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我的變懶史

劉墉:我的變懶史

老叫獸:官二代雖好。

小石君:也有倒黴時。

作為劉羅鍋的原型,

影視劇中的劉墉可算出了名。

但實際上,

歷史中的劉墉並非如此,

他一生沒有什麼突出的政績,

相反,他在朝就是個懶人。

而劉墉之所以能夠登上政治舞臺,

主要原因還是拼對了爹。

劉墉的爸爸劉統勳是乾隆朝的超級重臣。

劉統勳縝密通敏,

素不阿附,廉潔無私,

又敢於直言進諫,

是乾隆的親信輔弼。

劉統勳病故時,

乾隆大慟,

稱“朕失一股肱矣”,

並諭曰“實為國家得力大臣”。

即便在七年之後,

乾隆仍念念不忘,

多次寫詩追思。

正所謂“愛屋及烏”,

劉統勳過世後,

乾隆對劉墉也寄足了厚望。

劉墉三十二歲參加會試和殿試,

本為狀元,但在其父的堅持下,

被改為二甲第一,於乾隆十七年授編修。

劉墉:真是坑兒子的親爹!

剛上任做地方官的時候,

劉墉也攢足了勁兒,

還是達成了一些小驚喜和小確信的。

乾隆四十七年,

劉墉與和珅前往山東歷城縣,

查辦侵吞庫銀一案,

在審辦過程中,

劉墉於細微中查驗出線索,

最終將涉案人員一一按律懲辦,

贏得了民眾的稱讚,

謂之“劉公案”。

乾隆五十三年,

御史祝德麟在一奏摺內稱“國子監考試惟劉墉、鄒炳泰二人清介素著,諸生不敢向其饋送營求”,沒人敢給劉墉行賄,從中可見劉墉清廉之風。

《清史稿劉墉傳》中記載劉墉:

“頗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內,婦人女子無不服其品誼,至以包孝肅比之”。

也就是說,

劉墉一度成為婦女心中的國民偶像,

甚至被譽為清朝的包公。

可想而知,

此時的劉墉心裡喜滋滋的,

渾身上下充滿了幹勁兒。

但身為官二代,

也有官二代的壞處。

乾隆二十年,

劉統勳任陝甘總督期間,

因查勘哈密駐兵事宜,

結果出了亂子,

劉墉亦被牽連革職。

從此劉墉的心裡涼了半截。

乾隆三十一年,

劉墉因為失察下屬貪汙,

被判腰斬,

最終因老爹的面子被赦,

但還是蹲了很久監獄。

劉墉:下屬貪汙,你們卻要腰斬我,我上哪兒說理去?

於是劉墉開始懶得努力了。

劉墉或許一開始是有政治理想的人,

但在經過了兩次問罪後,

也隨著那個從繁盛走向衰落的封建王朝而隨波逐流起來。

老叫獸:寫自己的字。

小石君:讓別人猜去吧。

劉墉變懶後,

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書法上。

那雍容中帶有慵懶,

個性中帶有圓滑的字,

正是他一生宦海沉浮的縮影。

人們平時常說“字如其人”,

這句話往往不靠譜,

歷史上有太多大奸大惡之徒寫了一手好字,

但在劉墉身上,

“字如其人”得到了應驗。

他的字,外似豐圓軟滑,

實則內涵剛勁,豐腴中帶著圓活,

輕盈的又富有彈性,

正如劉墉的官場人生一般。

經歷了多次的變故,

活到86歲高齡的劉墉一生中書法風格十分多變:

早年,劉墉為官之途風平浪靜,他的書法則珠圓玉潤;

中年,因受其父牽連,被免官入獄,在獄中他威武不屈,這時的書法就變得雄勁而有力;

晚年,劉墉已看破世事,不再追求功名利祿,他的書法勁氣收斂,綿裡藏針,更上一層樓。

劉墉書法的價值,

就在於他把優遊養性的翰墨諸事與作為朝廷重臣所具有的儒雅氣質結合在一起,

使書法真正成為表露人格、寄託情性的最佳方式。

小碎花乾隆皇帝酷愛書法,

但只愛“館閣體”,

這種書法要求嚴謹規範,注重承襲,

扼殺了書法藝術的個性。

乾隆:要浪也只能我一人浪。

但劉墉不鳥乾隆,

他不受古人牢籠,

超然獨出,自成一家。

但他也因此受到了保守派書法家的指責,

翁方綱就是其中的一個。

時翁方綱的女婿是劉墉的學生,

自然是不喜歡岳父的書法路線。

有一次他對岳父委婉地“吐槽”:“岳父,您和我的老師都是當代的大書法家,我從來沒有聽您評論我的老師的書法。您今天給我談談吧!”

