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前,另一個強大家族智族,如何消失歷史長河中

中國歷史上有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趙魏韓三家分晉。這一事件不僅是《資治通鑑》開始記載的第一件事,也是初步形成“戰國七雄”。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前,另一個強大家族智族,如何消失歷史長河中

但是,戰國初期,控制晉國政府的,不僅是趙魏韓三大家族,而是四大家族,另一個勢力強大的是智姓家族,神秘地不僅沒有參與瓜分晉國,而且還神秘地在歷史中消失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前,另一個強大家族智族,如何消失歷史長河中

一、繼承人擇選標準有誤,為家族日後覆滅埋下種子

,智姓家族族長智申(宣子),指定兒子智瑤當他的繼承人。族人智果表示異議:“智瑤不如你另一位庶子智宵。智瑤有五項超人的優點,只有一項缺點。五項有點是:一表人才,精於騎射,通曉各項技能,文章流利,堅決果斷。一項缺點是:胸徑狹窄,刻薄寡恩。五種能力加上毫無容忍之量,誰能跟他和平相處?如果要智瑤作你的繼承人,智姓家族一定覆滅”智申不理會這項建議,堅持將智瑤做為繼承人。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前,另一個強大家族智族,如何消失歷史長河中

二、剛愎自用,引發危機

公元前475年,智瑤擔任晉國正卿後,對內,他剪滅範氏、中行氏兩大卿大夫,驅逐晉出公,擁立晉哀公,獨掌國政;對外,他興兵伐齊討鄭,戰功赫赫。一時間,威震諸侯。

一天,智瑤跟韓姓家族族長韓虎(康子),魏姓家族族長魏駒(桓子)在藍臺聚宴。智瑤戲弄韓虎,又侮辱韓家的相(段規)。智瑤手下的一位近臣智國聽到之後,警告說:“激怒對方而不防備報復,災難必然臨頭。”

智瑤狂妄地說:“我就是災難,我不給別人災難,已算運氣了,誰還敢把災難給我? 依然我行我素。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前,另一個強大家族智族,如何消失歷史長河中

三、強行索要土地城池,惹禍上身

隨著智瑤在晉國勢力的強大和地位的穩固,他更加目中無人,其“貪”的性格缺陷不斷膨脹。以至於後來,他公然假借晉國王室的名義,向韓、魏、趙三家卿大夫索要土地和人口。

對此,韓康子是想拒絕的,但其謀臣段規認為,既然智瑤是貪財好利且剛愎之人,那不妨破財免災,暫保國運平安,日後伺機再做打算。韓康子覺得有道理,於是,送給智伯一個萬家之邑。

至於魏桓子,其謀臣任章也採取了與韓康子同樣的策略,也送給智伯一個萬家之邑。

到了趙毋恤(趙襄子)那,遭到了趙毋恤的斷然拒絕。於是,智瑤當即聯合韓、魏兩家家兵馬攻打趙氏。面對來勢洶洶的三家聯軍,趙毋恤決定退守根據地——晉陽。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前,另一個強大家族智族,如何消失歷史長河中

四、晉陽之戰慘敗

公元前454年,智瑤率兵圍攻晉陽,四面包圍,密不透風,然後掘開汾水,波浪滔天,跟城頭僅有三塊木板厚度的驚險差距,沒有灌過去,

智瑤認為,趙氏指日可滅,非常得意,就帶著魏桓子、韓康子去查看水情,狂妄地說;“到今天我才知道,水可以亡人之國”。魏、韓二君聽後一驚,魏桓子用胳膊肘暗捅韓康子,康子則踩了一下桓子的足背,他們驚恐的是,水可以灌晉陽,也可以灌魏、韓的城池。二人心意相通,萌生反叛智瑤之意。

智瑤手下有個叫郄疵的人,通過一些蛛絲馬跡看出了倪端,他提醒智瑤:“韓、魏必反矣”!但智瑤不但不信郄疵的諍言,反而將他的話轉告給了魏桓子和韓康子。

危急中,趙襄子派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戰即晉陽之戰,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前,另一個強大家族智族,如何消失歷史長河中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就把,韓、趙、魏三家正式封為諸侯。打那以後,韓、趙、魏都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前,另一個強大家族智族,如何消失歷史長河中

 “三家分晉”成為了中國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戰國即由此起始。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就是從這一年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