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時候,西亞在幹什麼?


二戰時期,西亞地區並未能置身事外,同樣捲入兩大集團的戰爭漩渦之中。總的來說,就是德國利用西亞民族主義興起、試圖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自主的迫切心情,煽動、蠱惑民族主義者們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但是德國鞭長莫及、支持有限,這些反抗都被英軍迅速鎮壓了。

伊拉克的“30天戰爭”

石油蓄量豐富的伊拉克戰略重要性毋庸置疑,儘管英國於1927年被迫讓伊拉克獨立,但仍然在該國駐軍保護石油供給。

伊拉克首相蓋拉尼

1941年4月1日,伊拉克軍隊中親德的“金方陣”軍官集團發動軍事政變,成立了以拉希德·阿里·蓋拉尼為首相的新政府,企圖同德國結盟以對抗英國。

然而,當時希特勒正在集中力量準備侵蘇戰爭,無暇插手中東。而丘吉爾立即意識到了英國在伊拉克面臨的嚴峻形勢。如果德國控制了伊拉克,不僅意味著英國將失去寶貴的石油,德國空軍還可以藉機輕易切斷英國與印度的空中聯繫,更為嚴重的是,英國在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威信將因此蕩然無存,這對於英國這個老牌殖民地國家而言無疑是最為致命的。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在丘吉爾的一再督促下,英國駐地中海最高軍事指揮官韋維爾派出第10印度師第2旅和1個炮兵團於4月29日在伊拉克南部港口巴士拉登陸,“競技神”號航母和兩艘巡洋艦也駛入港口,虎視眈眈。

英軍在西亞出手主要依靠印度軍隊

深感恐慌的蓋拉尼於4月30日派遣軍隊包圍了距離巴格達僅97公里的哈巴尼亞空軍基地,試圖在英軍援兵到達之前解決這個肘腋之患。他信心滿滿:伊拉克軍隊有4萬多人,由4個師組成,還有一個機械化旅。空軍是英國人訓練的😂有63架英國、意大利和美國製造的飛機,其中有20架是新式的。

伊拉克軍官

至5月1日,伊軍圍攻兵力增至1個步兵旅、2個機械化營、1個機械化炮兵旅(13門94毫米榴彈炮)、1個野炮旅(12門8.16公斤加農炮、4門114毫米榴彈炮)、12輛裝甲車,機炮連、機械化信號連和防空一反坦克混成連各1個,正規軍兵力總計9000人,此外,還有數量不等的阿拉伯部族武裝攜帶50門大小火炮隨時等待攻入英軍兵營撈取戰利品。

駐紮在哈巴尼亞空軍基地的英軍總計只有2000餘人,衛戍部隊包括國王近衛團第1營(350人)和1200名伊拉克僱傭兵。基地主要功能是飛行訓練,所以1000餘名空軍人員中,真正有飛行經驗的教官僅有35人,其中只有3人有實戰經驗。

角鬥士戰鬥機是駐伊拉克英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機,同時也是伊拉克空軍的主力戰機

基地的飛機也都是些老傢伙:9架“角鬥士”雙翼戰鬥機、1架布利斯托爾“伯林漢姆”Mk.I型轟炸機、26架“奧克斯福德”教練機、8架“高登”教練機和30架“奧德克斯”教練機。

遠在倫敦的丘吉爾感到如果坐等時局發展,希特勒遲早會嗅到機會。5月1日,丘吉爾下令主動攻擊。次日凌晨4時30分,首批35架英軍教練機飛臨伊軍陣地上空。這些教練機加裝了113公斤或91公斤炸彈掛架。從巴士拉方向飛來的皇家空軍第70、37轟炸機中隊的“惠靈頓”轟炸機也趕來支援。空襲摧毀了伊軍的炮兵陣地,指揮官拒絕在消滅英國空軍之前發動地面進攻。



在5月2日的空戰中,英軍創造了皇家空軍最高單日出動率——193架次,平均每人6次。英軍損失64架戰機中的22架,10名飛行員重傷。經過數日激戰,哈巴尼亞僅有4架“奧克斯福德”教練機尚能出動,“角鬥士”、“奧德克斯”和“高登”戰機也損失殆盡。當然,伊拉克空軍也快要消耗光了。哈巴尼亞之戰也因此被某些英國戰史學家吹噓為“第二次不列顛戰役”。

