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IPO估值1300億 電池產能過剩陰影揮之不去

寧德時代IPO估值1300億 電池產能過剩陰影揮之不去​而在現今的資本市場,似乎很難看到一哄而上的集體狂歡了。如今,這一幕又在寧德時代的身上上演並且繼續加深。在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之前,寧德時代的前世今生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


寧德時代此前向媒體透露,公司此次發行股份不超過2.17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10%,全部為發行新股。募投項目為:寧德時代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和寧德時代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項目,擬用募集資金投資131.2億元。


募資131億元,出讓約10%股份,由此推斷,寧德時代估值已經超過1300億元,超過了比亞迪840億元的估值。這一消息難免會讓只創立6年的公司受到關注。


如此高的估值,已經超過了大多數整車企業的市值,僅次於上汽(市值3472.3億元)、廣汽(市值1674.6億元)、吉利(市值1403.8億元),業界認為有可能會成為創業板市值第一。

募資擴產

寧德時代為蘋果、三星等手機品牌生產電池起家,後來轉型做電動汽車、儲能鋰離子電池體系的研產生產。將ATL的汽車動力電池部門剝離出來,在福建寧德成立寧德時代。


據創始人曾毓群表示,創業之初市場上常見的圓形電池、方形電池等產品是索尼、松下等日企的天下,自動化程度很高,質量整齊劃一,中國企業很難與其競爭。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寧德時代產值就達到140億元,利潤3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寧德時代2014 年、2015 年及2016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67億元、57億元、148.79億,年均複合增長率314.31%;淨利潤分別為0.56億、9.51億元、30.89億,年均複合增長率642.70%。


報告期各期末,資產總額分別為28.75 億元、86.73億元、285.88 億元及408.84 億元,公司淨資產分別為3.35 億元、14.98 億元、157.91億元及231.54 億元。


招股書披露,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兩個項目:一是寧德時代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擬投資98.6億元,建設用地面積為385畝,產品主要包括動力電池電芯、模組及電池包。該項目將建成24條生產線,共計年產能24GWh動力電池產品。二是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項目,計劃投資420000萬元。項目研發方向主要有新能源乘用車動力電池、新能源商用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下一代電池等。

寧德時代IPO估值1300億 電池產能過剩陰影揮之不去

產能過剩問題嚴重


寧德時代控股股東為瑞庭投資,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瑞庭投資直接持有29.23%的股份。曾毓群持有公司控股股東瑞庭投資100%股權,間接持有公司29.23%的股份;李平直接持有公司5.73%的股份,兩人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發行前股本總額的34.95%。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能夠實現超高速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其動力電池產品銷量激增。在2014-2016年,很多鋰電池企業都享受到了新能源汽車大發展紅利,但是沒有一個具有寧德時代的爆發力。


2016年,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方面的市場份額超過比亞迪,以23.3%的市場佔有率雄踞國內第一,也成為唯一能比肩三星、松下的全球領先的動力鋰電池製造商。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寧德時代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為1312.4MWh,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佔有率達到20.98%,將比亞迪擠下了頭名位置,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大動力電池供應商。同期,比亞迪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為1084.9 MWh,市場佔有率為17.35%。


目前寧德時代年產能已達到7.5GWh,磷酸鐵鋰和三元各佔一半,接下來計劃每年翻番,到2020年產能有望達到50GWh,這個數字超過了特斯拉此前宣佈的35GWh和比亞迪宣佈的34GWh同期產能。


據公開消息,在中國,由於動力電池產能的快速擴張,動力電池的供應將持續過剩,並在2018年達到巔峰,產能過剩達到257%,之後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增加,這一現象會有所好轉,但是一直到2025年國內市場都將維持產能過剩的狀態。


寧德時代上馬這樣的產能,產能過剩問題會更嚴重。


質疑猶存


儘管預期火熱且市場表現不俗,但1300億元的超高估值還是讓業內對僅成立6年的寧德時代投去質疑目光。


尤其是與其直接對標的國內電動車領軍企業比亞迪。擁有整車和包括電池在內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的比亞迪目前市值也不過880億元。


與寧德時代的模式所不同的是,比亞迪動力電池在過去一直是自產自用的封閉生產運營模式。有資料顯示,目前汽車動力電池佔到純電動車製造成本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正是由於自產動力電池,比亞迪在純電動車上享有著巨大的性價比優勢。不過在今年上半年,受到補貼退坡和產品准入規則調整的政策影響,比亞迪一直引以為榮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了下滑。


面對寧德時代咄咄逼人的商業“圈地”,曾封閉多年的比亞迪電池也做出了開放的決定。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表示,動力電池外銷已與幾大乘用車企進入實質性階段。比亞迪宣佈聯手國軒高科佈局三元正極材料;2017年9月份,長城汽車收購澳鋰礦股權,為其新能源電池短板築基。因此,寧德時代面臨的風險不容小覷。


2016年12 月,為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及發改委發佈《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降低補貼金額、提高推薦車型目錄門檻、補貼方式由預撥制轉為年度清算制。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政策的變化可能對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實際上,寧德時代基本上以電池業務為主,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電池業務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17%、87.98%、95.55%和87.14%。國家產業政策變化將會影響動力電池市場發展,進而影響公司產品的銷售及營業收入。如果相關產業政策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將會對公司的銷售規模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寧德時代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數字較高,據招股書披露,2014年、2015 年、2016 年及2017 年1-6 月,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佔當期公司全部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1.91%、82.62%、79.49%和60.50%。(中國資本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