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少所學校在「逼」學生剪短髮?

全國多少所學校在“逼”學生剪短髮?

不管今天周幾,每天都是周帥

這裡是“教育知多少”

一週寄語

我們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給時光。從量變到質變,不會立竿見影,但一定會滲透在長長的人生歲月中。

✎✎✎

河南一高中強制要求學生剪短髮

不剪不讓進班還會被勸退

全國多少所學校在“逼”學生剪短髮?

河南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出了新規定:高一、高二學生無論男女必須剪短髮。一藝考生在學校官方公眾號懇求保留長髮,被回覆:趕緊轉學。有同學埋怨:剪頭髮是沒有用的,希望校方把重點放在學習上。部分家長支持,稱集體短髮更加軍事化。

【“一刀切”】

全國有這樣規定的學校肯定不止一所,翻看前幾年的新聞,也不是新鮮事。想要“保證學生專心學習並保持陽光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初衷雖好,但“一刀切”的做法折射的是校方的強權意識,勢必引發反感。是否留長髮不屬於大是大非的問題,學生不願意剪短髮不關乎品德問題。

✎✎✎

近視率擬納入政府考核指標:

2030年小學生近視率降至38%以下

全國多少所學校在“逼”學生剪短髮?

全國多少所學校在“逼”學生剪短髮?

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近日共同發佈徵求意見稿,規定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爭取至2030年,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

徵求意見稿提到,近年來,由於手機、電腦等帶電子屏幕產品(以下簡稱電子產品)的普及,中小學生課內外負擔加重等因素,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不斷攀升,近視低齡化、重度化日益嚴重,已成為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防控近視需要政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家庭、學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

【指標指標】

考核指標年年有。近視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結果,儘可能降低學生的近視率當然很好。最怕落實到最後為完成指標只折騰孩子,或者流於表面。

✎✎✎

真學霸!中科大大三退學

高考712分拒絕清華北大,選川大口腔醫學

全國多少所學校在“逼”學生剪短髮?

“不喜歡那個專業,忍受夠了”,20歲的李一峰從中科大環境科學專業退學。復讀後,今年6月,21歲的李一峰高考712分、雲南省理科排名第八。他放棄了清華北大,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四川大學口腔醫學專業。

【放棄清華北大不虧】

厲害的人確實是變著法優秀。至於那些說“放棄清華北大虧了的”人,恐怕是不知道四川大學的口腔醫學有多牛逼。足夠了解、並有能力選擇感興趣的專業,對自己的人生就已經是賺到了。

✎✎✎

教育部:

確保中小學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

全國多少所學校在“逼”學生剪短髮?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慶祝2018年教師節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不折不扣落實好國家關於教師地位待遇的各項惠師舉措,落實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優化經費投入結構,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教師待遇】

看到這標題,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是,“在中國父母眼裡,世界上的職業只有公務員、老師和醫生”。醫生這一行因為關乎生命安全又基本被中國父母篩掉了,剩下兩個真是“相愛相殺”。

落實教師工資收入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這一規定,在我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難題。對於發達地區,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以這些地區的財力,依法保障教師待遇,根本不應該存在什麼問題,但調查顯示,有的發達地區教師待遇與公務員待遇相差頗大,落實法規的情況較差。

其背後的原因是,當地政府部門在進行決策時,公務員們不願意教師與自己的待遇平起平坐,而對於地方政府不依法保障教師待遇的做法,沒有問責機制。而保障教師的待遇,可以避免教師隊伍裡的人才流失。

✎✎✎

花錢買“國際大獎” 算哪門子培訓?

全國多少所學校在“逼”學生剪短髮?

央視《焦點訪談》報道,去年6月底,汪先生的孩子在街頭玩耍時被一名“星探”看中了。而家長也被這家北京童星培訓機構承諾的“國際頂級大賽並拿金獎”吸引了,雙方簽下了近24萬元的合同。不料今年年初,汪先生趕到美國參加所謂的“紐約少兒國際時裝週”後發現,只有國內來的30多箇中國孩子參加,想獲獎還得額外支付5萬到15萬不等的“買獎費”。

【社會性綁架】

事實上,要識破這一打著國際招牌的騙局並不難。如此拙劣的騙局都能夠引得部分家長上鉤,只能說當前社會對於孩子的過度投入與功利化傾向,已呈現非理性狀態。比如,早在幾年前,就有媒體報道,在暑期,不少家長給孩子報名參加各類培訓班,像3歲幼童CEO氣質培訓班、兒童皇家馬術、兒童高爾夫暑期夏令營等,學費也都是動輒數萬元。一些家庭即便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持這種高投入,但面對較普遍的風氣,也往往難免不“創造條件”跟進,形成了一種社會性綁架。

(結合上下兩條新聞品味一下)

✎✎✎

全班只有兒子沒出過國!

杭州媽媽花三個月工資送六年級孩子去遊學

全國多少所學校在“逼”學生剪短髮?

這幾天,杭州的孫女士有點忐忑:在民辦小學讀六年級的兒子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遊學,要在英國待兩週,這是兒子第一回離開身邊,也是第一次出國。類似的暑假遊學團,學校年年組織,但孫女士沒讓兒子參加,“我們家經濟條件一般,一次遊學起碼3萬元,抵得上我三個月工資了。”此前寒暑假,她會陪兒子在國內旅遊,但沒帶出過國,可今年暑假她改了主意:“我是被逼急了,現在才知道,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沒出過國。”

【遊學團的含金量?】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行走是相輔相成的,但如果兩者前後邏輯反過來,不見得能成立。即使是“遊學團”,裡面“學”一字的含金量有多少,我們都無法衡量。不過這位母親可能不在乎“遊”,也不在乎“學”,只是被“逼急了”,那又是誰“逼”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