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打車行業5年,滴滴這回要給計程車公司賦能了,憑什麼?

改變打車行業5年,滴滴這回要給出租車公司賦能了,憑什麼?

改變打車行業5年,滴滴這回要給出租車公司賦能了,憑什麼?

滴滴面向網約車的管理服務系統——穀雨,剛剛迎來了自己的一週年生日。400多家網約車企業客戶,百萬名司機實時工作狀態數據在平臺上運行,穀雨一年以來成績斐然。

如果說,滴滴在5年來的高速成長,是與乘客群體的出行叫車方式的改變伴同共生;那麼,這個誕生於滴滴事業群化大調整之前的產品,則必將帶來司機管理模式的全面改變,進而催生汽車租賃企業、出租車公司的經營模式變革。

在中國人城市出行方式被徹底改變之後,藉助穀雨,滴滴將給出行企業管理生態帶來更深層次的優化變革。

滴滴一下,馬上出發;

穀雨一下,開啟賦能。

壹| 解決網約車公司的痛點

5年以來,城市人群的出行體驗的確獲得了較大提升,但對於大眾來說,我們平常接觸的都是滴滴APP,以及來接我們的一個個網約車師傅。但在手中的那塊數字屏幕背後,司機群體的運營效率,則一直是沒有被充分討論的。

在過去,“份子錢”一直是出租車行業被廣受詬病的管理模式,但對傳統出租車行業來說,針對司機群體的線下運營和服務的精細化管理,實際上一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司機的每日流水、工作時常、服務態度,對於出租車公司來說都是無法監督管控的黑盒子,個別少數國有出租車公司進行安裝GPS、攝像頭的方式進行輔助管理,也收效甚微並且引起了不少爭議。

大多數出租車公司,只能被迫採取統一培訓、事後處罰以及“一視同仁份子錢”等手段來對司機群體進行管理。但這種管理與出租車運營環節完全脫節,實際上是一種信息嚴重不對稱的管理方式,低效而不公平。

這種傳統管理,不但無法真正做到有效幫助司機提升工作方法和運營效率,也使得出租車行業的運營水平和服務質量成為了行業發展的瓶頸和痛點。

在滴滴平臺上,司機屬性是多樣化的。絕大多數是兼職司機,很小一部分是全職司機。他們由全國大大小小的幾千家汽車租賃公司管理著。這些勃興於網約車時代的租賃公司和傳統的出租車公司有很大的差別。

最重要的差別是:他們都重視司機管理,希望提升司機服務水平,乘客體驗提升,司機獲利,公司也獲利。但這些租賃公司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

“我們急需一套在線的管理系統,讓公司的管理人員用實時數據管理司機,我甚至飛到廣州的一家軟件公司談過,想定製一套這樣的系統。但實現最簡單的功能也要花費二三十萬,還不包括租用服務器的費用。”

南京卓迅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殷浩,如此訴說自己的需求。

殷浩從1996年就開始在江蘇省最大的出租車公司——中北出租汽車公司開出租車,並在2006年參與了南京市主管部門針對出租汽車行業“新國標”的培訓教材編寫。從出租車司機到培訓者,再到網約車企業運營者,他對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在與攤主聊行業時,殷浩表現得非常坦誠:

“我在2007年就拿下了‘南京市十佳駕駛員’稱號,後來還獲得了見義勇為獎。但是,我卻因此產生了另一層面的思考:榮譽只能代表過去的成績,如果得獎之後的我不好好幹了呢?如果我被用戶投訴呢?恐怕管理層會照顧人情而網開一面選擇忽視,那麼我這名司機的實際表現則裝在了“黑盒子”中無從知曉。”

與大部分出租車司機的氣質不同,殷浩是一名有著很好的互聯網網感的司機。他在微博剛興起的時候就推出了《的哥手記》連載,併成為了極少數的微博認證“加V”的明星司機。

早在2012年,他就使用上了南京電信旗下物流網推出的“打車易”APP,這讓他大開眼界,明白了這行業原來可以這樣被改造。

但“打車易”的產品迭代速度太慢,互動效率和信息質量一直上不去,實際上並未掀起多大波瀾。但2004年滴滴在南京大規模應用之後,這個行業的局面就完全一樣了。

殷浩那時開始思考:自己這名老司機,似乎應該出來創業了。

2015年6月19日,卓迅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對於殷浩這名在出租車行業摸爬滾打19年的老司機來說,既不缺業務經驗,也不缺管理經驗,更不缺創業激情。對他來說,缺的就是一套數字化生產工具。

