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白皮書」第30彈|基因即鏈——GENE基因源碼鏈

導讀:手撕白皮書為韭菜研習社從學習、研究出發,由分析師團隊從方案、技術、經濟、團隊,以及撰寫、邏輯等維度對白皮書進行分析解讀的欄目。所有評論基於白皮書及網絡公開信息,不涉及對白皮書所屬區塊鏈項目的評價,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依據本欄目內容進行的判斷、投資行為,韭菜研習社不承擔任何責任。

「手撕白皮書」第30彈|基因即鏈——GENE基因源碼鏈

項目要點

項目名稱:基因源碼鏈(Gene Source Code Chain)

項目定位:去中心化基因組和健康數據的存儲和應用平臺

項目願景:建立人類精準健康數據生態系統

項目屬性:公有鏈

韭菜星級:★★★☆☆(2.5分)

「手撕白皮書」第30彈|基因即鏈——GENE基因源碼鏈

概述

基因源碼鏈(Gene SourceCode Chain)致力於建立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基因組和健康數據的存儲和應用平臺,期望以此為中心建立起一套人類精準健康數據生態系統,並創造出一個獨特的經濟機制。

Gene認為,人類基因數據中囊括了大量的健康信息,與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基因數據將在疾病輔助臨床診斷、攜帶者篩查、指導治療,以及預測個人患病的風險等方面有眾多作用。Gene通過建立基因源碼鏈系統,“讓生命健康數據的所有權、收益權和知情權迴歸到個體用戶的手中”

Gene的設想如果實現,將對未來人類的健康、醫療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但Gene項目同時也面臨著很多現實問題,比如用戶對自身健康情況、基因狀況的分享意願,個人用戶為主的數據提供者在專業性和準確度方面存在的問題等,都將困擾整個項目的實施。

從白皮書看,基因源碼鏈的本質上是一個分佈式數據存儲和應用平臺,其運行模式和實現的功能,與中心化平臺並無衝突。而白皮書中所提的痛點,特別是數據採集困難、對基因數據的瞭解等,亦不是區塊鏈可以解決的問題。

綜合來看,除白皮書所稱“獨特的經濟機制”外,區塊鏈技術對Gene項目來說並非必須技術選擇。

商業模式

Gene認為,人類基因數據中囊括了大量的健康信息,與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基因數據將在疾病輔助臨床診斷、攜帶者篩查、指導治療,以及預測個人患病的風險等方面有眾多作用。

白皮書表示,當前基因測序和健康大數據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人類的健康數據將以指數級增長。在可見的未來,人類將得益於基因及人體健康大數據的共享,大幅度延長有效生命時長,並消滅絕大多數疾病的存在。

隨著基因組測序數據的價格下降,科學家和公民科學家將可以自由的獲取海量的基因組數據和人類健康數據,用來研究和攻克特定的醫學難題。同時,相對於人們的網絡行為數據,積累健康數據的價值將更明顯。

白皮書認為,要實現基因和健康大數據的共享和應用,當前面臨著如下痛點:

1.基因組和健康大數據的獲取手段非常有限

2.健康和醫療數據分散在私營公司和醫院難以交叉研究和利用

3.基因組和健康大數據的體系化存儲也存在著挑戰

4.人們對自身的數據瞭解有限同時未獲得自身數據彙集產生的價值

圍繞這些痛點,Gene構建了一個基因數據的採集-存儲-使用-回饋閉環的平臺。參與到這個商業生態的各方,包含著基因數據的生產者(數據貢獻者),數據使用者(企業,研究機構)和醫療服務提供者(利用基因數據或研究成果等提供服務)。

「手撕白皮書」第30彈|基因即鏈——GENE基因源碼鏈

從白皮書看,GENE的商業模式構想十分宏大,覆蓋了健康生態的方方面面。不過該生態構想並沒有創新性突破,依舊面臨上文所提的痛點問題。

首先,根據白皮書,基因數據採集的重要來源是各種Dapp,仔細閱讀發現用戶通過這些Dapp分享的是運動飲食等信息,而生物質樣本提取和基因檢測是比較複雜的過程,是需要相應的流程和線下基礎設施的。

GENE的數據重要性分級中也提及,體檢數據、基因數據、病歷數據等線下專業數據才是重點數據。相對來講,Gene的Dapp不過只是一個錄入工具,在數據採集方面貢獻不大。

另外,對如何解決現實醫療健康行業數據“煙囪式”發展,難打通的痛點,商業模式中也是泛泛而談,沒有看到切實可落地的方案。參考曾經火極一時的“互聯網醫療”,也曾經流行過類似的行業故事,但最後落地的寥寥可數。

可以說,GENE無論是在商業模式創新,亦或行業痛點解決上,都沒有提出有效的可行性方案。而對於未來過於宏大的設計,也缺乏了達成的基礎,項目可行性存疑。

技術能力

GENE的技術架構十分清晰,也比較簡潔,是中規中矩的四層技術模型,自下而上包括:數據層、存儲層、激勵層和數據應用層。

「手撕白皮書」第30彈|基因即鏈——GENE基因源碼鏈

白皮書也討論了數據結構部分,這一塊是類比特幣區塊鏈的鏈式結構,配合Merkel樹和哈希結構,這個是比較順理成章的。此外,提到了基因數據基於IPFS,並把相應的基因數據哈希上鍊,這種模式也是比較合理的。

