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在寺庙里问僧人:皇帝见佛要拜吗?这位高僧的回答太机智了

我们知道佛教是东汉末年从印度传过来的,这时候中国文化已经很成熟了,一些固有的文化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与外来的佛教教义必然有矛盾、冲突的地方。比如说僧侣是否需要向皇帝行跪拜之礼:在印度佛教兴盛时期,帝王反而要礼敬僧人;但在中国,这就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也就是佛教文化史上著名的“沙门礼敬王者之争”。

宋太祖在寺庙里问僧人:皇帝见佛要拜吗?这位高僧的回答太机智了

最初,佛教传入中国时依照教义,佛教徒只跪拜佛祖释迦牟尼,对其他人包括父母都不行跪拜礼,反而要求信佛的帝王向高僧行礼。这些是儒家文化所不能忍受的,而且在中国大家也很明白:到底谁跪拜谁,关系到佛教与世俗政权的地位、关系和权力等方面的问题。

宋太祖在寺庙里问僧人:皇帝见佛要拜吗?这位高僧的回答太机智了

矛盾第一次集中爆发在东晋成帝年间,当时的权臣庾冰要求“沙门应敬王者”,也就是出家人见到皇帝要行跪拜礼。这时期的高僧慧远(净土宗的开山祖师),写了一篇文章《沙门不敬王者论》,系统地表述了佛教的态度,论证了僧人不拜王者的理由,是佛教历史上对该问题的权威著作。

宋太祖在寺庙里问僧人:皇帝见佛要拜吗?这位高僧的回答太机智了

那么慧远大师的主张胜利了吗?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是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到了南朝宋孝武帝时期,皇帝要求僧人必须跪拜皇帝,从这开始一直到唐朝,僧人一直在为“不拜”作抗争,但毫无疑问,有武力支持的世俗政权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宋太祖在寺庙里问僧人:皇帝见佛要拜吗?这位高僧的回答太机智了

从中唐开始,僧人跪拜皇帝已经被普遍接受,而到了宋代,这个问题又进行了一次升级:皇帝见了僧人肯定不拜,那见到佛像拜不拜?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进入了一个寺庙,看到佛像问:我拜不拜佛?陪同的寺庙高僧很是机灵:不必拜,现在佛不拜过去佛。

这是个很机灵的回答:一方面也给了自己面子,没有否定佛教的权威;另一方面给了皇帝面子,还狠狠的拍了一个马屁,皇帝听的也很高兴。其实这反映了一个现实:在中国佛教要自觉的从属于君权之下,否则是不可能发展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胜利,不给宗教形成“政教合一”或者“神权至上”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