在創業後的一段時間裡,卓迅汽車租賃用的是滴滴的“梧桐”系統。該系統有針對性地解決了一些問題,但還談不上實時管理。

於是,殷浩北上找到了滴滴梧桐系統的負責人李玉卿,交流了自己經營企業的痛點。滴滴技術團隊講過多次實地調研和意見交流,最後於2016年10月份推出了真正符合汽車租賃公司管理要求的穀雨。

在穀雨系統裡面,租賃公司的管理人員、車隊長、司機都可以免費下載使用。在穀雨系統裡,他們可以實時看到每個司機當天的數據,司機當天有多少訂單取消、差評、乘客投訴,一目瞭然。

對於汽車租賃公司來說,穀雨作為管理工具的價值還不止如此。

已經成為出行行業巨頭的滴滴,基於中國出行生態龐大數據的強大技術能力,可以保證穀雨的迭代效率。

在穀雨系統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滴滴的技術人員發現租賃公司的用戶在數據頁面上停留時間非常短。他們意識到,雖然把數據提供給了租賃公司,但是他們並沒有分析數據的能力。

因為租賃公司大多數是中小型企業,不會像滴滴一樣能直接把數據的分析應用在公司管理中。

於是,穀雨就立刻迭代了一個新版本,增加了“司機診斷”功能:系統會給每個司機出具一個診斷報告。更直觀的展示評判司機核心標準,賦予租賃公司數據分析的能力。看到診斷報告,再針對司機的問題提供建議,通過系統發送給司機。

改變打車行業5年,滴滴這回要給出租車公司賦能了,憑什麼?

改變打車行業5年,滴滴這回要給出租車公司賦能了,憑什麼?

“穀雨系統最大的意義在於它幫助租賃公司實現了司機管理的數據化、線上化,加速提升了租賃公司作為網約車參與者所具備的司機服務能力,租賃公司能有的放矢的對司機進行管理,” 殷浩如此評價穀雨:“司機都是自己買了車、租了車,當然希望自己賺更多的錢,看到自己排名落後,就有動力去提高服務技巧。我們租賃公司也能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提高服務水平。”

貳| 滴滴開啟賦能模式一週年

與其他風頭正勁的互聯網新貴不同,在“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這個命題上,滴滴高速成長的這5年,扮演的更多是對原有行業的封閉僵化體系,進行外部鏈接重構的Breaker角色。不難看出,這種方式,其實是一種倒逼型改造。

而穀雨系統,則實現了對出租車、網約車行業運營實體的賦能型改造。——真正地為汽車租賃行業以及出租車行業提供管理工具,幫助後者完成產業升級和效率提升。

因此,穀雨也是滴滴出行自我升維,由信息平臺型公司向賦能型公司進化的重要一步。

這種賦能的巨大效果在殷浩身上表現的非常明顯——如今,成立剛兩年半的卓迅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已經成為以南京為總部,業務遍及陝西、山西、江西、安徽等省份的大型汽車租賃公司,也成為了滴滴出行平臺上的十大服務商之一。

還不止如此。2017年春節後,北京銀山等幾家出租車公司,也開始試用穀雨系統。為出租車公司定製的穀雨系統中,“車輛管理”、“司機診斷”、“出租車報表”等功能都能幫助出租車公司更加了解司機的狀況。

改變打車行業5年,滴滴這回要給出租車公司賦能了,憑什麼?

實際上,翻看互聯網發展史,任何一家讓人尊敬的公司,都要完成從產業顛覆者、市場擴張者到行業賦能者的角色轉換,滴滴也是如此。

以2016年8月收購Uber中國為標誌,滴滴已經完成了在國內市場擴張的過程,而在2014年就上線試運行的梧桐系統,則表明滴滴為做行業賦能者角色,很早就做了提前佈局。

這個行業賦能者的佈局還會繼續擴充內容。

在2017年2月份宣佈的事業群調整方案中,與快捷出行事業群和品質出行事業群並列的,還有新成立智慧交通FT團隊,它的使命是“與各地政府一起攜手打造智慧交通體系,讓整個城市的交通效率更高,公眾出行的體驗更好,用大數據賦能城市交通治理。

據瞭解,滴滴研發的另外一個管理系統——“滴禹”,也將賦能交通管理部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