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弊端在哪里?

棒奔霸


在农村,确有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现象,国内其他地方的情况不大清楚,就拿甘肃来说说吧。



在甘肃农村,近年来红白喜事整体水平比前十年提高了很多,不论场面布置,还是茶饭烟酒,可以说从“凑事”达到了“档次”。比例来说,十年前的甘肃农村,像兰州的郊区农村,酒席一般都是请厨师在家里做,每桌大概在220~500元。这些年,许多人都将酒席订在了大酒店,每桌大概800~1600元。即使在家里请厨师做,菜品也是鸡鸭鱼肉虾一应俱全,每桌都在1000元左右。在这里,除了饭菜烟酒也是必须要说的。十年前,兰州农村的酒席用酒一般都是酒10~50元/瓶,如今的普遍价位都是80~300元/瓶。烟在十年前一般都是1.5~5元之间/包,如今都是10~30元/包。当然,个别经济条件好点的,酒席档次还会提高,甚至还有上五粮液、茅台、软中华的。


农村酒席大操大办,究其原因,首先是人们的经济条件普遍提高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办酒席提供了先决条件。其次,在一些地区,当大操大办形成了风气后,攀比风也随之风靡。第三,有的人手里有了钱后,就想借办酒席的机会证明实力,这也是大操大办的一个原因。

从人们的普遍心理而言,将酒席办的丰盛点,让客人们吃好喝好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大操大办形成奢侈浪费,那就不好了。这样不但浪费钱财,而且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不良之风。尤其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一场酒席办下来,往往会大伤元气。


更多内容期待与您分享,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关注评论!


南山花儿王子


目前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这种风气屡禁不止,确实有很多弊端。

第一是败坏了社会风气。

其实从骨子里来讲,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目的,无非是这么几个,要么是显摆自己家族有势力有钱,在社会上挣足脸面,弘扬名声;要么就是借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敛财。敛财的方式以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腐败敛财,行贿者趁着这个机会大肆行贿,受贿者也借坡下驴大收特收;另一种是收回投资。红白喜事中你来我往,疯狂攀比已成事实。别人的红白喜事随出去的礼金或财物,总得要找一个法子收回来。我曾经送过8000块,今儿个也得还回来一万。这种互相攀比的方式,已经让很多人苦不堪言。

第二是给很多人造成了心巨大的生活压力。

目前农村红白喜事多如牛毛。生个小孩满月要请客,建个新房落成要请客,新房入住要请客,新房开财门要请客,孩子考上大学要请客,老年人满十要请客,年轻人结婚要请客,两口子离婚要请客,有人买了新车也要请客,有老人去世更要请客……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凡是能沾得上边儿的,往往都会成为请客的理由。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真是防不胜防。礼金的支出已经成为很多农村人巨大的经济负担。关键的是这种负担还有苦说不出,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第三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

到时候记得农村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淳朴。红白喜事除了婚丧嫁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一家有事全村帮忙。人们所送的礼物,不过就是一把面条或者一瓶酒。就算是年轻人结婚,也大多是送一床被子或者一口木箱。真的是礼轻情意重。老年人高寿满十,也大多是看儿孙满堂,图个喜庆。在我们老家,我记得以前有人去世,根本不需要送什么礼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和谐淳朴。根本就没有带什么杂质,没有什么势利功能。而现在的很多所谓的喜事,往往都沦为了人们敛财的工具或成为人们互相攀比的一个借口,太势利太虚荣。表面上,大家嘻嘻哈哈,你来我往。其实内心里那份淳朴那份和谐早已变味变质。你对我不满,我对你不服,死要面子活受罪,害人又害己。

第四是衍生出其他不良的现象。

除了以上三种,爱衍生出了许多不良的现象。最主要的表现也是浪费,二是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讲排场,讲面子,讲阔气。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人们聚在一起,大吃二喝。根本没把钱当钱粮当粮。当豪华散尽,虚荣过去,常见满桌佳肴,遍地紫花。这种浪费与我们传统的民族美德格格不入。现在农村,赌博之风盛行。白喜事的场所也常常沦为人们赌博的场所。几杯酒下肚,三句话上场,赌瘾来了不认爹娘。于是斗地主,推三公,猗金花打麻将,男女老幼都上场。赢的笑输的哭,旁边看的悔断肠。

我觉得,造成农村以上不良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再加上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经济依然不发达,农民普遍还比较贫困。农民们精神生活空虚,又渴望发财致富,又受到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冲击,由此产生的一种畸形的生活现象。


如梦依稀


说起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真是劳神又费力,闹得自己家人累得够呛,吵得街坊邻居不得安宁。



但是,也不乏有喜欢凑热闹的。

红叔以前的农村老家,在90年代、00年代是比较落后的,经济欠发达,村里的人家没几台电视机。

那时候村里的红白喜事都很热闹,一旦有,街坊邻居都从家里赶出来看,人山人海,村里的一条南北通道就直接给堵住了,有些大卡车无奈只能绕行。

白喜事从村北头一步一步地赶到村南头的坟地,走几步,每隔五六米就要磕三个头,整个过程需要半天时间,村里男女老少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全程目送,不说跟赶庙会似的也差不多。

但红叔并不喜欢凑这种热闹,感觉没啥意义。可能是村民们的生活过于单调乏味了,这也算集会凑一起有个事干吧。



红叔后来家里就拆迁了,住在还迁房,周围各个村子里的人都搬过来,村子一下子就变成了万人的小镇。

东村的在1-5号楼,西村的被安排在6-10号楼,南村的11-15号楼……人又多又杂,邻里相亲也开始变得陌生不认识了。

但集中起来后,村里的白喜事好像变得更复杂了,楼下的大白棚子一撑就是一天,哀乐也是一天到晚地想,吵得人心烦意乱。

可能是生活条件好了吧,没有人再喜欢凑这种热闹,都希望它赶紧结束。

有时候白喜事会摆神坛一样的东西,晚上放学回家的孩子经常被吓一跳。

红白喜事铺张浪费好像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上面在2016年发了文,要求将减少红白喜事的铺张浪费纳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但好像没有多大改观。



还有就是现在人的生活,其实不仅仅是红白喜事,像孩子出生、满月、升学,家里乔迁,好像都得拿份子钱了,生活真的越来越不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