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舉牌海立再生變局!大股東舉牌二股東擬掐點退出

歷經多輪迴合,海立股份(600619)大股東終於開始反擊。

9月24日晚間公告顯示,海立股份大股東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下稱“上海電氣集團”)已在A股、B股上累計增持5%,並表態後續可能繼續增持,此舉有望拉大與舉牌方格力電器的持股差距,捍衛控股權。

同時,海立股份剛剛宣佈解禁的二股東杭州富生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富生控股”)及關聯方準備退出,近乎全盤轉讓所持股份,這意味著海立股份舉牌戰或將迎來另一場變局。

大股東舉牌反擊

權益變動報告顯示,截至9月21日,上海電氣集團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增持海立股份A股1591.05萬股,另外一致行動人上海電氣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通過集中競價增持海立B股2740.72萬股,合計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持股比例從20.22%提升至25.22%。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按照區間增持平均價推算,上述增持合計耗資約3.6億元。

此舉增持將有望拉大與舉牌方格力電器安全邊際。經過近一年來持續增持,截至7月4日,格力電器持有海立股份比例已達10%,位居第三大股東。

對於本輪增持,上海電氣集團方面表態明確,就是為了鞏固控股權,保障海立股份作為獨立空調壓縮機供應商地位,提振資本市場信心,另外未來12個月內有繼續增持的意向,但目前尚未形成具體的增持計劃,將視市場整體情況確定具體計劃。

e公司記者梳理發現,面對格力電器舉牌,除了增持外,上海電氣集團還曾有另外一項護盤計劃。

今年7月7日,海立股份祭出一則非公開發行方案,上海電氣集團擬出資不超過10億元包攬認購,募資用於補充營運資金、降低負債率等。交易完成後,上海電氣集團擬持股不超過33.51%,上海市國資委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但這項方案最終未通過股東大會審議,目前已終止。據推測,格力電器在股東大會投了反對票,也有媒體報道當時有中小股東也反對方案。

而在去年8月14日,海立股份曾披露,經上海國資委批覆同意,上海電氣集團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公司全部股份,定價基礎為10.54元/股。但隨後迅速終止。

此舉也被上交所開具通報批評,認為上海電氣集團在披露股權轉讓事項後,在無充分終止理由和其他重大情勢變化的情況下,短時間內終止股份轉讓,相關決策不審慎,嚴重影響投資者預期,並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另外,時任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黃迪南作為主要負責人,被予以監管關注。

格力電器也是此背景下趁機舉牌海立股份。自去年9月公告格力電器舉牌以來,海立股份區間股價(前復權)累計下跌約20%,截至9月24日,公司股價報收於11.65元/股。

二股東擬清倉退出

就在舉牌戰升級之際,海立股份第二大股東富生控股萌生退意,在大股東大舉反攻之際,打算退出這場混戰。

9月24日晚間公告顯示,富生控股及一致行動人葛明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方式協議轉讓所持公司A股9654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1.14%。轉讓完成後,富生控股將不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葛明轉讓所持1/4股份後,仍將保留2495萬股。

回溯至2015年,彼時海立股份向富生控股等44位交易對方非公開發行股份,調整後發行價為7.4元/股,合計斥資11.2億元收購所持有的富生電器。今年8月12日,這部分限售股解禁,時隔一個月餘,富生控股表示退出。按照海立股份最新收盤價以計算,富生控股方面已經浮盈近6成。

當前海立股份舉牌戰正值焦灼。除了前述大股東增持反擊,格力電器方面表並未言棄。

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董明珠日前在證券時報“高管面對面”活動中表示,海立跟格力是海立最大的客戶,雙方長期有合作關係。現在不一定是要控股海立,但格力可以參與進去。希望把海立做大,能夠做成一個世界級的壓縮機廠,不是為了爭取控制權。並表示格力不靠股票升值賺錢,而是希望把海立做得更好。

雙酣戰之際,富生控股對受讓方傾向,無疑成為左右舉牌走向的重要一步。

回顧海立股份7月定增方案,當時股東大會決議顯示反對票數為1.27億股。如果剔除最可能的反對方格力電器持股,剩餘股份數量與富生控股所持全部股份數量並不對應,則基本可以排除富生控股與上海電氣集團意見相反的可能,雙方有可能站在統一戰線。

不過,富生控股在本次轉讓方案中並未明示傾向,對受讓方條件並未過多著墨。只是表示依照價格優先原則,最終由轉讓方綜合考量確定,並要求現金全款支付,而最終受讓方需要在3個工作日內向轉讓方支付意向保證金1000萬元。公開徵集期截止今年10月19日。

當初收購富生電器,被視為引入民營資本,符合國家及上海市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有助於海立股份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激發企業活力。

但富生電器業績表現並不完全如預期。

根據業績承諾,富生電器2015年至2017年度扣非淨利潤分別為6674.25萬元、9469.82萬元、15270.64萬元,但實際盈利完成了約9成,差額為2826萬元。背後主要原因是2015 年第四季度及2016年度宏觀經濟出現下滑,冰箱及空調等消費終端銷售不旺,以及募投項目達產進度未達預期,影響了2016 年旺季產能發揮。

根據《盈利補償協議》,海立股份已在5月23日收到富生電器承諾方上述2826萬元業績補償款。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e公司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