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0年,你認爲哪些國家將成爲世界超級大國?

我也很絕望351


巔峰時期的大英帝國

一、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基本條件-龐大的人口數量與廣袤的領土面積

大英帝國在巔峰時期,殖民地總面積超過了3300萬平方公里,控制人口總量超過了4.5億;蘇聯巔峰時期,領土面積超過了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超過了2.86億;美國領土面積為937萬平平方公里,人口總量也達到了3.24億。這三個國家,都是基於龐大的人口數量與廣袤的領土面積,才能夠成為超級大國。沒有龐大的人口數量,也就沒有勞動力、市場,沒有廣袤的領土,也就沒有資源與戰略空間,是沒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以日本和德國為例,GDP總量分別達到了4.88萬億美元與3.65萬億美元,分別是世界第三大與第四大經濟體,但是領土面積國小、人口數量不足,也就沒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再以俄羅斯與加拿大為例,一個領土面積達到了1700多萬、一個領土面積達到了997萬平方公里,分別是世界領土第一與第二大國,卻因為人口數量過少,沒有充足的勞動力發展經濟,也沒法成為超級大國。

蘇聯

二、2050年,新興大國與印度最有可能成為新的世界超級大國

至於2050年,沒有哪一個國家一定會成為新的超級大國,但是也只有新興大國與印度具備這樣潛力。首先,從人口和領土面積這兩項基本條件來看,新興大國人口近14億、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與世界第三領土大國,完全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基本條件;印度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將會在未來超過新興大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儘管印度的領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但是多數是平原地形、降水豐富,可開發性強。當然,僅僅從人口與領土面積兩項基本條件,就確定新興大國與印度成為新的超級大國未免有失偏頗。更為重要的是,兩國都在迅速發展。

2017年,新興大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的63%,達到了12.24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還在以6%的速度在增長。特別是,新興大國重視科技,2017年科技投入17500億元,僅次於美國。在計算機、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術等領域,都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2017年,印度的GDP總量為2.59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不過,印度人口數量巨大,人中位數僅為27.6歲,發展潛力十分巨大。近年來,印度正在複製曾經新興大國崛起的道路,經濟增長率甚至超過了7%。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新興大國與印度哪一個國家將是新的世界超級大國?


美國觀察室


超級大國就像曾經的帝國一樣,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經濟軍事實力。從目前來看,能在2050年積攢足夠影響力和經濟軍事能力的國家只有中國和印度。中國是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得益於龐大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中國工業產值在平價購買力上已經接近並有望超越美國。

而且,中國一直都保持有非常良好的國際形象,積極參加各種國際事務和海外投資,是完全有可能在30年後成為最強大的超級大國的。而印度目前作為人口和經濟增長速度都最快的經濟體,在可預見的未來完全可以憑藉人口規模優勢超越日德英法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目前,國內的宗教和種族問題是印度成為超級大國之前必須要邁的坎,一個再強大的國家,假如不能保證民主、平等、自由,也很難成為真正意義的超級大國。


貞觀防務


超級大國,註定將成為一種歷史名詞。

以後即使出現新的超級大國,那必然也美國也是不同的表現形式。

超級大國在冷戰和冷戰後的表現形式只有一種—凌駕於各國之上的霸權。

冷戰時期,美蘇雙雄爭霸世界,這顆藍星不得安寧

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各自建了一個朋友圈,一個大,一個小。

美國的朋友圈包含了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其政治影、經濟、軍事影響力主導全球,蘇聯的華約組織自成一體,雙方井水不犯河水。

有100多個第三世界國家不堪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鬥,自行組織了一個不結盟運動,但他們的經濟活動還是深受西方主導的經濟秩序的強大影響,政治上並非完全自主。

美蘇兩國除了各自的發展之餘,在全球的表現形式就是“搶地盤”,對世界多控制一分是一分,從陸地、海洋、天空、太空處處競爭。

最嚴重的“古巴導彈危機”,這個世界離毀滅性的核戰爭就一步之遙,整個世界膽戰心驚。

這是全世界人民要的超級大國的樣子麼?

