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在度過平靜的2017之後,或許沒想到會面對這樣的一個2018。資本反噬、外行入侵、司機倒戈、乘客危機、媒體唱衰,一樁樁一件件的事件,曾經廣受讚譽的獨角獸,彷彿一夕之間遭遇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打開手機,發現滴滴已成為“全民公敵”。
不過,比起擔憂滴滴,相對而言,小二更為擔憂的是:整個滴滴事件裡面自媒體所暴露出來的眾生相,有人冷靜旁觀、有人碰瓷熱點、更有人落井下石。唯恐不亂,甚至主動加戲的部分自媒體,這讓人更為擔憂自媒體的未來,因為這走在一條自作孽的道路上。
比起亮點,自媒體展現的是更多汙點
剛知道事件的時候,看的報道標題是空姐遇害的簡訊,但當同事唸到新聞標題“空姐深夜坐滴滴順風車遇害”,讓小二很不舒服。
不舒服的不是滴滴又闖禍了,而是這個媒體很“壞”,壞在它太明白:“空姐乘坐滴滴遇害”比起“空姐遇害”更吸引眼球。對於有操守的記者而言,如果企業沒有主觀惡意的話,就像警方通報一樣不會提及企業的名稱。
而且這還是來自於傳統媒體的報道,可以想見自媒體會亂成什麼樣。接下來的你就看到了,“滴滴打人 ”升級到“滴滴殺人” 等等亂七八糟,一切以奪眼球的標題出來了,很多自媒體就像聞到血腥的鯊魚一樣,成群結隊、洶湧而來,深怕自己碰瓷晚了,錯過一個好位置,站不上一個好風口。
當不管打開網站還是APP的時候,看到的全是嗜血的身影,這樣的自媒體很煩。還好,自媒體還有一些亮點,能讓人保存對自媒體那份善意。一些冷靜的旁觀者們讓小二明白了:為什麼滴滴懸賞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因為越界。
可惜的是滴滴的越界有媒體看著,但媒體的越界會有誰看著呢?
流量成為他們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自媒體現在犯得錯誤,很多傳統媒體都犯過。
之前很多所謂的“大V”們給伊利洗地,傳統媒體幫著洗地的也不少。甚至有的傳統媒體通過寫企業負面新聞來謀求合作,結果就是“21世紀經濟報道”等一些沒能守住底線的媒體,還有就是“秦火火”等造謠者身陷囹圄,這才讓一些媒體收斂起來,把伸出去的手收了回來。
儘管已經有前輩因此被判刑,但在流量和利益面前,很多自媒體開始嘗試著伸手了,抱著“寧可說錯,不可錯過”的心態來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任何一個熱點都要蹭,有點口水就往死裡噴。因為,流量成為他們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科技的發展讓人人都是媒體。這種讓人能以低成本的方式暢所欲言,還可以獲得回報的模式吸引著大批的人參與進來。白的黑的、好的壞的、專業不專業的、單打獨鬥的、團隊合作的。只是,作惡的自媒體就像是作惡的司機一樣,平臺是不是該管管?
最後發個投票吧,這場風波里, 身為自媒體的你扮演一個什麼角色?
閱讀更多 龍門客棧總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