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每年有80萬的醫學生畢業,成爲醫生的卻只有2.2萬」?

不難發現每年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人都很多。很多人都覺得醫生是一個特別穩定的工作,福利好,待遇好,而且還受人尊敬,家裡如果有一個醫生也方便。但是似乎學醫的人很多,最後成為醫生的卻很少,那這是為什麼呢?

如何看待“每年有80萬的醫學生畢業,成為醫生的卻只有2.2萬”?


1.醫生太多

現在學醫的人太多,但是醫院崗位少,醫療人力供大於求。所以很多學醫的學生畢業後很難就業,因此不得不轉行換業。

2.學醫太難,過程太長

眾所周知,學醫本科就要5年,還要規培、專培。有些醫院還要求必須是研究生學歷或者是博士學歷。學醫真的非常辛苦,每次看到學醫的學生都是捧著厚厚的書在背。而且學醫持續的時間非常長。如今很多年輕人都覺得熬不起,因此很多人在畢業後就不想從醫了。

3.職業壓力大

醫生是一個要求非常高的職業。如果你誤診造成病人有什麼危險,或者是在手術中發生什麼失誤,那你的職業生涯可能就毀了。你還得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和患者家屬。如今經常看到網上報道關於醫患關係的新聞。醫生並不是簡簡單單坐在辦公室裡看個病就可以了的。他們所面對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4.醫生休息時間少

很多醫生沒有節假日,有些科室分為“休班、白班、夜班和連班。”白班是一整天班,但是中午可以回家。連班也是一整天班但是中午不能回家。夜班是從晚上到第二天早上八點,八點以後休班。普通醫生平均每四天休半天,工作是非常辛苦的。

5.醫生基礎工資低

醫生的基礎待遇並不高,尤其是學歷不高的醫生,去了基層醫院待遇非常差。特別是剛入行的年輕醫生初始工資都特別低。只有慢慢實踐積累經驗,慢慢提升自己。但是同年齡的同學都開始掙錢了,很多學醫的人還要交著錢繼續學習。即使成為醫生了,後面還要繼續考評。

6.工作強度大

醫生帶病上陣的有很多,即使自己生病也不能隨便請假休息。我們經常能在新聞上看到,醫生一邊自己打著點滴,一邊給病人問診。還有很多醫生一場手術可能就會持續十幾個小時,一場手術下來,醫生都虛脫了。所以,醫生絕對是一個高負荷的職業。

綜上所述,醫生無疑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但能在從醫這條路上堅持下來的確實很少。

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