冷戰結束了,蘇聯垮了,美國一家獨大。

蘇聯解體了,美國一夜之間沒了對等對手,問鼎全球老大寶座,心中歡喜。

對於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繼續窮追猛打,只有俄羅斯再分裂個幾十塊,核武器全部消失,美國才真正放心。

放眼世界,美國志得意滿,卻忽然發現有個伊拉克小霸王在搞事情。

老薩吞併科威特,這本身就理虧,又挑了個老美最強的時候,沒的說,老美正想主持一下國際正義,緩解一下大家對它在冷戰的負面形象。

伊拉克為美國全球“正義使者”的形象祭了旗。

一時間,美國成了人類世界的燈塔,國際威望空前加強,原來蘇聯的小弟也紛紛來拜山頭。

此後,美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

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在本國利益的基礎上,也為國際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維護一定的國際秩序,大致上,這對地球是有益的,利大於弊吧。

至少能遏制住某些地區強權的躁動不安的心。

21世紀後,世界逐漸呈現多極化的發展,美國不再一呼百應

美國吃了911的虧,到處搞反恐戰爭,像一頭闖入瓷器店的公牛,把世界很多地方砸的七零八落。

現在的老美,已經無法單純以號召和動員來讓大家聽自己的了,也越來越呈現自己猙獰的流氓手腕了。

以前的美國,即使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做一些事情之前也要弄一些好看的外衣來標榜一下。

自特朗普上臺之後,這些已經脫的差不多的衣服被徹底撕碎了,商業上的狡詐和威脅被放到了國際外交。

這樣的美國讓人失望,這樣的超級大國讓人口服心不服。

以後的世界,超級大國只是一個傳說

美國還是很強,今後100年,美國的“實力老大”地位理論上沒人撼動得了。

這個實力涵蓋了軍事、科技、金融、政治、文化、工業等等。

即使幾個常任理事國,在今後幾十年,最多也只能在個別領域能接近美國。

超越,談不上。

超級大國,夠不上。

中國有希望夠得上“超級大國”,但我們的表現形式和老美不一樣。

我們構建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共贏模式,和老美的零和博弈遊戲完全不一樣。

未來各國要升級成為超級大國,最大機會在於新的科技革命,這是核心。

一旦佔據了科技革命的前沿,就將擁有碾壓世界的實力。

這種碾壓如同英國人的機槍對陣祖魯人的長矛弓箭。

美國一直在努力,我們在奮力趕超,世界主要經濟體無不在努力。

祝我們好運吧。


雲中史記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超級大國不能有“哪些”。一個是正常,最多就是兩三個,不能有更多的了。

你看看,在工業革命之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時代,因為他們掌握航海技術。他們當時掌握了最為先進的生產技術——航海技術。他們的人開拓不同的領土,去開拓殖民地,成為當時非常強大的國家。

後來,荷蘭在航海和商貿上的領先而取而代之,成為當時風頭無二的國家

到了工業革命的時候,英國崛起了。當時已經不少國家掌握了航海技術了。但是英國擁有更加強大的生產力和技術,通過槍炮打開了無數國家的大門!英國在一戰前成為日不落帝國是全球霸主。英國的輝煌在一戰結束的時候達到了頂峰。你知道英聯邦(不是英國)有多大嗎?全球第二大的加拿大也是英聯邦的領土,英女王在名義上依然是加拿大甚至英聯邦的最高統治者!

到了二戰的時候,就到了美國。美國一直領先直到現在。

翻看歷史,你會發現,世界上超級大國只有一個,最多就兩個。三個很罕見,但是超過三個基本上不怎麼可能。

提名:美國和中國

很多人認為中國的GDP會在2025年超過美國,但是鑑於中國人口實在過於龐大了,我們並不能認為GDP超過了就是實力超過了美國。


因為美國在全球打下的基礎實在太過龐大了,我們不敢說未來幾十年能夠超越美國。但是不可能否認的是,當我們的GDP超越美國之後,我們跟美國的差距會縮小。

在未來幾十年內,就剩下中國和美國在綜合實力上能夠較量了。

本來也想提名俄羅斯的。因為俄羅斯得益於前蘇聯遺留下來的軍事工業,實在太強大了。但是俄羅斯最近幾年的經濟不行,未來一段時間也沒有看到經濟希望。所以說,我真的不敢提名俄羅斯啊!


太平洋電腦網


從2018穿越到2050年,往後再到2100年,如果你有足夠長的壽命,你會看到以下景象:

1、人口(表2為中國2000-2100年人口預測數據)

2、國際地位(中國)

3、GDP

轉載視頻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006791?from=search&seid=12182767842278602128

一個國家是否足夠強大主要是看人口、經濟、軍事三個方面是否滿足條件。在唐朝時代,我們就是超級大國,現在只不過是找回自己的位置而已!