翁方綱放下筆,

看了看他的女婿,說:

“你回去問你的老師,他寫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

結果這個學生真的回去問了劉墉,

劉墉笑了笑說:“你回去再問問你的岳父,他寫的字哪一筆是他自己的?”

劉墉與後來的金農、鄭燮等相應,

開創新風,

在書法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逆天的劉墉不僅僅在書法上造詣很高,

在教育上也獨有一套。

《藝舟雙楫》中記載,

他教會了夫人黃氏如何把字寫成“劉墉體”,筆勢極為相似。

黃氏的字唯獨太過工整、緊湊,

和劉墉自己寫的比起來,

只是“行間距”和“字間距”設置得小了點。

晚年劉墉的很多作品其實都是老婆代筆的,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秘密。

清末出生的馬宗霍在《書林紀事》裡也說:劉墉有三個老婆,都被劉大師訓練出一手“劉墉體”,劉墉晚年以後基本都是她們仨動的筆,只要署名“石庵”二字並鈐長方“石庵”壓腳印、或蓋有“飛騰綺麗”印者,

那都是夫人代筆沒跑,

還有“瑛夢禪”的署名也是。

能把小妾培養成書法家,

還一口氣培養了三,

還騙過了大多數專業人士,

劉墉先生可謂史上最優秀的培訓老師。

老叫獸:聰明絕頂。

小石君:無疾而終。

雖然影視劇是戲說,

但紀曉嵐和劉墉確實是一對好基友。

乾隆十二年,

紀曉嵐在鄉試中以第一名中舉,

他去劉統勳府上拜見老師,

便結識了劉統勳的兒子劉墉。

自此以後,

兩人的基情維持了一輩子。

當時和坤在朝中飛揚拔扈,

劉、紀二人無可奈何,

但他兩又都不肯向和坤獻媚。

在這種欲幹不能、欲罷難忍的兩難處境中,

他們兩私下達成共識,

做“太平卿相”,

依靠詼諧與幽默,

隱身於朝廷之中。

於是,以後的二三十年間,

這兩好基友便將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花在互贈硯臺、互討字帖、聊天鬥嘴等事情上。

劉、紀二人都熟讀典籍,博古通今,

又有共同的興趣愛好,

所以二人在一起,

便從儒釋道三教得失,

到虛幻的鬼神世界,

再到醫理哲學,海闊天空,無所不談。

而且兩人還經常一同為他人題詩、捉筆代書。

工部尚書彭元瑞請劉墉為其子翥升書寫一篇八股卷子,

想讓自己兒子好好研究。

之後,他還覺得不夠,

又把劉墉寫的卷子裝裱後請紀曉嵐題詩,

於是,紀曉嵐給題了四首絕句,

叫《石庵相國手書卷子以贈芸楣尚書季子翥升裝池後芸楣索題為成四絕》。

在當時,

不是劉墉所書寫的文章,

紀曉嵐概不作詩,

同時,劉墉也是如此,

不是紀曉嵐起草的文章他決不動筆。

劉墉、紀昀等大臣始終不肯向和坤屈服,

和珅便千方百計地為難這些大臣。

但劉墉也不甘示弱。

那年大年初一,

和珅高高興興的穿上新衣裳,

去皇宮給乾隆拜年。

結果轎子路過劉府時,

被一身破爛衣服的劉墉攔下了,

劉墉請和珅到府中一坐。

誰知和珅一下下轎,

劉墉便跪在地上,五體投地。

按大清律例,

同級官員必須以禮相待,

和珅只得跪下回禮。

結果玄裘繡襖、貂幟狐裙上染了一片汙漬。

受此捉弄之後,

和珅又氣又恨,

跑到乾隆面前哭訴,

哪知乾隆聽後大笑,

和珅也無可奈何。

和珅倒臺後,

劉墉奉旨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二十條。

但在處理和珅時,

清廷官員紛紛上奏,

要求將和珅處以凌遲,

但劉墉不僅沒有落井下石,

反而還曾為和珅向嘉慶求情,

請求賜令和珅自盡,保其全屍。

劉墉是飽讀史書之人,

他自然明白,在歷史上,

嚴刑峻法從來沒有什麼作用,

酷吏也沒有好下場。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五,

劉墉在北京驢市衚衕家中逝世,享年85歲。

去世的當天,

他還到南書房當值,

晚上曾設宴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

至於“劉羅鍋”這個名號,

劉墉得的很冤。

據後來看到劉墉遺骨的人說,

他腿骨極長,生前想必高大威猛。

再者說,

清代科舉入仕者,

才貌皆不可缺,

羅鍋之說當是附會。

而最初稱劉墉“駝子”的乃是嘉慶皇帝,

其時劉墉已是80多歲,

自然彎腰弓背了。

所以說,

“劉羅鍋”其實是個美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