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騰訊投資硬核邏輯:馬化騰能成爲巴菲特嗎?

從年初就開始,

獨角獸們瘋狂地湧入了二級市場,

看吧,連小米都食言了,

不惜工本地上市籌錢。

而以社交起家的騰訊,

卻放下了無謂的禮貌周全,

反其道而行之,來了個天女散花。

解析騰訊投資硬核邏輯:馬化騰能成為巴菲特嗎?

成功者有權享受勝利的喜悅,就如同一個有錢而“任性”的企業是不該被指責的。因為,當你從上帝的視角俯瞰下去的時候,他們做什麼都是對的。比如說:騰訊。

最近的一組數字更是驗證了這一點。在一個充分競爭的格局裡,拋卻業界猜疑的羈絆,“買買買”不失為一個便捷辦法。你看,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在2011年成立之後,短短的7年間,他們都幹了什麼?

起初,該基金規模50億元人民幣,後來逐漸增加至過百億元。截止到2018年8月,騰訊累計對外投資次數445起,所參與投資規模達到862.2億美元。在這樣的驚人規模之後,神奇的是,騰訊的投資部門依然“披著神秘的面紗”——他們一直與馬化騰在同一層辦公,一般級別的員工難以涉足此禁地。此外,構成騰訊每一筆投資的決策過程也從未向外界清晰披露過。

解析騰訊投資硬核邏輯:馬化騰能成為巴菲特嗎?

騰訊投資火力全開 圖源:IT桔子

01以防禦性投資擠佔相關產業

有心人不難發現,騰訊的投資邏輯是圍繞著電商業務進行佈局的。即:把所有賽道視為工具,然後買回去,搬回家,慢慢養起來。事實上,在騰訊不過20人併購團隊的努力下,騰訊早就不是一個產品型公司,而是發展為一個投資平臺。

豐富的投資案例,巨量的投資金額、多元的行業涉獵,成為騰訊“流量變現”的積極探索。騰訊以投資的模式進入其他領域,涉及遊戲、娛樂、內容,共享經濟、汽車交通和人工智能等。同時,騰訊也越來越看重更多垂直領域的生態、發展空間。

歸結起來,騰訊對外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帶上錢,去找資金最需要的公司。”騰訊採取的“多點撒網,重點捕撈”的原則行之有效,使得它的各個與其業務相關的領域佔據了絕佳的位置。

“騰訊的一個重要的競爭手段,就是通過收購佔據賽道,再針對具體標的進行重點培養。謀定全局,伺機而動,是他們的一個策略。“一位行業專家如是說。

近年來,騰訊對外投資在不斷圍繞業務做補充完善的基礎上,防禦性投資也越來越明顯。騰訊在過去7年間投資佈局涉及多領域,包括遊戲、人工智能、教育、電商、新零售等。據統計,騰訊對外投資涉及領域、投資規模和頻率都在持續加快,趕超百度和阿里巴巴。

騰訊的潛臺詞是,要確保潛在顛覆性機會盡可能出現在自己視野,並且儘早被發現,以投資形式與自己產生關聯將其迅速做大。這樣,才有可能在互聯網不斷更新換代的過程中,確保自身安全。

解析騰訊投資硬核邏輯:馬化騰能成為巴菲特嗎?

圖源:烯牛數據

02

在股權投資方面表現得更為積極

在2017年年度報告中,騰訊對2018年做了展望。未來,騰訊將採取更為進取的投資策略,以增強在網絡視頻、支付服務、雲服務及人工智能與智慧零售等領域的長期競爭優勢。

與阿里巴巴不同,騰訊所有的對外投資都有專門的投資併購部負責,他們根據騰訊各大業務部門的需要去投資相應的公司。比如:騰訊相關業務部門想在電子商務領域佈局,騰訊投資併購部就會去找京東等企業談合作、做投資,根據內部需求而定,遵循著實用主義的原則。

按照歷史戰績來看,從2009年至2014年的這段時間裡,騰訊共參與了12家種子輪、57家天使輪、240家A輪企業融資,為這些初創企業送去了346億元資金;而同時期,阿里只參與了2家種子輪、26家天使輪、108家A輪企業融資,為初創企業送去了287億元資金。騰訊無疑表現得更積極,運作上更像是PE私募基金。

毋庸置疑,阿里騰訊兩家創造了國內創投市場的繁榮。根據IT桔子的數據顯示,截止7月17日,阿里2018年共投資52家企業,投資規模達到1018.05億元人民幣;騰訊共投資81家企業,投資規模達到1594.35億元人民幣。

兩家的共同之處是:在2018年上半年的投資,已經快趕上2017年全年的投資金額。在2017年,騰訊對外投資總共支出是1769.63億。而今年剛過半,投資已經快趕上2017年全年的量。

解析騰訊投資硬核邏輯:馬化騰能成為巴菲特嗎?

03

600次出手,鑄就騰訊投資的得失經驗

馬化騰曾自問,騰訊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在一次總辦會上,他讓16個高管當場作答。從21個反饋中,內部圈定了兩個答案:其一是流量,其二是資本。

投資正在成為騰訊最重要的底色,甚至爭奪未來的常規手段。“騰訊投資的基本邏輯是,除了通信社交和內容,其他都交給合作伙伴。騰訊不會追求控股,甚至不要求大股東,而是通過小比例佔股的方式投資。”馬化騰曾明確表示過這樣的觀點。

一組值得關注的數字是,過去幾年,騰訊累計投資了600多家公司,橫跨海內外,行業涉及文化娛樂、遊戲、交通出行、零售等多維度。2017年,共有120多家公司拿到騰訊投資,比BAT中另外兩家的總和還要多。騰訊一年的投資金額毫不輸陣一線基金的盤子,從種子輪到Pre-IPO甚至上市公司,全線進攻。

這並不是全部。騰訊還以LP的身份投資了二三十家左右的基金,這些基金大名鼎鼎,包括紅杉、雲鋒、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晨興、創新工場、高榕資本、金沙江創投、鐘鼎創投等。

解析騰訊投資硬核邏輯:馬化騰能成為巴菲特嗎?