共享一杯茶


歷史上能稱為超級大國的,理論上只有三個國家。一個是曾經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另一個就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前蘇聯,還有一個就是現在的美國。30年後,最有機會成為超級大國的那就是中國。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什麼樣的國家才能被稱為超級大國呢?

1.工業實力雄厚

超級大國的基礎就是擁有強大的工業實力,至少要達到全球前2名,並且與第一名差距還不能太懸殊。因為只有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工業實力,才能支撐起世界第一或第二的軍事實力,並以武力震懾和壓制一切反對者。




2.足夠多的人口

足夠多的人口 一個超級大國,首先要擁有2億以上的人口,人是第一資源,也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因為有足夠的人口,才能擁有足夠的兵力用於全球軍事力量的投送。



3.強大軍事實力

只有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保證在世界上的任一角落均可以投送一支強悍的軍事力量,才能確保自身海外利益的安全,才能對反對者或者敵對勢力形成有效的震懾。



中國古代雖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眾多領域長期佔據世界第一的寶座,但中國古代王朝的軍事力量投送能力依然僅限於東亞內陸地區,根本無法輻射全球,明朝本有這個可能,但宣德皇帝以後就偃旗息鼓了。



當然,這也和生產力有關係,封建時代的生產力水平是不足以支撐一個國家長時間的在全球範圍內運送大規模軍事力量的,只有工業化時代才可以實現,因此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無法被稱為超級大國。


4.遼闊的版圖

版圖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基,沒有足夠大的版圖,缺乏戰略縱深,容易被敵國攻破,就只能做一個地區大國,日本和法國就是如此,二戰法國快速被滅,美國兩顆原子彈就逼迫日本投降,就是如此。



近代大英帝國,憑藉大量殖民地人口,加上本國人口,擁有當時世界第二多的人口規模,並擁有世界第一的工業實力,以及龐大的海上艦隊,此外還擁有遍佈世界的港口,可供停靠補給。因此,那個時候的英國可以被稱為超級大國。



現代的蘇聯,也可以勉強稱作超級大國,因為蘇聯擁有世界第一大版圖,戰略縱深廣闊,其軍事投放力也可以橫跨歐亞大陸,甚至在美洲美國的後花園古巴等地,也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在東歐和東亞地區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當然,和美國相比,蘇聯的全球影響力和行動力還是略遜一籌的。一戰後的美國幾乎在全球各領域都屬於絕對領先地位,比如,擁有世界第四大版圖、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並能在全球各地區投放其軍事力量,還在全球各地擁有大量盟友,還對其盟友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絕對的制海權。因此,美國也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




縱觀當今世界,大英帝國早已雄風不再,前蘇聯早已土崩瓦解,現在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也正在日薄西山,那麼下一個超級大國又會是誰呢?




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嗎?顯然不是!如今的英國早已丟失了其海外大部分的港口,偏居孤島,也沒什麼殖民地了,還在去工業化的歪路上越走越遠,其軍隊數量也不足十萬,本國人口不足一個億,所以根本不具備競爭超級大國的實力。



是不可一世的法蘭西帝國法國嗎?在我看來也不是,法國海軍實力甚至還比不上英國,而且人口和版圖都不夠份量。



印度呢?印度除了人夠多,基本沒其他優勢可言。比如,經濟很差,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軍事主要是靠進口,也無科技實力可言,國力甚至遠不如當今的中國,所以不值一提。



俄羅斯呢?自蘇聯解體後,它一直萎靡不振,雖然繼承了前蘇聯7成的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但是現在已大不如前,經濟實力也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廣東省,前蘇聯都只能勉強算作超級大國,實力不足蘇聯一半的俄國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綜合來看,雖然現在的中國還不是超級大國,不過目前全球唯一有潛力角逐下一個超級大國位置的國家,也只有中國了。



理由如下:

1.人口足夠多

當今的中國擁有世界第一多的人口,有世界最龐大的軍事力量,因此完全不用擔心維持軍事力量所需要的兵員。



2.軍事力量雄厚

中國的軍事實力現在是世界排名第三,與排名第一的美國差距不少,目前是不足以競爭超級大國的名號,但美國也是1890年才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而且當時的技術水準還比較落後,常備兵力更是不過十萬,戰鬥力水平也不高,但美國依然能夠在二戰後奪取世界霸權,成為無可爭議的第一超級大國。



而且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軍事力量等,都會繼續大發展,不斷縮小與美國的差距,甚至超越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3.版圖足夠大

