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是一年春运,各地游子们再次面对一年一度的“磨难”:抢票、挤车、堵车、睡过道、防小偷、风雨雪……

其实,这一年一度的磨难,中国人已经至少忍受了2000多年,《汉书》有载: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在2000多年的春运史上,从来不缺有趣的人和事。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春运数千年来就木有轻松过

古代人们出行,主要以步行、乘车、服牛乘马为主,而“人轿自宋南渡始”,其后渐成风俗,“重车日行50里,空车日行70里”步行不过三四十里,所以古代一般30里设一个驿站。但,贫病饥饿、盗贼劫匪、虎狼毒虫,都让古人难以过年回家。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词人柳永为此叹道:“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抢票、归家、团圆之路,从来都是这么难, 几千年从没轻松过。

从唐朝开始春节成法定假日

从汉魏开始,自然神性的节日,渐渐转身为民众世俗节日。

魏晋年代,人们在腊日团圆,经商的、游学的,都要赶回家和父母兄弟团圆。“春运”也就诞生了。《乐府诗集》里有一首《孤儿行》: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日来归,不敢自言苦。

唐太宗《守岁》诗则云:

共欢新故岁,

迎送一宵中。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从唐代始,冬至、春节享有政府法定假日,给假七日,春节年前三天年后三天,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阖家团聚,设宴欢庆。

白居易和苏东坡没抢到票发牢骚

我们现在都爱在朋友圈晒抢票和自驾回家的艰辛,如果古人也有微信,他们同样会大发类似“抢不到票啊”“回不去啊”的牢骚,比如唐朝白居易就因为过年回不去,在《客中守岁》诗中写道:

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北宋时,四川人苏东坡远在陕西为官,除夕之夜遥想家乡,有感于“老家人吃火锅自己却连火锅底料也没得吃”而发牢骚: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古人春运出发前要聚餐算一卦先

如果古人的微信都与诸位一般订阅了“铁蛋说车”,那么他们在这一期推文里看到的核心内容,就必定是如何占卜吉凶。

是的,当时的人们出发前,是要算卦的!有专家统计发现,按古时的黄历,一年中不适合出行的日子居然高达165天。这个数字,跟当今一些城市出门需要戴口罩的天数,已经很接近了。

所以,古人春运出发前后都要大吃一顿,临行时,一起在异乡打工的同事们会为成功抢到票的小伙伴设宴饯行,边吃边算卦,求路神保佑他一路平安。

春节出门旅游啥的都是徐霞客玩剩的

明代有位著名驴友叫徐霞客,这位知名驴友一生中最后的那一次出游共历时四年(1636年~1640年),南至云南大理、腾冲,他的这段旅程中总共

经历了三个春节,开创了中国人春节出门旅游的先河。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1639年,徐霞客来到云南鸡足山,正是腊月二十九那天,他意识到第二天就是除夕,故“为凄然者久之”。除夕夜里,应山中新结交的朋友邀请,“煨芋煮蔬,甚乐也。”这一晚他感叹:

度除夕于万峰深处,

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

民国春运也加开临客火车票一律无座

古代的道路,都是沙石或泥土路,直至19世纪末期,中国才出现了铁路和公路。清末至民初,火车、汽车、电车、轮船、自行车、摩托车出现在部分地区,交通便利有了质的飞跃。

1936年过年期间,京沪铁路局同样在春节前后加开临客。铁路部门还到上海各个工厂,将加车时刻表送到工人手中。

民国时期每年的春运时间很短。京沪、津浦等铁路春运时间不过7天,而且都安排在除夕前,过完年后一般就不再加开临客。所以,铁蛋君疑惑了:那么大家过完年返城怎么办捏?

原来,民国的大部分时间里,“春节”并非法定假期,各大学校、机关春节不放假。春运的乘客主要是各种小生产者、小商人等,且以短途客流为主。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所以当时的春运客流量是有限的,但由于运力更有限,所以依然是

每一节三等车中都挤得满满的了。

从来没见过这样挤法,针都插不进一支了。

以上是民国作家李同愈的小说《平浦列车》所描述的民国春运情景

那时的车厢分三等:头等车有软座,铺地毯,乘客一般是达官贵人、外国人,一般带有卧铺车;二等车的乘客主要是小职员、小商人等,座位也是软座,设备较头等车略差;三等车的乘客更加广泛,全部木质硬座。

车厢分三等,但车票全都“无座”:票面上只有票价、车厢等级等信息,没有座号。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头等车、二等车的车票很贵,且有身份限制,所以车厢比较空,不愁没座。悲催的是三等车乘客,售票窗口前总是人山人海,周围还活跃着黄牛党。

在三等车厢里找座,绝对是个技术活。当时有人描述了上车抢座的情形:

当你三次(买票、检票、上车)从争先恐后的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之后,一面喘着气,一面像老鹰捉小鸡一样目光炯炯地找寻车上的座位,看见哪边有空,便赶快一屁股坐下。

