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董之约期限将近,10亿元花落谁手?是小米还是格力?

五年前,在中国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雷军放下豪言,要在五年之内将小米的营业额超过格力,这时还是个幼儿的小米(2013年小米才成立3年)面对已经成立20多年的“成人”格力,雷军放的这个狠话显然是有点“惊人”,这时小米的年营业额只有仅300多亿元,和格力的1200多亿元比起来,差距是蛮大的。

雷董之约期限将近,10亿元花落谁手?是小米还是格力?

在现场的格力老总董明珠,显然也不是好惹的,两人约定以10亿元的代价来赌小米是否五年之类能超过格力,如今距离这次赌局结束,也只剩下寥寥几个月时间了,那么赌局的胜利者将会是哪位呢?

当时这个赌约一出,立马引起了大众的强烈关注,要说雷军能放出如此豪言也不是没有底气,2013年时的小米,凭借着当时中国少见的“互联网模式”,如新兴黑马一般,仅仅3年营业额就达到了300多亿元,年增长率高达150%,当时刚刚发布的小米3也成为众多网友哄抢购买的热门产品。

有经济专家分析道,这根本不是雷军和董明珠两人的赌局,也不是小米和格力的对决,而是这两个企业背后代表的不同的商业模式,新兴的互联网模式和传统家电的商业模式之间的对决。

雷董之约期限将近,10亿元花落谁手?是小米还是格力?

2014年,小米的营业额达到了700多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35%,照这个趋势下去,小米超过格力只是迟早的事情,一时间各路媒体纷纷预测五年后格力必败,小米的互联网模式才是未来的希望之类等等。

2015、16年,风口大转,OPPO、VIVO以完全违逆互联网模式的销售手段,只靠经销商的线下销售模式反而占据了当年中国手机23%的市场份额,这一年小米营收额下滑不少,格力则增长了百分之十几,这也向大众证明了互联网模式不是无敌的。

2017年,经过了过去两年营业额下降的雷军,不得不向ov学习,大力向线下发展实体店,结果当年营业额增长百分之六十多,营收高达1146亿元,仅比格力少300多亿元。

2018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今年十二月就是赌局结果揭晓的日子,可以看出若不是ov在2015、16年的搅局,小米可能已经期限未到就已经超过格力了,雷军创建小米,可不是仅仅想做一个安安稳稳的手机厂商那么简单,雷军一向把小米定义为互联网企业,立志打造“小米生态链”,通过做硬件产品来反向达到甚至超过阿里或者腾讯的高度,就在不久前,小米也已在香港上市,估值1000亿美金,雷军可谓是对赌局信心满满。

雷董之约期限将近,10亿元花落谁手?是小米还是格力?

不过这几年的格力虽然没像小米营业额那么爆炸式增长,其营业额也没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小米股价虽然估值1000亿美金,可是雷董二人赌的是公司营业额而不是股价,小编个人认为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小米和格力的差距已经不像2013年那样大,但是想稳压格力还是有点难度。

所以这场赌局的结局可能有两种结果,第一种是格力赢,但是赢得没意义,因为照目前的趋势看,小米的营业额超过格力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是中间ov出来搅了局,那么小米已经赢了。第二种自然是小米赢,不过在2018年,就算小米能赢,它的营收还不会高出格力太多。

雷董之约期限将近,10亿元花落谁手?是小米还是格力?

各位网友,你们认为是小米能够获胜,还是格力最终能够赢得这场赌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