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後懸賞不如事前嚴管

滴滴,事後懸賞不如事前嚴管

當年滴滴、快的、優步三國爭霸的情景已成追憶,那可能是網約車體驗最好的時期,最終滴滴一統江湖之後,價格大幅度上揚,服務卻並沒有變得更好,一家獨大之禍。

關於滴滴司機的不軌事件一直不絕於耳:約炮的、露陰的、調戲的、騷擾的……在國家強令提高網約車准入門檻之後,為何還能亂象不斷?網約車平臺究竟有沒有落實監管責任?

有備而來的兇手,百分之百的人渣,這樣的人如何能通過審核成為網約車司機?

跟之前那些雞零狗碎亂象的原因一樣:平臺監管形同虛設。

為了驗證平臺審核不嚴的輿論質疑,有媒體親測體驗註冊流程,發現沒有手持本人證件環節,也沒有要求提交車輛照片,行駛證可以是他人的,隨機使用網絡查詢的姓名和身份證,後臺顯示通過“實名認證”……(北京時間)

怪不得叫輛豐田來了小麵包,根源都在這兒呢,不是司機會魔術,而是平臺放任不管。

實名認證已經成為互聯網業務的標配,連淘寶開個小店都得手持身份證拍照,要做載人拉客的實體生意,居然如此稀鬆審核?國家有關實名制規定,純屬敷衍?這樣走過場的“實名認證”,流氓歹徒都能輕易矇混過關,網約車平臺不成為藏汙納垢之地才怪。無疑,這就是所有亂象的根源,這就是發生惡性案件的土壤。

為何前臺漲價、後臺放水?為何價格與品質背向而馳?——這就是一家公司的善惡基因,可以說先天註定。當年惡性競爭起步、惡性圈錢做大、如今繼續惡性牟利、無視國家監管、無視顧客安全,這種企業發展的一生,就是惡性腫瘤的一生。

網約車新規出臺固然提高了運營門檻,然而前臺租價也隨之大幅度上揚,應該說已經足矣覆蓋成本,但是曾經瘋狂燒錢的企業不願意掙安穩的利潤,而必須繼續瘋狂的牟利,以便回饋當年同樣瘋狂的投資,他們選擇了對抗規定,架空司機認證門檻,以便降低真實成本,攫取超額利潤。

有消息稱目前平臺抽成比例超過20%,已經不輸傳統出租車行業,已經跨入高利潤行業,早已不是共享經濟概念。而美團、高德等挑戰者以8%或零佣金的抽成比例,輕易就殺入了新一輪競爭之中,滴滴就是被慣壞了。

雖然貫徹監管馬馬虎虎,但做戲技巧可謂純熟,目前疑犯仍未落網,滴滴開出“百萬懸賞”,獎勵提供線索者。

不要被戲精騙了,平臺的本職是落實監管,不是破案,即便懸賞也是警方的事。事情已經成為刑事案件,就老老實實配合調查,並準備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畢竟是你的註冊司機在運營期間出的事,連帶責任是跑不掉的。

雞賊之處就在於,肯拿百萬來懸賞破案,卻不願在民事賠償方面做出承諾,一個字的口風都不松,受害人家屬將來或許只能通過起訴維權。

越俎代庖做戲表演,絕對不是負責的體現。滴滴想得很精明,一次性花個百萬九牛一毛,博取公眾好感划算,而如果確定下民事負責的規矩,無疑將全面提高成本,畢竟正規勞動者比人渣貴多了。後臺放水,就等於是用顧客的安全和色相來給司機付工資。

行著抽傭運營之實,卻不願承擔僱傭管理職責,收益遠遠大於成本,就是超額利潤空間,就是燒錢企業快速兌現盈利承諾的秘密所在,這已經不是吃相難看,而是無法無天。

很簡單,事後懸賞不如事前嚴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才是社會運行最合理的方案。警方負責儘快破案,監管部門則應該立即調查亂象根源,媒體已經提供了“實名認證”形同虛設的重要線索,有關部門豈能再坐視不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