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不是純大篆


《石鼓文》不是純大篆

一個《石鼓文》讓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攪得“滿天繁星”,至今也沒弄明白。

說:“大篆是周宣王時改革的文字,宣王命太史作“史籀”十五篇,刪繁整理,統一成一種新的文字形式……。 說:“大篆傳世之作品極少,一般以石鼓文、詛楚文為代表。大體而言,大篆字體比金文端整,結構卻較小篆複雜。後世學大篆者,以清末民初吳昌碩所臨石鼓文最為有名。”

我想,“信口開河”這個詞就是為這些拿著國家特殊津貼的人準備的吧?!

在這裡,必須要弄明白什麼是篆書,什麼是大篆,什麼是小篆,難道連這個都不知道?金文(泛指先秦金文)是不是大篆?如果有人說不是,那大篆的範疇所指是什麼?

石鼓文不是純大篆,它“是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體”。

這句話說到點子上了,不知是誰說的,向他致敬。

《石鼓文》“吾車既工”,研討者“吾馬不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