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有没有感觉,现在全中国都在加班?

画图狗在加班!

程序员在加班!

摄影师在加班!

会计在加班!

人资在加班!

公务员在加班!

老师在加班!

以前认为的规律行业的职员们都在加班!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比上月增加0.1小时。

对于这个结果,大部分网友表示不服,有的甚至表示“70小时周末也不休息,有时要干到晚上十一二点。”

来自瑞银集团的调查显示,在每周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和地区中,即便是排在第17位的伦敦,也只有33.46小时。相比之下,中国香港以50.12小时,高居每周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和地区第一名。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0名上班族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0.7%的受访者称所在企业有“加班文化”。

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每周至少加班一次,其中19.4%的受访者每周加班两三次,5.2%的受访者几乎天天加班,仅5.5%的受访者从不加班。其中,46.6%的受访者表示,加班大多是被迫。

“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中国职场人如此调侃自己。

中国人加班有多疯狂?

阿里巴巴这里流传的一句话:加班是对的,不加班也是对的,规定时间内完不成项目就不对了。

但据有相关媒体统计,中国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阿里巴巴仅排名第三。2016年数据,华为员工加班时间最多且最晚,平均在晚上9点57分下班,加班时间3.96小时;腾讯位居第二,平均在晚上9点55分下班,加班时间3.92小时。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而在滴滴发布的《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中,京东以23:16的平均下班时间,成为中国最“狠”公司冠军。

都说日本人热衷主动加班,日本地铁晚上9、10点是最拥挤的时候。不过跟中国人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招聘了一位日本研发,上班第一天他对部门同事说:“我在日本就是个加班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节奏。”一个月后,他临走时扔下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是相当不人道的。”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甚至连休假,中国人也在工作。蚂蜂窝旅行网发布的《中国上班族旅行方式研究报告2017》指出,88%的白领都需要在旅行中处理工作。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长时间的劳作,给职场人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影响。

2010年,芬兰、英国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长达11年的研究成果:

每天加班超过3小时,将导致忧郁、焦虑或失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更高出60%。

过劳死曾被视为日本独有的社会现象。2006年,中国跃升为“过劳死第一大国”,中国人逐渐意识到,原来上班也会死人的。

尤其是中年人,精力不及年轻人,却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干起活来往往更加拼命,也能忍辱负重。

不过,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我们超过40岁,大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就不再适合每周5天朝九晚五的压力与重复,一周超过25小时的工作就可能对智力造成损伤。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长时间的劳作,却不意味着高的工作效率。

除了少数企业从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竞争力以外,更多的中国企业,是采用增加工作时间来缩短生产周期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仍是‘汗水型’经济,靠创新技术获取利润的份额并不大,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拼汗水与劳动时间来赚钱。”

西班牙人在欧洲国家里平均坐班时间最长——约每周38小时,比荷兰人平均每周多工作8小时,比德国人多3小时。与此同时,西班牙人却排在工作效率的后几名。

由此衍生出一个单词presentismo,意思是上班皮囊化。根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德科集团的一项研究显示,56%的西班牙公司存在上班皮囊化现象。

这是因为很多西班牙企业仍然看重坐班时间,而非按工作效力来评价员工绩效,导致员工上班时心不在焉。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中国人都很能忍呢?

首先,外部环境迫使职场人一起加入到加班的队伍里。

有的公司让员工加班,是通过威逼。2015年,富士康生产线某线长的一句话流传开来:“只要有一次不配合加班,我就让你从此以后一个班都没得加。”

有的公司通过利诱。下午5点半下班,结果6点半有公司班车;正准备坐班车,结果8点有东来顺的工作餐;吃饱喝足了正要回家,结果10点可以打车报销。不知不觉,已经加班到了深夜。

更何况,连老板都是加班狂,普通人不努力还有未来吗?任正非公司有床垫,马化腾凌晨回邮件,在王健林的日程表里,黑纸白字写着4点就起床……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其次,规定上五休二,实际上得不到保障。

一方面,法律规定得太笼统。1995年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显示,企业如果不能实行周末双休的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这就给了企业不执行上五休二的机会。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劳动法》还有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这意味着,

如果用人单位让劳动者每周休了一天,其实也是行的。

目前,员工休息权主要表现在双休制度、法定节假日制度、带薪休假制度。 就算在全国工作制度最为规范的北京,2016年三类休假制度都能享受的人也只有34.2%。

前不久,社科院发布了一份《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建议到203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上四休三的制度。结果遭到网友的集体吐槽:“专家总是飘在天上,不食人间烟火。”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报告指出,中国接近一半的劳动者在加班中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没有加班费虽说可以维权,但是很难,因为需要劳动者自我举证。

计算加班工资的一个前提,就是“加班的事实”是法律意义上的加班,而法律意义上的加班是公司安排的加班,员工自愿加班不属于法律意义上加班,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在中国,“过劳死”既不是法律概念,也没有确切的医学定义。在医学上,很难证明“过劳死”与工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在中国的法律框架内,没有“过劳死”一说,算不上“工伤”,也就没有相应的赔偿。

中国怎么就成了“加班大国”?

再者,中国人在房价、教育、医疗、养老的重重压力下,只得忙忙忙。

有学者发现,我国年入50万的中产,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高收入家庭。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59039美元,折合人民币才39.2万元。

按理说中国的中产应该活得轻松才对,然而学者在国外拜访时发现,中国的中产比国外的普通白领还要累的多,人家五六点下了班,就开始休闲了。

而大多数的中国上班族,摸摸你们的钱包,一年能挣到50万么?

【附】警惕疲劳过度症状

疲劳界定: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在6个月以上;根据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

体征标准:低热,口腔温度37.5℃~38℃; 可触及小于2厘米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压痛;咽部充血,但无明确扁桃体炎症;未发现其他引起疲劳的疾病体征。

症状标准: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 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失眠症状普遍存在,多梦或早醒;头涨、头昏或头痛;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兴趣减退或丧失;性功能减退;低热;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

如果同时具有以上2项主要标准、2项体征标准和6项症状标准;或累计具有8项以上单纯的症状标准,即可确诊为疲劳状态。

过劳死的危险人群:

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消费不知保养的人;

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超时间工作;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长时间睡眠不足者;

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者;

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从事IT工作的人。

如何预防过劳死

1.白领如何预防过劳死

白领作为易过劳死的人群,做好是做到按时吃饭,按时的去睡觉。在上班的过程中也要动起来,不能久坐,哪怕是出去走一走也是会有预防的效果。

2.你要学会主动休息

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就愈长,这与“累了才休息”不同,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参加考试、竞赛、表演、主持重要会议、长途旅行等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充分利用这段短短的时间到室外活动,或做深呼吸,或欣赏音乐,使身心得以放松。

3.运动

很多的人因为工作不但越来越疲劳,而且还不愿意去运动。其实运动是可以消除疲劳。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

4.定期进行体检

无论青年还是中老年人,也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

5.拳头按压

拳头握紧,放在耳朵斜后方,靠近颈部中央的头骨位置,闭上眼睛,头往后仰,感觉拳头支撑着头部的力量,会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能释放疲惫感。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