷高效的銷售網絡,只有如此,保費才能最大化用於保障,保險才能造福更多人群。否則,銷售網絡都不全,保險姓保豈不貽笑大方。而微信,能夠輻射到國內一二三四五六線城鎮體系以及廣大鄉村。藉助微信,微保可以將產品分發到最基層一線。也許,年輕人主動購買的第一張保單就是在微保實現,保險啟蒙善莫大焉。

任何商業決策都是利益和人性的考量,難在贏得客戶和合作夥伴的絕對信任。在商言商,微保不是聖人,只看初心幾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