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永康一席談:爲何AWS生而強大?

容永康一席談:為何AWS生而強大?

亞馬遜AWS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容永康

撰文 | 康翔 繪畫 | 丸妹

2013年末,兩個選擇:

是繼續留在大型跨國公司大中華區擔任高管?擁有成熟穩定的技術、產品、研發、市場乃至公關隊伍,以及歷經多年建設而成的夥伴生態,不必事必躬親,只需在關鍵時刻拍板定奪……

還是加入一家新銳的科技企業,“Everything I do”?從零做起,在大中華區為之組建與業務相關的所有團隊,凡事必須身體力行,推廣在當時被認為務虛不務實的雲計算服務……

容永康選擇了後者。

8月9日,AWS技術峰會2018(北京站)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在本次的雲技術盛會上,胖頭陀得以獨家採訪到亞馬遜AWS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容永康。

容永康一席談:為何AWS生而強大?

據悉,AWS進入中國之前,圍繞客戶、監管和電信等部門,已經做了一兩年的調研和大量相關配套工作;而容永康加入AWS之前,也同樣對雲計算這一新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充分的思考和預判。

當時的中國市場雖然不是“萬里無雲”的狀態,但是在企業雲方面,近乎於一空二白,僅有的幾朵雲在面臨企業級的嚴苛需求時,經常會出現宕機的現象,而人們早已是見怪不怪——不像現在哪家雲出現故障,很容易就在微信閱讀裡刷出10萬+。

AWS當然極為看重中國市場,容永康表示。2013年時,中國的創新和創業環境已經初具規模,大批的初創企業紛紛湧現出來,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環境,他們尤其需要雲計算等新型技術的扶植與加持。

AWS去到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最先接觸的一般都是初創公司。一方面是此類公司的技術能力非常強,能夠駕馭好雲;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初創公司在早期的資金不存在問題,基本會選擇最好、最放心的雲平臺,從而開發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從這個角度而言,AWS顯然是上佳的選擇。

即便如此,AWS推廣雲計算還是有著很大的難度。新技術的普及,從來都需要一個過程,雲計算尤其如此:由於它的付費類似於會員制,不像以前一次性的軟硬件購買,因此哪怕是那些最開明的CIO們,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

五年後的今天,中國的雲計算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大票的國際國內廠商紛紛踏上“雲途”,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甚至有人認為雲計算已進入紅海競爭的階段。

容永康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在他看來,包括AWS在內的廠商們,現在觸及到的至多隻是中國企業級IT市場的十分之一,真實和龐大的雲需求其實仍沒有被充分釋放出來。

倘若企業仍是在既有已挖掘的市場中,通過與別家進行價格等較為低級的手段進行打拼,那確實是紅海之爭;不過假如企業更懂客戶的需求,更懂客戶的業務,就能夠開啟另一個層次的思維,真正進入到藍海中。

雖然我們經常會提及“後發優勢”,但是容永康認為對於AWS這樣的領先者來說,其巨大的先發優勢很難為後來者所逾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通過算法,某些雲可以標榜自身擁有高達9個9的可用性,但是它其實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實踐,畢竟問世的時間還很短。AWS就不同了,作為雲計算最早的踐行者,12年多的運行時間足以證明AWS確實擁有傲視同儕的高可用性。

容永康強調,公有云是服務行業,因此企業必須貫徹自身的經營理念和服務質量,在安全性、穩定性等方面下足工夫。就算偶爾出現問題,處理的方法也必須足夠快速和到位,才能夠樹立客戶的信心。

當今各方關注的“數據主權”問題,在AWS不止是紅線更是Deadline,任何人、任何時候也不能觸碰,容永康表示。

毋庸諱言,在國內湧出一大批新的雲計算供應商之後,出於成本等方面的考慮,部分企業改弦易轍,試圖從AWS遷移到新的雲服務商。不過有意思的是,其中絕大多數的公司最終又重新回到了AWS的懷抱。

容永康認為,目前市場上的一些雲並不是站在客戶需求的基礎上,仍是採用傳統IT銷售的模式,因此它們既不知道雲可以為客戶解決哪些實際的問題,也不知道雲能夠幫助企業釋放哪些創新的能力……

容永康一席談:為何AWS生而強大?

經驗是可以通過實踐來積累的,只要專心和聚焦於客戶的業務,能力是可以得到提升的。一直以來,AWS也是這樣做的,由於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供參考,“摸著石頭過河”的AWS從各種經驗教訓裡快速學習和調整,並將它們逐漸塑造成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在很多人眼裡,AWS是一家很低調的公司,甚至於某些非常精彩的AWS應用案例宣傳,居然是出自客戶之手。之所以低調的緣故,一方面是AWS先天的“基因”所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AWS所做的工作類似於銀行服務——現在會有那種主動對外聲稱某客戶將錢存在自家的銀行嗎?

