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洪:提炼产业价值 激活演艺文旅


梅洪:提炼产业价值 激活演艺文旅


2018年7月,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影视人才培训中心、峰火文创学院、北京峰火文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影视与文旅产业高级研讨班在京举行。梅洪总裁以“城市影视文旅创意秀”为主题演讲,他强调用创意的方式发展城市影视文旅,以复合的方式做产业,从投融资能力、创意创新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等角度去激活城市的演艺文旅活力。

一、有关国际演艺和文旅的优秀创意

“秀”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我们所熟知的,如俊秀、秀丽、秀美,还有一个国际化的“show”,有“展示、炫耀、呈现”的功能。特别值得分享的案例就是加拿大太阳马戏团,31年时间他们创造了无数个奇迹。

这个剧团是1984年由街头的艺人组成的,虽然叫马戏,实际上没有动物的表演。现在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跟创意相关。太阳马戏团的成功创意不仅仅是头脑风暴,是通过机制形成的。他们有一个机构是艺术委员会,成员是从行业里挑选出来的优秀代表。太阳马戏团给这个机构非常高的两个权力,第一是用人的权力,第二是财权。

梅洪:提炼产业价值 激活演艺文旅


另外,太阳马戏团有非常成功的人才架构,建立庞大的人才数据库。如这个孩子6岁,只要在杂技界从业就会建立档案,进行跟踪。拉斯维加斯有7场驻场演出,基本被太阳马戏团包了,还有大量的巡演,一个剧团一年的收入10亿美元,可以和美国的迪士尼相媲美,是世界上优秀的演艺制作机构。前年,上海的复星集团收购了他们的部分股份,15%左右,已经在中国杭州布局。

另外值得介绍的就是百老汇。在纽约市25公里范围的几百个剧院里,从1911年开始,随着这座城市的兴起而形成特定的文化象征,每年15亿美元左右票房,带动旅游业发展,实际上衍生的价值3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0多亿元。

纽约城市的总人口没有北京多,常住人口在1000万左右,但世界各地的游客数量有6000多万,其中20%—30%会去看演出。城市文化跟大众市场需求的转化是通过文化产品或内容转化的,这就是百老汇的价值。去过纽约的人都知道,时代广场周边,基本上铺天盖地的广告都是百老汇的,是文化的亮点,也是拉动它价值的支点,是需求的转化。其实,他们很多剧场设施有些老化,但是对观众来说,恰恰愿意在这种环境里,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历史。现在中国的剧场硬件条件比他们好的太多了,但是我们缺乏主打的内容。

梅洪:提炼产业价值 激活演艺文旅


在百老汇有无数的经典,《妈妈咪呀》是其中一个,他们可以非常成功将电影转化为舞台剧,或者由舞台剧再往电影转,如《悲惨世界》。特别值得推崇的《歌剧魅影》,至今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商演了65000多场,全球有5000多万观众观看,总收入超过15亿英镑。他们从电影早期的陌生时代就开始反复地修改,20年几乎就推出这一个剧目,让名著经典不断地衍生价值,这部作品已经扶持了无数个巨星。看百老汇的剧目,你会发现它的专业能力。又如《狮子王》的转化,电影1995年上影之后在全球总票房11亿美元左右,但是同时舞台剧72亿美元,超过《星球大战》7部系列电影票房收入,商业上非常成功,艺术价值也非常高。

二、国内演艺及文旅的发展态势

创意这个行业是离不开人的,人的甄选很重要。美国的文创行业为什么强大?因为它用的是全球的人才。万达的汉秀尝试过这种方式,但不太成功。

这几年我们发现了一颗新星,就是开心麻花,2012年在北京石景山注册的一个小公司,通过舞台剧开始往电影转化。《夏洛特烦恼》总投资2000万元,票房14亿元。第二个作品《驴得水》成本1000万元,票房不到2亿元,也是奇迹,最大的奇迹是去年的《羞羞的铁拳》,7000万元的成本,22亿元,真的挺牛的。其实这个片子还没上演已经挣钱了,成本7000万元,最后融了1.2亿元,高溢价融资,还没正式推出就已经挣钱了。为什么?因为《夏洛特烦恼》的成功,《驴得水》的品质,虽然票房不是太好但是它成本低。现在开心麻花的估值是50亿元,是靠品质,靠业绩,靠转化,靠团队,它的方式喜剧、闹剧,这个市场很缺。