冰心鲁迅加入抢票大战

1929年12月14日,农历才十一月十四,冰心就已经开始准备回上海,一来探望病重的母亲,二来一并把年给过了。她为啥要这么早计划呢?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原来啊,冰心回上海其实是过的阳历元旦新年,而非农历新年。因为当时正值废除旧历推行国历,国民党政府在公历元旦放假过新年,农历春节是不过的。

冰心就在北京给中国旅行社打电话,要求代订一张去上海的船票。为什么要船票呢?因为蒋介石和冯玉祥正在打仗,北京去上海必经的津浦铁路被军队占用,冰心只能走水路:

先乘京津列车到天津,

再从天津出海到浦东,

然后再搭乘轮渡过黄浦江,

然后乘坐无轨电车去上海市区,

最后雇人力车回家。

但阳历新年将至,一票难求。冰心只买到了12月19号的船票。此次回家过年之旅,虽然碰上了打仗,冰心在路上总共花了4天,但总的来说,比1919年的鲁迅先生还是要幸运些。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1919年,鲁迅还在教育部上班。他回浙江绍兴过了一次年,经历的艰苦春运之路是这样的:

凌晨启程,雇人力车去北平前门车站,挤上了去天津的火车——当天中午抵达天津后,换乘津浦列车——坐了一天一夜车后抵达南京浦口——在浦口雇人力车来到码头,坐轮渡过长江——又雇人力车去到南京火车站——抢到当晚的车票抵达上海——住一夜,第二天凌晨雇人力车去车站,在雨中挤上去杭州的火车——中午抵达杭州。在杭州,排了一天一夜的队抢购船票,终于把船票搞到手。一天后,轮船开行的时间到了,鲁迅雇人力车去钱塘江码头,坐上去绍兴的轮船——晚上抵达绍兴,下船——雇个轿子回到老家。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这一路4天的时间,鲁迅可谓不断地坐车、坐船,再坐车、再坐船,抢票、抢票、抢票,排队、排队、排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规模春运开始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1年的辛卯年春节,“春节还乡旅客服务委员会”设立,这是新中国最早关注春节返乡的记载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春运,一开始叫做“春节客运”,后来叫做“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第一次出现“春节客运”字样,是在1953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五。

1954年,国家首次明确春运时间为春节前后一个月。铁道部成立春节旅客输送办公室,昼夜值班。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春运历史,其实是从这一年春天开始,

时至今日已64年。64年来,从来都是一票难求啊!不信?请往下看。

1957年,当时的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求助《人民日报》,希望就客运紧张情况写个评论,为铁道部做些解释工作。编辑范荣康1月7日发表社论,是这么劝导要踏上春运旅途的人们的:

第一,春节期间能不回家的,最好不要回家;

第二,各单位要把春节期间旅客的启程日期尽量错开;

第三,买到车票、船票的,要体谅春节期间运输部门的困难,忍受旅途中的若干不便。

这一年,国务院第一次专就做好春运工作发出指示:

企业、学校动员职工、学生,能早走的早走,能晚走的晚走,能不走的不走;

军人在春节期间不外出旅行,不和群众争购车票。

这是最早关于解决中国春运难题的记载。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1958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西部地区的重工业从东部招收了大量的临时工。每到春节,大批工人争相踏上东去列车,拥挤程度不亚于现在,可主要客流方向与现在春运基本相反。

1959年1月11日,农历腊月初三,《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春节回家旅客的几点希望》。其中第一点提到:

凡是路程比较短、步行一天可以到达的,最好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有自行车的尽可能骑自行车,不要去坐火车、汽车和轮船。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加剧,春运人数激增 一票难求更是凸显。

1979年春节,春运发送旅客达到了1亿多人次,增加了200多对临时客车,还是“一票难求”。

1980年1月11日,现代意义上的“春运”字眼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消息介绍了铁道部增开临时客车的情况。

1981年“春运”登上《人民日报》标题,从此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关键词。

1986年春运,铁路部门

开始打击票贩子和黄牛党,但至今不绝。

1987年春运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民工潮春运,铁路旅客已近1.3亿人次,民工潮从广州火车站爆发,并于1988年席卷全国,最终发展为春运的另一个代名词。

1988年《人民日报》刊发的“全国每天有70万人站着乘火车”报道称,大部分列车都超员80%以上,个别列车高达100%。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上个世纪90年代末,随着高考扩招政策的实行,“黄金周”的出现,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高度汇集,四流叠加形成世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迁徙。

2002年开始,铁道部春运火车票价格实行上浮制度,此后争议不断。

原来鲁迅冰心才是春运抢票大神

2008年春运惊心动魄,大雪和冰冻阻断铁路,最严重的广州火车站有上百万人不能上车。当时,50年前的《人民日报》社论仿佛重现:能不回家的不回家,回家的要错开,调集机关、企业、部队汽车参与春运……

2018年春运已经开始

亲爱的“铁蛋说车”车友

当你看到这篇推文时

你在哪?要去哪?

在用哪种交通方式参与春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