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林业故事」澎溪河畔湿地人家

「最美林业故事」澎溪河畔湿地人家

看着远处的飞鸟,朱时平和父母会心地笑了

7月23日上午11点,气温高达41℃的开州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36岁的朱时平戴着草帽顶着高温穿梭在铺青叠翠的小道上,父亲朱红宝佝偻着紧随其后,母亲徐廷珍弓腰在岸边捡垃圾。他们3人额头上的汗珠滚滚直下,浸满汗渍的粗布衫上,满是一股浓浓的咸味。嗓子干渴得快冒烟了,朱时平左手紧握挎在腰间的水壶,右手拧开盖子,黝黑的双手捧着水壶咕咚咕咚喝起来。父亲朱红宝却说不口渴,母亲徐廷珍埋头干活。

这样的画面,成为开州渠口镇剑阁楼村澎溪河河畔一道靓丽风景线。

巡逻:一家3人齐上阵

三峡蓄水后,澎溪河形成了一个面积达42.66平方公里的湿地保护区。“百鸟飞翔,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朱时平是枕着溪水长大的,澎溪河是他幼年最爱的“玩伴”。怀着对家乡的眷恋,朱时平坚持到远离城区的湿地保护区工作。

“今天气将超过40℃,不要中暑了。”7月24日清晨6点,父亲朱红宝叮嘱朱时平巡护时要带上藿香正气液。

丈夫和儿子一早要去巡护,担心中午两人挨肚子,徐廷珍凌晨5点就开始为他俩蒸馒头。出发前,徐廷珍在刚蒸热的馒头里,夹上一点油辣子和咸菜,小跑着塞进儿子的衣兜里,随后,默默地拿起钳子,提着塑料袋,沿着父子离去的反方向行走,开始清理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垃圾。

朱时平一个人每天就要负责3平方公里的面积巡护,常常力不从心。得知儿子的难处后,年迈的父亲朱红宝自告奋勇,和儿子一起扛起巡护大旗。

为了减轻父子俩的活路,徐廷珍主动参与到“义工”活动中来,一家3人,一年到头没有节假日,简单的生活就是以管护站为圆心,以巡护艇、扫把簸箕为工具,绕着湿地画圆。

5年穿破60胶鞋双

保护区境内不是坡坡坎坎就是田间小道,杂草丛生,泥土崎岖不平,下雨天稀泥烂路,步行艰难。朱时平一家3人全靠一双脚走遍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有时爬坡上坎还不得不用手拉着树枝、杂草等,一路的荆棘割破双手,伤口布满手掌。

朱时平有时一天要巡护数十次,平均每天都要步行50公里的泥土小路,父母跟自己一样。

“每次巡护我们全穿胶鞋,这样步行轻便。”朱时平说。

胶鞋在保护区的泥路上很容易磨坏,朱时平一年要穿坏5双胶鞋,受到父母的影响,每双胶鞋缝缝补补实在不能穿了再换掉。

5年来,3人穿破了近60双胶鞋。堆放在墙角的一双双胶鞋斑驳发黄,上面沾满了尘埃,它们见证了一家人扎根保护区里激情燃烧的岁月……

「最美林业故事」澎溪河畔湿地人家

朱时平临出门,母亲将盛满水的水壶递给他

30本巡逻笔记见证大爱

“爸爸,你今天巡护发现有没有枯死的草木,妈妈,你捡垃圾时要注意安全。”7月23日晚上9点,忙完一天巡护的朱时平在微弱的灯光下记录着当天的巡护笔记。

哪些草木需要除病虫害,哪些鸟类需要防止捕杀,在朱时平看来,对每天的巡护工作必须进行总结,这样便于更好地管护。每天的巡护工作总结会成为了一家3人的“必修课”。

“湿地保护区用梯级种植养护的方法攻克了消落带的困扰,然而缓冲区域的植被看护却困扰着我们。”朱红宝说,对于湿地保护区的植被、鸟类他们都要采集信息,确保管护有成效。

而每天把总结记录下来就是为湿地保护区提供第一手资料。“在专家看来,朱时平一家人看似简单的巡护总结,其实是不可多得的经验。”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管理局局长熊森介绍道。

5年来,30本密密麻麻写满的巡护总结笔记本,刻录了一家3人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大爱。

父母成义工发挥余热

朱红宝曾是开州区上马村五组的村支书,成为一名巡护义工,起初是担心朱时平一人对3平方公里面积的湿地保护区看管不过来。“非法捕鱼、非法捕鸟、保护树种等活计都属于他的巡管范畴。”

“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治理和管护以后,这里成为了各种野生鸟类栖息的天堂,而利益让一些人铤而走险前来猎捕。”朱红宝说到偷捕、猎杀鸟类的人,不由得愤怒起来,“这些鸟从西伯利亚飞过来,非常珍稀,如果环境破坏了,这些鸟还会来吗?”

作为一名老党员,守望湿地保护区,朱红宝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儿子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是发挥余热,力争对社会多做点贡献。

5年来,朱红宝没有一分钱工资,却干得认真卖力,有时巡逻跌进河里或者摔伤,从没有一句怨言。

“我们每天清晨6点开始巡逻,中午饭有时就是馒头和矿泉水,有时要坚持到晚上太阳下山才返回。”母亲徐廷珍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水消落后,暴露的各种垃圾堆积成山,清理工作难度相当大,清除沿岸垃圾就由自己一人完成,他们父子俩则负责其他工作。

和面,搅拌,清蒸……为一家3人准备三餐成为了徐廷珍另一份重要的工作,捡垃圾,忙煮饭,徐廷珍从来都没有闲过。

每年春节,徐廷珍跟丈夫和儿子就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宿舍里度过,即使除夕之夜,徐廷珍一家3人仍旧坚守在岗位上。看春节晚会直播成为了徐廷珍一家3人的一种奢望,“越是节假日,越不能放松警惕,要防止不法分子前来猎捕鸟类和鱼类。”

「最美林业故事」澎溪河畔湿地人家

朱时平的母亲只要发现游客留下了垃圾,立马就会捡起来

坚守:难舍一种情怀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拂在河面上泛起阵阵涟漪,一缕缕霞光红遍着3人忙碌的身影。

“如果澎溪河受到了破坏,就会影响到我们子子孙孙。”谈及保护区的工作,朱红宝感叹道,“起初是担心儿子一个人不堪如此重任,渐渐地我们也热爱着这份守护工作。”载着梦想流向长江的澎溪河,把朱红宝徐廷珍夫妻俩的思绪流向远方。

曾经,朱时平也动摇过。

“我一天打鱼少说能赚400块,你一个月2000块,值吗?”一次,儿时伙伴的一番话像钢针一样扎痛了朱时平的心。微薄的工资,沉重的生活压力,朱时平妥协了,向领导提出辞职。

得知儿子要辞职,朱红宝坐不住了,跑到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管理局局长熊森办公室,请求熊森一道劝说儿子不要放弃巡护工作。

“选择坚持,是因为对保护区的一种情怀,我们3人的根就在这片水域里,我们扎进去了,就能开花,就能结果。”经过一段思想斗争,朱时平决定继续坚守巡护湿地。

朱时平和他的家人拥着河水相依,枕着清风入眠,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就是他们一家3人的诗和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