依靠空軍的勇敢作戰,英國人在哈巴尼亞順利地堅守了4天,給伊拉克人造成一種錯覺,似乎同他們交戰的是一支強大的軍隊。5月6日,伊軍開始撤退。近衛團第l營指揮官0·L·羅伯茲上校決定冒險出擊。此次進攻的時機恰到好處。一支從費盧傑趕來增援的伊軍部隊正好與哈巴尼亞敗軍撞了個對頭,兩支部隊亂作一團,所有的卡車、坦克和裝甲車停在公路上無法前進。

英國空軍乘機集中所有力量對其進行空襲,戰鬥持續了2個小時,皇家空軍出動了139架次,全殲伊軍主力,自身只損傷了1架“奧克斯福德”教練機。6日當天,伊軍被斃俘1000多人,而英軍只戰死7人,傷10人。

在5天的激戰中,哈巴尼亞基地的英國皇家空軍共出動創紀錄的647架次;投下各式炸彈3000多枚,總計50多噸;消耗機槍子彈11.6萬盤。戰鬥中,英國皇家空軍犧牲13人,21人受重傷,4人精神失常。而伊拉克陸軍傷亡慘重,空軍也損失殆盡。



5月19日,英軍對費盧傑發動進攻,當天夜間即攻佔了費盧傑,從北面對巴格達形成了包圍。

5月11日,受到希特勒的指示,沃納.容克空軍上校調集的14架梅塞斯密特-110C型戰機、7架亨克爾-111H轟炸機、20架容克-52/3m型運輸機及若干架容克-90被匆忙漆上伊拉克空軍標誌,取道希臘、敘利亞飛進伊拉克。然而此時的伊拉克人已成驚弓之鳥。這支陌生的機隊飛近巴格達機場時被擊落一架亨克爾轟炸機,負責聯絡伊拉克人的布倫伯格少校當場身亡。

德國人來得太晚了,但還是發揮了一點作用。

5月16日,2架從哈巴尼亞基地起飛的英軍戰機突然遭遇3架亨克爾轟炸機。一架“角鬥士”戰機當場被擊落,飛行官D·F·哈塔奇陣亡。次日,英軍出動多批次“角鬥士”和“颶風”戰機與4架梅塞斯密特-110在費盧傑上空發生激戰,英軍再次失利,損失戰鬥機一架。

5月26日,意大利空軍也開到了伊拉克。意軍第155中隊11架“菲亞特”C.R.42型戰鬥機飛抵伊拉克北部重鎮基爾庫克。這些戰機頻繁出動,企圖阻擋英軍向費盧傑和基爾庫克的推進。



但是,為數不多的德、意戰機對英軍地面部隊威脅有限。英軍兵分兩路,逼近巴格達。與之對陣的伊軍在巴格達地區共有13個步兵營和5個炮兵團,在5月28日的戰鬥中,伊軍擊退了英軍的進攻。但是,在得知英國人已切斷通往摩蘇爾的大道並從北面包抄巴格達的消息之後,蓋拉尼率其政府的主要成員急急忙忙地離開了首都,於5月29日流亡伊朗,後來大部分在英國佔領伊朗後被引渡回國,絞死在巴格達,只有蓋拉尼逃往德國。

率先獲得伊拉克政府倒臺消息的意大利人於次日即從伊拉克完整的撤往敘利亞。而德國航空隊獲得消息過晚,只得將來不及撤離的14架梅塞斯密特戰鬥機、5架亨克爾轟炸機和2架運輸機都被就地炸燬,並最終採用徒步的方式在6月10日走到了敘利亞。

沒能保住伊拉克這個小弟,使得德國在整個中東阿拉伯地區的地位就此一落千丈,由於希特勒過於專注進攻蘇聯而忽視了這個可以在中東推翻英國的統治、獲得連接東西方戰略位置的千載良機。

伊朗的“不流血戰爭”

伊朗同樣是表面中立暗中支持德國。伊朗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北邊與蘇聯接壤,而南邊的中東國家又都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伊朗長期受到蘇聯和英國的雙重壓迫。