共識機制層面,GENE採用DPoS和PBFT算法。這個其實是DPoS的變化,不同的是要求在生產者的集合裡面形成局部的遍歷共識。

GENE的共識機制算不上特別的創新,至於是否採用DPOS,則在於設計者對於效率和公平性的折衷,DPOS顯然是更傾向於效率。

整體上,GENE的技術整體上比較完善。白皮書也沒有過多華而不實的描述,對技術的講解明晰而樸實。看得出是從“技術實現”出發,基於可行性來闡述,而不是堆砌各種新潮的技術元素打造金玉其外的創新表象。

目前,在技術上略顯欠缺的,就是架構和技術創新方面過於保守,對安全性的考慮不足。期望在未來的發展中進一步完善。

經濟系統

GENE設計了較為完善的生態體系和各方角色,不過白皮書對於生態體系的運作只是一筆帶過,從邏輯上講述了角色的分配,以及在一定場景下token的流動。

「手撕白皮書」第30彈|基因即鏈——GENE基因源碼鏈

在這個生態系統內,將主要由以下抽象參與方組成:

(1)數據貢獻者。

(2)數據使用者。

(3)存儲提供方。

(4)服務提供方。

對於各方角色,白皮書介紹詳細,也比較好理解。但是對於節點,生態系統中僅僅提及了存儲提供方。而顯然,無論是DPOS,還是PBFT,都需要有計算節點,顯然被設計者遺漏了。

為了促進用戶上傳更具有價值的數據,GENE還對數據進行了分級,基本原則如下:

原則一:個體數據價值遞減。也就是提供數據越早,給予的獎勵越多。隨著數據規模的擴大,個人數據的價值將會降低。

原則二:數據維度價值遞增。提供數據越豐富,給予的獎勵越多。單維度數據的價值會降低。

原則三:數據持續提供價值遞增。連續提供時間越長,獎勵越多。超越閾值將有額外獎勵。

原則四:基因組數據、體檢數據和病歷數據價值倍增。

第四條前面已經提過,因為涉及到線下機構,所以DAPP在產生、收集這些高價值數據方面無法起到太大作用。在經系統中,作為特殊條件來激勵用戶上傳高價值數據,是一種不錯的嘗試和補充。

整體看,經濟體系比較簡單粗陋,雖然進行了數據分級,但並不細緻。從白皮書看,GENE項目方並沒有在經濟體系和生態激勵方面做太多工作,並沒有體現出其“獨特的經濟機制”。

通證發行

基因源碼鏈(Gene SourceCode Chain)的官方Token名為Gene幣,發行總量20億個。白皮書中沒有提及是否會增發以及銷燬機制。Gene幣分配方案如下:

「手撕白皮書」第30彈|基因即鏈——GENE基因源碼鏈

私募發行面向少於190個投資者,目標募集20000個ETH。20%的私募比例屬於比較正常的分配方案,但是沒有提及鎖定期以及解鎖方案,隱藏風險較大。

團隊社區分配15%,4年解禁,每年解禁預留部分的25%,屬於相當有誠意的方案。而挖礦預留了40%,量比較大,考慮到生態激勵沒有提及這一部分,以及DPOS共識機制,不清楚項目方將如何安排這部分預留的分配模式。

團隊資源

GENE團隊構成偏重於技術,成員包括了計算機博士、區塊鏈專家、安全專家等,而基因方面專家,似乎由一名生物信息博士擔任。

星艦基因

白皮書中,提及了基因源碼鏈團隊亞洲事務合作伙伴——星艦基因。這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受到過包括PGA在內千萬美元投資的新興基因技術公司。

在核心團隊中,以“比特幣早期參與者”為介紹的Andy Zhuang,其另外一個身份為星艦基因創始人,中文名為莊滿生。

今年5月份,GENE宣佈與星艦基因達成了深度的戰略合作,這是傳統行業涉足區塊鏈領域的常規操作之一,也進一步證實了GENE與星艦基因團隊之間的關係。

智能交通鏈

白皮書中,提及了三位“有遠見的科學家”對GENE項目的讚揚。在官方網站上,這三人則是顧問的身份。

「手撕白皮書」第30彈|基因即鏈——GENE基因源碼鏈

三位顧問分別為魯志(John Lu)、徐蘆平(LupingXu)、Aard Groen,而這三人與核心團隊中的Charissa Trahms則是另一個區塊鏈項目“智能交通鏈”的核心團隊成員。

據悉,“智能交通鏈”與GENE同樣都將在5月份上交易所,雙方的關係目前沒有進一步的信息。

華大基因

白皮書提供的合作伙伴中,包括了目前國內基因行業的領頭羊華大基因。在今年1月份,網絡上也曾經流傳華大基因參與了一個名為“GENE”的區塊鏈項目,不過沒有任何正規媒體的報道,華大基因對此也沒有任何發聲。

5月30日,華大基因發佈了一份《華大區塊鏈白皮書V1.0 數字化生命的價值交換》,從內容看,華大是打算建設基因區塊鏈BaaS平臺,自然也沒有提及任何“合作伙伴”。

此外,在合作伙伴中,包括阿里巴巴、京東雲等。眾所周知,阿里巴巴和京東雲在區塊鏈領域也是做BaaS的,也即區塊鏈平臺服務商。

將華大、阿里、京東等BaaS服務商列為合作伙伴,卻沒有明確指出雙方的合作事項——如白皮書中對星艦基因的介紹那樣。據此判斷,GENE最大可能只是使用了對方的BaaS服務,然後就成為了“合作伙伴”。

可以說,在資源方面,除本有緊密關係的星艦基因之外,其他合作資源的有效性均存疑點。否則在有堅實行業基礎的情況下,也不會作出以上扯虎皮拉大旗的行為。

聲明:本文中內容和評分等均不構成對相關項目的投資建議。韭菜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