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首楞严王法门的广大、圆满、殊胜之处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法门的广大、圆满、殊胜之处​ 我们看“称叹法益”。

那么这个法门有什么好处呢?先看“法门殊胜”。

是诚一代时教之精髓,成佛作祖之秘要,无上圆顿之旨归,三根普被之方便,超权小之殊胜法门,摧魔外之实相正印也。

这一段蕅益大师以教、理、行——教经、理经、行经,来赞叹首楞严王三昧。

首先,从教法说,它是一代时教之精髓。佛陀一代时教,不离戒定慧三种教法,但这三种教法完全具足的,很少很少。有些偏重戒,有些偏重定,有些偏重慧。蕅益大师说,其实《首楞严王经》是整个大乘戒定慧的总合,而且它的戒定慧是相辅相成的。蕅益大师说,没有出世的妙戒,决无出世的定慧。你没有好好持戒,你绝对不可能成就定慧。但是没有出世的定慧,并失出世的妙戒。一个人没有智慧,你的戒也不会持得很清净。因为你破见以后,被天魔外道所诱惑,你迟早还是破戒。所以这个戒教二门、戒定慧三学,在本经当中是互含互摄的,相互帮助的。这个地方等于是把大乘的戒定慧的相互关系讲得很清楚,是整个一代时教的精华。

第二个,从理上说,“成佛作祖之秘要,无上圆顿之旨归”。这个讲道理,道理就是我们的心法。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心地法门。你看我们同样在拜佛,我们这一念心同样在忆念佛陀,但是功德不一样,因为你内心当中的“道”不一样。有些人的道很圆满,有些人的道是有偏差的,所以你得到的功德也有所偏差。


禅宗讲心中最重要的道就是两个方向:无住生心,生心无住;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么本经当中,就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其实这个道都一样,你要能够在因缘当中保持不变;在不变当中又随顺因缘去积功累德;积功累德当中,又能够保持不变。

忏公师父讲一句话说:“依体起用,用还照体。”这个就是你无上的心法。整个成佛作祖,整个无上圆顿止观的无上心法,都在本经当中,就是你的心地法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讲到“理”。

第三,“行”——“三根普被之方便,超权小之殊胜法门。”本经不但是道理讲得清楚,它修行法门讲得非常详细,告诉你应该要怎么样去修学。首先你要有基础,盖房子你先打地基。第一个,你的菩提心是不是发起。第二个,你说你要去修行,你知不知道你今天要对治谁。“诶,我修行我就不吃饭。”问题不是吃不吃饭,这跟色身没有关系。你要知道这个贼在哪里啊!所以它整个修学,从道前基础、二决定义到怎么样修正行、怎么修助行,包括在修行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魔境出现、要怎么办,以及这个回家的路有很多东西会诱惑你,你应该怎么对治,都讲得很清楚。


古人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看完,你大概不太需要亲近善知识了。从你现在妄想的状态,要怎么样回家,佛陀讲得清清楚楚。你回家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什么事情,你应该怎么办,讲得非常详细。这是法门的完整性。

总而言之,是“摧魔外之实相正印也”。古德说,《楞严经》是末法时代的照妖镜。《楞严经》一看完,你自己修行绰绰有余。你看别人修行,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修行对不对了。一个人修行有偏差,你看《楞严经》你就知道。哦,这个人修行专门不吃饭的——《楞严经》里面有讲他为什么不吃饭,讲得很清楚;这个人修行他不睡觉的——你一看《楞严经》就知道他怎么样怎么样。什么是邪、什么是正,《楞严经》这个镜子一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个跑得掉。它是摧毁天魔外道的实相正印。这是讲到首楞严王法门的广大、圆满、殊胜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