伊朗國王禮薩.汗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此伊朗國王禮薩.汗想借德國人之手幫助自己擺脫英國和蘇聯的控制。自1941年5月伊拉克反英兵變被鎮壓以後,禮薩.汗知道英國人下一個肯定要動他,加上一個月後德國入侵蘇聯,蘇聯也擔心伊朗變成德軍的南方基地。因此伊朗成了英國和蘇聯的眼中釘肉中刺。

伊朗步兵

伊朗騎兵

伊朗坦克



伊朗陸軍規模約為12萬人,編為兩個配備105毫米捷克制斯科達火炮的王家近衛師(均駐紮在德黑蘭)、9個普通師(分別駐紮在全國六個軍區,其中5個師在北方防備蘇聯、4個師在南方防備英國),5個憲兵旅,以及1個獨立的機械化旅(裝備捷克製造的AH-IV和TNH坦克,若干英制1921型羅爾斯羅伊斯裝甲車以及美製TK-6裝甲車)。

伊朗空軍的飛機非常落後,在英蘇空軍面前沒有什麼戰鬥力

伊朗王家空軍擁有大約400架飛機,編為8個大隊,但是基本上都是落後過時的貨色。伊朗海軍在裡海中有2艘炮艇、5艘魚雷艇、1艘武裝拖艇、1艘武裝遊艇,在波斯灣有2艘意大利建造的炮艦、4艘炮艇、3艘魚雷艇和1艘拖船。

1941年8月,英國和蘇聯要求伊朗驅逐在伊全部德國人,關閉德國駐伊使館。禮薩.汗對德國人表現的相當忠誠,拒不接受英國和蘇聯的要求。他天真地認為,出於道義上的考慮、以及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的尊重,盟軍還不至於武力侵略“中立”的伊朗。

為了推翻禮薩·汗的統治,英蘇選擇不宣而戰,突然襲擊。英軍準備的入侵部隊包括第8和第10印度師、第2印度裝甲旅、第9裝甲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蘇軍則從外高加索和中亞軍區的第44、47和第53軍中抽調了入侵部隊。

入侵伊朗的蘇聯坦克部隊

8月25日凌晨零點,蘇聯對伊朗的入侵行動開始。由諾維科夫將軍指揮的一支約2000人的蘇軍摩托化部隊在阿塞拜疆南部納希契萬地區度過界河阿拉斯河,進入伊朗境內。他們很快佔領了馬庫(Maku)和霍伊(Khoi),隨後經大不里士向東進軍。東邊500公里外,另一支2000人的蘇軍縱隊沿著裡海南岸向東進軍,佔領了恩澤里港和拉什特,並逼近加茲溫城,不久在那裡與第一路軍會合。第三路蘇軍1000人在沙赫港登陸,攻佔戈爾甘和呼羅珊省北部,隨後推進至鐵路樞紐塞姆南河沙赫魯德。

綠色為英軍進攻路線,紅色為蘇軍進攻路線

面對蘇聯的突然進攻,毫無準備的伊朗軍隊大部分在軍營裡被繳了械。為了恐嚇伊朗軍隊和平民,令其放棄抵抗,蘇軍飛機在入侵伊朗的當天轟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加茲溫和雷扎耶,次日轟炸了德黑蘭郊區。兩天的空襲一共炸死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軍人。

在卡倫河口附近的沙普赫爾港,一支搭載登陸部隊的英澳聯合艦隊在8月25日凌晨4時08分悄悄駛入港口。這支小艦隊包括“亞拉”號炮艦(HMAS Yarra)、“法茅斯”號護衛艦(HMSFalmouth)、“卡寧布拉”號輔助巡洋艦(HMAS Kanimbla)、1艘炮艇、2艘武裝遊艇和2艘武裝的內河客船。

被英軍擊沉的虎號炮艦

見港內伊朗軍艦毫無防備,艦隊指揮官哈林頓准將下令突然開火。“亞拉”號炮艦一炮擊中伊朗海軍最大的軍艦,購自意大利的“虎”號炮艦(Babr),將其重創。“亞拉”號隨後進入卡倫河航道,用艦上的3磅炮和機槍掃射其餘的伊朗炮艇,對方水兵紛紛跳河逃命。到凌晨5時30分,英澳艦隊上搭載的印度陸軍士兵全部登陸完畢,佔領了沙普赫爾的港口。

