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國內的居民普遍覺得看病貴?

為什麼國內的居民普遍覺得看病貴?

貴州某山溝溝裡有一項重要的工程,一批村民被迫搬遷,政府的賠償金額是人均1萬元多一點——這相當於當地一人一整年的收入。

而2015年北京人均年工資是10萬元。

現在,倘若這些山區鄉親得了重病要到北京來看病,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他們要用1萬元的年收入,去面對10萬元年收入地區的物價水平。

我認為,這就是中國看病貴的“真相”。

中國太大了,貧富差異,太大了。

貴州山區到北京市區,收入差距是10倍的水平。

考慮到現在豬肉10塊一斤,1990年左右豬肉一塊一斤,我可以認為這兩地的發展有20-30年的差距。

甚至,你不妨把它們看做兩個國家。

經濟發展水平相差30年的兩個國家。

——同時,也是醫療水平相差30年的國家。

就像中國和美國。

為什麼國內的居民普遍覺得看病貴?

設想,一箇中國人,得了一種重病,大夫說“世界上只有美國能看這種病”。

這種費用,肯定不是每個中國人都能消費得起的。

如果真的是要出國才能看得好的病,有的人可能也就放棄了,聽天由命了。

但是如果這病不用出國呢?如果只要花幾百塊錢車票到另一個城市就能去看呢?

這樣一說,是不是一下覺得自己不僅不應該放棄,而且是理所當然地應該能看得起、活得下去呢?

——說得好,但是這毫無意義。

為什麼國內的居民普遍覺得看病貴?

一個人,去追求更高一個“階級”的醫療服務,會面對經濟上的困難,這是理所當然的。

只不過是,“同在一個國家”的事實,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口號,把階級之間的鴻溝虛掩了起來。

虛掩起來,不代表不存在。只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依舊有效,一個國家最頂級的服務就不可能向所有收入階層的人敞開;只要共產主義還沒有到來,我們就無法期待最好的東西每一個人都能享受。

就像瑞典,人均GDP6萬美金,每個公民交的稅金足夠他們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看病——而我們中國,只有人均5萬人民幣。

想靠某種調度上的奇技淫巧,讓人均5wGDP的13億人享受到人均40wGDP級別的公眾醫療服務,無異於畝產萬斤、趕英超美。

“人民公社”是必然的結果。

買不起奢侈品可以不買,這沒什麼不公平;

用不起私人定製服務可以不用,這沒什麼不公平;

但,

用不上最好的醫療就會死,卻用不上——這,又公平不公平呢?或許不公平。但沒有辦法

為什麼國內的居民普遍覺得看病貴?

我們國家的現實是,人均收入低,地區差距大。簡而言之,總量不足,分配不均。這是一切問題的前置問題,是國家要解決的最核心問題,也是國家真正的責任所在。

而只把問題歸於醫療行業自身,無異於將無米下鍋的問題歸罪於媳婦巧不巧——可以動動嘴出出氣,但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