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實現「洞通」,地鐵站施工仍火熱進行

为实现“洞通”,地铁站施工仍火热进行

地鐵2號線工作人員在施工現場的合影。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在我們身邊,仍有些人堅守在一線默默付出。9月24日,山西晚報記者實地探訪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太原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大南門站。為確保年底實現“洞通”,中秋小長假,這裡的施工仍照常進行,施工人員仍奮戰在各自崗位。

大南門站,地處太原市迎澤大街與解放南路交叉口,為地下三層換乘站,項目緊鄰迎澤公園,施工難度、施工環境均高於其他車站建設。據悉,該站長度約為314米,標準段寬24.3米,為異形車站,車站內最寬處達34.2米,是2號線一期工程中橫向跨度最大的車站。

為了地鐵事業堅守 年底要把山西特產帶回家

“我是南方人,第一次來太原,已經有半年時間,覺得這裡的夏季很舒服,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大南門站主體工班班長張金林說,他是安徽馬鞍山人,負責施工現場的鋼筋製作、綁紮、模板加工、混凝土澆築等。

張金林向山西晚報記者介紹,例如鋼筋綁紮,就像人體的骨架,在基坑做完防水以後,一直貫穿整個工程,底板鋼筋、中板鋼筋直到主體封頂。“鋼筋製作、尺寸、間距都需要達到精確標準,一根10米左右的鋼筋有200多斤,均需將誤差控制在5毫米以內。而且在驗收時,通常經過三四道程序。”張金林說。

2018年5月底,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大南門站主體結構施工完成,目前,地鐵站開始站臺板、風道等內容結構施工。

張金林說,今年49歲的他從事這項工作已經20多年,工程主要集中在南京、成都、長沙等江浙一帶。通常情況下,工友們都沒過元宵節就出來,年根才能回家。“現在最讓我牽掛的是72歲的老母親,身體不太好。”張金林說,隔幾天,他總會給母親通一次電話,這會讓自己覺得踏實。

今年估計又是年底回家的張金林說:“這個中秋不回家了,和工友們在太原工地歡慶一下。山西有好多土特產,這次回家過年,一定給家裡人帶些小米、老陳醋等。”

24小時降水工作不完成工人就不能離開

地鐵2號線大南門站緊鄰迎澤湖,又是太原市最低點,降水工程是整個地鐵工程中最難的點。

“地下水位高,大約在3米,就有地下水。”大南門站降水工班班長路春光向山西晚報記者介紹。項目進行過程中,在地鐵站的基坑內,共打了80個降水井,平均15米一個,直徑70釐米。

通常情況下,降水井會比底板低5米左右,大南門站為換乘站,基坑深27米,所以,每個降水井約有32米深。通過在降水井中設置的泵將地下水一部分抽入太原市雨水管網,一部分進行回灌,抽排工作24小時進行。

“水位降不到標準,基坑土方無法開挖,同時,降水井的質量也會影響到抽排地下水的進展。”路春光說,在今年的汛期中,降水施工作業尤為重要。

目前,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大南門站已停用45個降水井。“我們的工種比較特殊,一刻都離不開人,所以這個中秋節工友們也是在工地度過的。”路春光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他是山東濟南人,兒子今年10歲。雖然不能天天在一起,但每天都會通話。今年暑假,妻子帶著兒子來太原看他,抽空他們一家人去平遙玩了一趟。

簡單而重複的工作從細節彰顯企業擔當

“我們主要負責項目的文明施工。”後勤工班班長李好勳向山西晚報記者介紹,文明施工,乍一聽感覺沒啥重要的,其實不然,受環境汙染、PM2.5影響,現在項目部需要確保每一輛從這裡出去的車不能帶土上路,工區內有土的地方必須進行苫蓋。除此之外,項目外圍圍擋、基坑護欄都需要工作人員進行圍護、修理和清潔。

李好勳介紹,在項目部,負責文明施工的工作人員是最早開始工作的,每天清晨5點起床,第一件事是清掃工區內的路面和覆蓋渣土。現在每天晚上有土方車出入,他們專門安排三四人值夜班,通過鋪設的假草皮,使出入工區的土方車輪胎上的泥先粘下來一部分。然後再通過汽車機對車輛輪胎進行沖洗,以此確保土地方車不帶泥上路。

現在,太原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項目部也積極參與其中。在做到施工工地周邊100%圍擋、物料堆放100%覆蓋、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現場地面100%硬化、拆遷工地100%溼法作業、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我的女兒今年3歲半,妻子一個人帶,又得上班又得照顧孩子,比較辛苦,感覺挺虧欠她們孃兒倆的。”李好勳這個中秋節不能回家團圓,他打算和孩子、妻子視頻聊天,和工友們一起慶祝這個節日。

山西晚報記者 李晶 通訊員 肖蘭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