這意味著,即便一家企業沒有接受騰訊的投資,只要成為上述任何一家基金的被投公司,也間接與騰訊有關。2015年伊始的幾起互聯網重大投資或併購,無不出現騰訊的身影。企鵝帝國的版圖已經難以被清晰界定。創辦一家公司,最後賣給騰訊,被認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04

新的賽道到底在哪?

巴菲特曾說,“我們遇到的挑戰是,以我們產生現金的速度迅速產生新的思想”。這句話套用在騰訊投資身上,再合適不過。早期的騰訊比較喜歡投行業老二,“因為覺得行業老二也有機會啊。”但是從2012年投資併購部大規模撒網布局開始,發現並捕捉行業第一就成為騰訊堅定不移的立場。

事實上,騰訊在不斷調整其投資策略。“買下賽道”是紅杉一度遵循的的策略,現在更適合用來描述騰訊的所作所為。

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在線教育。2014年騰訊正式佈局,2015年通職教育騰訊大學成立,2016年K12教育企鵝輔導成立,及騰訊微校、騰訊智慧校園、QQ智慧校園等自營教育業務;2018年,騰訊在教育領域逐漸加大布局,在短短的三個月的時間內連續投資了四家教育公司。這些被投資機構的業務大部分圍繞著QQ和微信等工具的結合而展開,從而形成騰訊在線教育閉環。截至目前,四年中23次出手,騰訊共投資了23家教育類公司,投資總額達40億元以上。

“沒有什麼比把一年的利潤投給產業鏈更正確。”馬化騰在第一屆騰訊合作伙伴開放大會上說。他還提出,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再造一個騰訊”。此後,騰訊內外談到資本主體時都是指騰訊投資併購部。

騰訊的投資具有代表性:緊鑼密鼓,密集佈局——電商中一口氣投資了包括易迅、高朋網、F團、好樂買、拼多多、有贊、SEE小電鋪、好衣庫等10家電商企業,拿出了350億元人民幣。在企業服務賽道,騰訊投資的互道、銷售易CRM、長亮科技等企業也都是提供電商渠道工具服務。騰訊希望以微信的社交電商成就一條新的賽道。

解析騰訊投資硬核邏輯:馬化騰能成為巴菲特嗎?

圖片來源 網絡

05

寧可錯投一千,不能放走一個

騰訊的投資經歷過失敗,早年間,騰訊曾有機會投資今日頭條,但當時他們判斷信息分發的門檻太低,騰訊自己能做,新浪百度也有機會,因此沒有出手。“價值先行”的投資理念的確有些簡單粗暴,它往往意味著騰訊任何時候都不能缺位。不止一位騰訊內部人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也許投錯一個案子影響沒有那麼大,關鍵是不能miss掉機會。”

如今,騰訊的“可怕之處”在於對不同生命週期的公司幾乎已經做到了360度無死角覆蓋,從種子輪到上市公司,沒有騰訊的紅旗插不到的地方。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據說騰訊投資的節奏是,平均一個星期就要決定是否投一家公司,後來甚至每週要拍板兩次。每個案子被審視的深淺程度不一,一頓飯錯失一家獨角獸不是不可能。據說,後來騰訊內部的反思是,還是要把標準放低一些。“寧可投錯100個張一鳴,也不能丟掉一個。”

所以後來,當滴滴進入騰訊視線時,騰訊迅速拍板,以高於那一輪2000萬美元的估值強烈要求投進。事後被證明,這個決定對騰訊而言無比正確。對於滴滴這樣體量的公司,與騰訊的關係要更復雜微妙。早期,騰訊對滴滴的助力有目共睹。微信接入滴滴後,日訂單量從幾十萬迅速被拉高至幾百萬。一位網約車公司CEO評價,這對滴滴而言是實質性的提升。在滴滴遇到技術瓶頸時,騰訊曾派出幾十人的團隊給予支援。馬化騰更是在關鍵時刻親自為其發聲站臺。

另一方面,在廣泛投資背後,騰訊的精準率卻非常之高。其原因是因為微信的存在。事實上,騰訊從來不缺流量又掌握海量數據信息,這些可以讓他們敏銳地發現那些交易最活躍、成長最快的公司。

06

以投資確保“不失去未來”

投資,已經成為騰訊這家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戰略和能力,對生態的整合與影響力都不容忽視,更重要的是,它能以低成本資金優勢、海量數據支撐的信息優勢、人才優勢等對投資企業進行能力輸出,但同時自身不需要做特別精細化的運營。如果未來再放開基金募集,能影響的範圍會更大。

騰訊近幾年的幾起重大合併收購案就是最好的佐證。這也是美國互聯網巨頭Google、Facebook正在走的路徑。通過投資或併購的方式,確保自己不失去未來。在未來五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除了騰訊,還沒有第二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具備這樣的可能性。

時下,創投圈裡已經開始流行一種說法,騰訊如此熱衷於投資,或許可能成為互聯網領域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這個假設很具想象力,但是,仔細想想,馬化騰真的能夠成為巴菲特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