基於此,容永康認為,“公有云跟銀行沒分別的。”在歷經了此前業界將雲計算比作水、電之後,個人覺得容永康的觀點更為形象、真實和妥帖,尤其是在當前將數據、應用視作企業重要資產的語境下。

坦白說,與多數競爭對手相比,AWS在中國的進展並不是非常快,很多時候AWS總部甚至會人為地減緩進度。

據容永康介紹,作為亞馬遜AWS的CEO,Andy Jassy從未對大中華區的增長表示出任何的不滿。相反,他經常以服務的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合規性等為理由,提醒容永康在相關的方面要慢慢來,不要急於將國外現成的那一套完全照搬進來。

需要說明的是,過去五年裡,AWS在中國的增長其實也非常可觀。藉助AWS,諸多客戶完成了業務上的創新和業績上的突進,對於AWS有著非常好的評價。

北京先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於K12教育的AI技術服務商,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TO秦龍表示,無論性能亦或是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AWS均能夠給予先聲教育最好的支持,公司得以專心於核心業務,以創新服務滿足廣大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目前,先聲教育每天服務的學生多達50萬-100萬,每天處理的語音超過1萬小時,使用AWS服務得到了良好的支撐。先聲教育也曾經使用過其他雲,但是在過程中卻遭遇到很多問題,甚至嚴重影響了核心業務的進行。

秦龍表示,AWS是一家溫和的雲服務商,但是對於雲服務質量有著業內最高的要求,功能豐富、迭代快速,企業級的支持服務也非常到位,這也是先聲教育選擇AWS雲服務的重要原因。

或許,正是這種持重穩健、精益求精的風格,成就了AWS在全球雲市場的一騎絕塵:7月底的2018第二季度財報顯示,AWS當季的淨銷售額為61.05億美元

。如此龐大的體量下,AWS仍能保持49%的同比增長速度,這在全球也是絕無僅有。

在全球公有云市場中,AWS是當仁不讓的鼻祖和領導者。不過這並不是說AWS就完全無視業界對於私有云、混合雲的需求,儘管該領域的增長率呈現出逐日走低的趨勢。

AWS很早就意識到,並非所有應用開發的場景都適用於公有云,因此七八年前AWS就推出了VPC(Virtual Private Cloud),以私有云的模式,高效管理客戶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助力他們的業務創新,並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應。

對於目前市場上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的生硬劃分,容永康甚至表現出了幾分“不屑”。他認為,各種雲早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在技術層面上混在一起,譬如OpenStack、VMware都可以跑在AWS上,那麼還有什麼必要去加以區分呢?

“AWS的任何創新,均是建立在客戶的需求之上。客戶需要什麼,我們就會盡全力支持。”容永康表示。

容永康一席談:為何AWS生而強大?

當國內的其他雲聚焦於商業用戶密集的北上廣深時,AWS卻在中國西部譬如重慶、西安等城市,悄無聲息地加大了投入力度。以西安為例,AWS就與當地政府共同成立了創新中心。

那麼,這種投資的邏輯是什麼呢?

容永康表示,AWS的決策從來不是心血來潮。在投資之前,AWS會與當地政府進行深入的溝通,瞭解他們對於未來五年、十年的規劃,以及他們對於雲計算在區域產業經濟中的定位。只要這些match,AWS就會投入進去。

“AWS著眼於中長線,只要不是一百年就行!”他大笑道。

片刻的輕鬆之後,我們的話題不可避免地落在數據監管上。此前我曾經認為,由於敏感或是其他原因,容永康可能不願意觸及這個話題,殊料他沒有絲毫的迴避,非常坦承和正面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容永康認為,在數據監管方面,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著自己的法律法規要求,這一點非常正常。最近兩三年以來,整個世界對數據安全和保護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和要求,最近歐洲出臺的《通用數據保護法案》(GDPR)就是最鮮活的例子之一。

AWS當初進入中國的最大挑戰,就來自監管。不過並非由於機制,而是機構的緣故——由於雲服務非常新,當時國家層面上也沒有完全釐清,究竟是由電信部門,還是說軟件機構來履行監管的職責……

嚴謹的監管是產業良性發展的前提,容永康強調。AWS完全遵從國家的法律法規,只要監管是合情合理,並且可執行的,AWS不會隨隨便便因為監管就放棄某些市場,這一點在全球均是如此。

由於擔心冗長的流程和嚴格的監管,可能會影響AWS的信心。一些熟稔的監管機構人士曾經半開玩笑地試探容永康:AWS會不會因此抽身離去?

容永康的回答只有三個字:“你放心!”這種信心出自對AWS管理文化的認知,也源自CEO Andy Jassy將AWS大中華區託付給他時的承諾:放心去做,後方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