中國擁有世界第三大版圖,地形複雜,戰略縱深廣闊,這是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礎。



4. 工業實力足夠強

當今的中國,工業實力已經是全球第一,而且工業體系完整,並不乏尖端技術。



因此,在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工業規模世界第一,世界頂尖人才雲集,軍事實力世界第三的前提下,以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不斷快速增長的財力投入,中國軍事力量進步神速,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必定會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借我三千虎賁,復我浩蕩中華;

劍指天山西,馬踏黑海北;

貝加爾湖面張弓,庫頁島上賞雪;

飲馬恆河畔,碎葉城攬月;

中南半島訪古,東京廢墟祭祖;

漢旗指處,敵望塵逃遁!

敢犯中華者,雖遠必誅!



明神宗朱翊鈞《平倭詔》: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傅介子:

漢軍將至,勿動,動則滅國!



漢宣帝《定胡碑》: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可汗說事


2050年,還有30多年的時間,可以說30年的跨度。真的不好預測。就像30年前的世界一樣,有誰會預測到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能夠崛起,能夠在30年之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呢?

我們只能按照目前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在不發生大的世界動亂的前提下不影響各主要國家的經濟進程。那麼,未來30年之後,首先就是中國,因為目前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是暫時不可替代的。按照目前6%-7%的經濟發展速度, 中國完全可以在2050年以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而這一點已經被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所公認。



但是即使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也不會走想美國的霸權主義道路。這與兩個國家的根本思想是有著直接的關係。畢竟我們奉行的是以和為貴,與鄰為善的國家關係,歷史上我們都可以找到根源,這完全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掠奪的本性。


之所以這麼說我們國家可以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主要還在於我們的一些硬件基礎已經建立。比如我們現在擁有完備的工業製造體系,雖然在某些尖端記上我們還沒有做到世界最好。可是我們的國家和企業都在努力的道路上前進。而在2016年,我們的工業產值就已經超越了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

按照我們目前的發展速度,在未來的30年之後,必然還會在更多的領域取得世界領先的成就。而且我們的國家還有長遠的規劃,比如《中國製造2025》。這樣的科技工業發展規劃會大大為我們以後的工業製造提供一個最可靠的基礎。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反觀印度,有人說可能在2050年,印度也可能成為一個世界大的經濟體。但是,印度卻很難成為世界超級大國。而這主要就是因為印度的工業製造基礎還是十分薄弱,並且國家沒有統一的長遠規劃,從而導致工業基礎上的短板太多。但是印度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經濟體,只要印度能從最基本的基礎做起,那麼印度還是有這樣的機會的。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關注!


星月菩提樹下行


exm哪些國家能成為超級大國? 世界上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和”些”這個字就沒有關係。

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撐死不能超過三個,如果超過三個的話,那隻能說當時是政治格局多極化發展顯著, 因為超級大國可以說你必須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教,對外影響力。各個方面,你都得是世界第一或者第二。

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在外交上,霸氣外露。你要是經濟水平嚴重,依賴他國,那是殖民地! 所以超級大國的一個內在性要求就是本土足夠大,你本土就有足夠大的市場,(光人口多沒用),這樣才能抗的住他國封鎖。(別說英國,法國這倆國家都是小國,加上他們的殖民地)所以,英國,法國,日本,以色列,德國有乖乖去玩泥巴。

還得有足夠多的人口,咋說也得一兩個億吧?不然一制裁就經濟崩潰的 要是人口就那麼800萬你還是玩泥巴去,畢竟人口越多,等於軍事潛力越大。被一群人稱讚,為袖珍的超級大國的國家,也去玩兒泥巴去吧。 本土的也得足夠大,少說也得三四百萬平方公里。到目前為止,已經剩下沒幾個國家了

軍事水平也得足夠先進吧?原先的超級大國可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權柄。必須要能扛住原有大國的反擊,所以主要靠農業的阿根廷和巴西也被pass了。



然後印度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前提是他能爆發出來,比如說先把種姓制度給弄死。

至於巴基斯坦為什麼還留著,那是因為他和印度有領土爭端,如果說,他倆能夠合體的話,那成為超級大國難度不大。

美國就不用說了,只要美國不解體四五十年以內不可能從超級大國的位置上摔下來了。

俄羅斯嘛這復燃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咱們?難道連這個自信都沒有?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從歷史的趨勢中我們可以看出孕育世界級超級大國的地方為歐洲和中國。那怕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古文明的地區,也沒有孕育出影響世界及周邊地區的超級大國,很多都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第一、從英國到歐盟,歐洲正在努力完成自己的蛻變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從英國開端,直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歐洲都在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很多的一批基礎科學都是在英國及歐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例如坦克、內燃機、發電機等都是歐洲發明的。