所以,企业以内容为主,以创意为先,以团队为核心,同时通过转化形成它的价值。正如百老汇的三大转化,市场需求的转化,产品的转化,还有结构、人才和创意的转化。

梅洪:提炼产业价值 激活演艺文旅


中国现在的旅游演艺行业特别值得关注,十几年时间总数量是200多台,每年增速在20%左右。所有的旅游景点对产品有一个需求,就是客源的停留时间,旅游演艺产品具备这种功能。一般的旅游演出的时间都是在70分钟,成为主要旅游城市的一个标配,导致了这个行业高速的发展。我们也经常研究数据,旅游演出行业的增长每年是9%,没有其他的演艺能够超过它,一年产生的价值130多亿元,不包括衍生的。

我国这个行业有很多优秀代表,比如“印象”“又见”系列,从2003年的《印象刘三姐》快速复制扩张到《印象西湖》等几十部,刚刚完成的有《又见马六甲》。而资本市场做的最好的是宋城,他们是一台戏上市,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三亚千古情》一年的业绩在3亿元左右,非常优质。另外做了《丽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现在还在延伸,准备在西安做《丝路千古情》,利润也非常好,一年利润十几亿元,完全靠演艺。从创意来说是山水公司20多台,数量最多。可见,资本市场做的最好的是宋城,财大气粗的万达,品牌价值最高的是“印象”和“又见”系列。但不注重运营很多产品会死,如《印象海南岛》和《希夷之大理》。

梅洪:提炼产业价值 激活演艺文旅


梅洪:提炼产业价值 激活演艺文旅


三、有关行业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我们把轻资产跟重资产作梳理,不仅做创意,更注重运营。我们公司在承德做了一个产品文旅秀《康熙大典》。同时我们在广东做了第二个,现在又在上海做了一个新的产品,我觉得不仅是数量,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应该有自己的主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方无非就是这三个,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这三个主场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门店形成优势,包括企业的格局、定位,也包括轻重的梳理。

今年刚做的项目在上海拿了很好的地段,这个教堂拿下来我们做了一个沉浸的体验区,用一个新的方式展示呈现。我们在这个教堂里,600平方米,空间非常小,我们运用了最新的科技手段,4个面全部有影像,地下用地平。这个产品5月份在上海推出之后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小空间大故事,小体量大格局。2020年我们整个国家的特色小镇1000多个,有最大的机会,但都缺内容。

梅洪:提炼产业价值 激活演艺文旅


梅洪:提炼产业价值 激活演艺文旅


在杭州西溪主题公园,我们做了一个创意《景秀·江南》。在这个项目当中用了一个新的模式,就是在文旅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形成一个甲方的市场,这个甲方市场必须具有三个能力:第一是投融资能力,做了甲方才有可能垄断市场或者主导型市场,投融资是作为甲方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第二是创意创新能力,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第三是运营管理能力,因为所有的产品到最后其实就是运营管理。

文旅行业有一个特点,投入产出的周期比较漫长。任何一个文旅项目要有主营业务来支撑,没有主营业务支撑回报周期漫长,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我们一直在用复合的方式做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生态,去提炼它的产业价值,将产业做成文旅,把文旅提升为产业,这就是我们8年的尝试。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4个支点:第一,必须顺应潮流,对趋势有把握;第二,是危机意识;第三,是团队的韧性和决策者的坚持;第四,是产品必须符合市场需求。

————————

转自:文创前沿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