英軍佔領阿巴丹

在阿巴丹港,英國海軍“肖爾漢姆”號炮艇(HMS Shoreham)擊沉了“虎”號的姐妹艦“豹”號炮艦(Palang),港內的其他伊朗軍艦不是被擊毀,就是被俘。

英軍佔領伊朗油田

8月25日白天,英國皇家空軍的一隊“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奇襲了阿瓦士機場,停在那裡的伊朗飛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燬在地面上。接著,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倫河北上進攻阿瓦士。這裡的伊朗部隊是第 1,2,6 和第 16 步兵師的 27000 名摩托化步兵和輕步兵和全部裝甲部隊,被英軍的突襲完全打懞了。英國空軍對伊朗的空軍基地和通訊設施實施了空襲,將大量飛機擊毀於地面,很快就奪取了制空權,同時也使得伊朗軍隊難以組織反攻。到了 26 日,伊朗軍在這一地區的抵抗行動已經被英軍的火力優勢徹底瓦解,英軍只抓到 350 餘名俘虜,其餘均非死即逃。

另一路英軍從伊拉克的哈納根出發,在25日凌晨4時越過邊界,在克爾曼沙赫省遭到伊朗軍隊的堅決抵抗,伊朗軍隊是第 5 和第 12 步兵師,約有 3 萬餘人,但都是沒有摩托化行軍能力的輕步兵,英軍佔有火力優勢。4天之後,伊朗軍隊的將領得到了全面停火的消息,他們宣佈克爾曼沙赫為不設防城市,英軍在 9 月 1 日開進該城,隨後又開進了已經被蘇軍佔領的薩南達季和加茲溫,實現了會師。



伊朗南部的各個空軍基地被英軍一掃而光,空軍官兵被遣散回家,飛機則被英軍士兵拆毀。在杜珊·塔佩空軍基地,英軍接收了那裡的沙阿茲飛機組裝廠,15架剛從美國運來的、嶄新的寇蒂斯“霍克”戰鬥機(其中3架還沒拆箱)被英國人沒收,運到了印度。


蘇軍和英印軍在伊朗“勝利會師”

整個入侵行動,以其出其不意的突然性獲得了軍事上的成功。波斯灣的油田和縱貫伊朗的鐵路已經落入盟國手中。規模不大的伊朗空軍和海軍已經不復存在,陸軍部隊也被打得七零八散。英印軍隊付出的代價是22人陣亡,42人受傷,蘇軍有40人陣亡,伊朗死亡人數超過800人。對於侵略者來說,這點微不足道的代價,足以稱為一場不流血的戰爭。


9月17日聯軍進入德黑蘭,抓捕了包括外交官在內的所有在伊德國人,一半被蘇聯送往西伯利亞流放至死,另一半被英國流放到澳大利亞。

英美將物資引入波斯灣,再通過伊朗鐵路(圖中灰線)運入蘇聯,是最安全的一條援蘇線路

佔領伊朗後,來自英美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地通過這條安全便捷的通道進入蘇聯(遠東太遠,黑海和北海太危險),給蘇軍輸血打氣,有力地支援了衛國戰爭。

敘利亞的“同室操戈”戰爭

伊拉克的小戰爭使得丘吉爾意識到,英國在中東的統治並不那麼穩固,其中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就是法國維希政府敘利亞-黎巴嫩託管地。法國人今天可以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向德國提供機場,使德國空軍直接飛向伊拉克,明天就可以接納德國的裝甲軍團,一旦德軍進入敘利亞,就可以將戰火引向西南方的埃及或東方的印度,而一直處於中立狀態的土耳其則很可能在德國勢力的包圍下,被迫選擇投入德國的懷抱。



所以,敘利亞必須拿下!