當英國從歐盟中退出後,法德兩國可能在更多的領域進行合作。從共同進行軍事裝備的研發,到共同面對俄羅斯、美國的擠壓,法德兩國協同行動越來越流暢。當歐盟完成經濟、軍事的獨立,那麼在政治極有可能與美國分道揚鑣,一個更加獨立的歐洲可能會影響世界的局勢。這就是美國最不願見到的,所以才一直努力拆分歐盟。

第二、中國所處的中原,一直是超級大國的理想孕育地

中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北部為廣袤的草場,西部及西南有高山的阻隔,東部及南部緊鄰大海。雖然海洋有第一島鏈封鎖,但是海陸優勢非常的明顯。

雖然日本、韓國、越南、印度等國一直都在鬧矛盾,但是每當歷史上中原崛起時,這些國家都成為中原的藩屬國或著崛起的墊腳石!

美國隨著特朗普的上臺,很多不靠譜的政策接連從美國發出,讓美國的盟友及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頭疼不已。不知道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戰略能否讓美國重新崛起,還是將美國最後的潛力耗盡?

在國際的大環境下,每個國家都在為自己的未來努力,但霸主只有一個,未來的霸主會是誰呢?美國、歐盟還是中國!


昨思今明未武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5日報道,為了回擊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徵收關稅,俄羅斯方面自5日零時起將來自美國的某些貨運車輛、道路施工設備、石油天然氣設備、金屬加工和鑿巖工具和光纖的進口稅率從25%提高至40%。相比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光說不練,俄羅斯對美國的及時反擊在世界亮了一把,盡顯俄羅斯的大國風範。

1、歐盟、中國最大能源合作對象,俄羅斯或成能源強國

為何俄羅斯有底氣敢於美國抗衡,這與其能源大國的地位是分不開的。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其中天然氣儲量居世界首位,石油儲量僅次於海灣國家和委內瑞拉。這意味著即便俄羅斯脫離與美國的聯繫,依舊能夠實現自我發展。憑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俄羅斯還有望在未來成為超級大國。

目前,俄羅斯在油氣方面的產量相當驚人,換言之,世界離不開俄羅斯的能源供應,這無疑會給俄羅斯提供足夠的國際影響力。自2016年開始,俄羅斯超越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並且不斷大幅增加對華供應;俄羅斯一直都是歐盟重要的天然氣進口來源......隨著俄羅斯影響力的增加,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選擇俄羅斯的油氣。

2、多國紛紛搶購俄羅斯軍備,俄羅斯:隨便買!

光有充足的戰略能源,還不足以讓俄羅斯成為超級大國,軍事實力才是關鍵。眾所周知,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無比強大,甚至可以說與美國不相上下,這種強大還得到了國際的廣泛認可。資料顯示,軍工已經成為了俄羅斯繼能源和經貿之後的第三張“大牌”,是俄羅斯第五大出口創匯項目。

2010年至2014年,俄羅斯軍售額超過100億美元/年,大致相當於其國防預算的88%。2015年以來,軍售也從145億美元上升到160億美元之巨,漲幅15.51%。在軍售不斷增長的同時,俄羅斯在軍工方面的投入已有改善,逐步降低國防在GDP的佔比,軍事研發更加專注精細化,不再純粹追求數量的擴大。

3、成功站穩中東,各國政要搶著排隊會見普京

這種能源和軍事的強強結合,給予了俄羅斯廣泛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俄羅斯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大國影響力”。近幾年,俄羅斯通過參加敘利亞內戰,不斷增加在中東地區的話語權,以致於土耳其、伊拉克這些美國的盟國逐漸開始尋求與其合作,即使是沙特這種美國的鐵桿盟國也開始緩和跟俄羅斯的關係。

可以說,俄羅斯已經成功在中東“紮根”,中東局勢事關全球,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必將得到進一步強化。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近年來普京會晤各國政要時,經常遲到,甚至讓多國領袖等待數個小時,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德國總理默克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政界大佬都有這樣的經歷。這都側面說明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依然牢固,如果俄羅斯能夠在接下來實現持續穩健增長,未來成為超級大國將不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