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法國託管當局實力不弱,擁有大約4.5萬兵力,裝備151門火炮、90輛坦克和179架飛機。而英國雖然擁有澳大利亞第1軍、英國第6步兵師、印度軍隊的幾個旅、以及自由法國軍隊這些番號眾多的部隊,但總兵力只有不到3.4萬人,擁有370門火炮、157輛坦克和大量戰機。英國海軍也掌握了東地中海的制海權,使法國託管當局孤立無援。

1941年6月8日,英國中東部隊這支東拼西湊的軍隊,同時在四條戰線上發起了進攻:



澳大利亞第7步兵師從巴勒斯坦北部向貝魯特進攻。自由法國部隊向大馬士革和霍姆斯推進。兩支印度旅則從伊拉克北部摩蘇爾向敘利亞拉卡省方向挺進。英國騎兵部隊和阿拉伯援助軍則從伊拉克西南部向敘利亞中部挺進。6月底,剩餘的印度部隊向敘利亞中部地區也發起了進攻。


澳大利亞第21旅進入了貝魯特

1941年6月8日早晨,澳軍在英軍艦炮的支援下,率先在黎巴嫩貝魯特港的聖·貞德海岸登陸。與此同時,從埃及和塞浦路斯起飛的英國戰機像蜂群一樣撲向維希法軍的各個空軍基地,其中巴爾貝克、馬德加盧恩和拉亞克三大空軍基地是重點打擊目標,基地內的許多飛機在第一時間被摧毀。接下去的4天裡,英軍戰機持續壓制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各個機場,維希法軍的飛機無法起飛作戰,戰場制空權毫無懸念地落入英法盟軍之手。

進攻敘利亞的自由法國坦克部隊

奪取制空權之後,自由法國第1師在師長喬治·卡特魯的指揮下於6月8日發起突擊,目標是敘利亞的南部門戶基斯沃。但自由法國炮兵轟擊敵方縱深時,由於當地氣候乾燥,炮彈爆炸後的巨大煙塵阻礙了坦克兵的視線,坦克部隊的推進速度不得不大大降低,致使坦克和伴隨步兵脫節,一些自由法國官兵好不容易抵近敵方碉堡時,卻得不到坦克掩護,成了碉堡內機槍射手的“活靶子”,結果連第一道防線都遲遲未能突破。鑑於自由法國軍隊進展不順,英軍只得派出英印第5旅來接手他們的進攻任務。

自由法國部隊的初期主力主要是殖民地部隊,作戰勇敢,但不太適應現代化戰爭

印度人拿下基斯沃後,法國人再次上場。6月15日凌晨,自由法國第1師向距離大馬士革僅20千米的納賈赫發起進攻。他們的H-39輕型坦克利用高速突破敵人的第一道防線,迅速進抵城區。 可是維希法軍利用部署在縱深地帶的105毫米榴彈炮實施火力壓制,戰鬥一直持續到深夜,自由法國軍隊毫無進展,維希法國守軍卻愈戰愈勇,靠著幾輪反衝擊,把戰線重新推回原來位置。

英軍與自由法國軍隊在敘利亞霍姆斯會師

在隨後的幾天中,相互敵對的法國軍隊展開拉鋸戰,雙方均無大的建樹。直到6月21日,自由法國第1師麾下的第13旅靠著強擊突入大馬士革,城內的維希法軍倒戈,大馬士革被解放,納賈赫守軍才被迫投降。

自由法國炮兵部隊

7月12日,維希法國不得不接受失敗現實,宣佈在敘利亞和黎巴嫩休戰,最終結束了這場持續了5個星期的戰爭。7月14日,維希法國駐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最高長官鄧特斯正式在停火協議上簽字。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人草擬的協議起初沒有提及自由法國是否對敘利亞和黎巴嫩擁有控制權,自由法國代表當即拒絕簽字,同時把情況電告戴高樂。

戴高樂檢閱自由法國軍隊

戴高樂嚴肅地告訴丘吉爾,如果英國堅持這麼做的話,所有自由法國的部隊將開往東線,和蘇聯紅軍一起作戰。丘吉爾同意了自由法國接管敘利亞和黎巴嫩,並且將投降的維希法國軍隊——包括6300名士兵和127名軍官,交給自由法國部隊。

這場戰爭由於維希法國守軍出乎意料的強烈抵抗,英法聯軍付出了比預想中略大的代價,傷亡4652人,維希法國傷亡6352—8912人。但解決了中東最大的隱患,保證了英國在中東及印度的後方穩定。


海軍史研究會員


西亞在承擔英國的能源基地


勞資的睡姿決定髮型


西亞在趕著做戰爭物資生意。很多人由此發大財了。


duh23333


那時候我們市的西亞超市還沒開呢😂


扶青山


土耳其中立。科威特,伊朗受英國控制。伊拉克親王親德,被推翻,重新親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