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起新能源汽車起火 車企搶補貼惹的禍!

有媒體統計,截止9月15日,2018年共發生39起較為確定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12起疑似事件。

一邊是不斷增加的著火、爆炸等安全事故,一邊是高歌猛進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怎麼保證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不少行業專家呼籲,發展新能源切忌操之過急,事倍功半。

9月20日,在“第二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政府官員、行業專家、學界大咖支招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

與補貼退坡賽跑,留下了後遺症

電池熱失控是引發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所謂熱失控,就是當電池到達一定溫度時,會產生連鎖的放熱反應,導致溫度快速上升,最高可以達到每秒鐘升溫近1千度,從而引發起火。電池包本身溫度不均勻,過充過放、外短路、內短路等都會造成電池過熱,從而導致熱失控,此外,進水、密封不好、碰撞等機械因素,也可能引發熱失控。

39起新能源汽車起火 車企搶補貼惹的禍!

據瞭解,國內電動汽車起火主要有三個特點。其一,起火電池以三元電池為主,佔比超過一半,三元電池能量密度較高,相對風險也就更大。其二,圓柱形電池起火居多,因為採用鋼殼,機構比較緊密,一旦發生熱失控,就會引起爆炸,並引燃其他電池。其三,在充電過程中失火的概率更大。電池熱失控一般都是在滿電狀態,所以充電時容易起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指出,產品質量問題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部分車企和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賽跑,留下了很多安全隱患。

39起新能源汽車起火 車企搶補貼惹的禍!

“由於補貼退坡的政策週期是一年一次,與產品的開發週期總體來看不是很匹配。比如,化學材料體系的改進一般要一年以上,但是企業跟著補貼的指揮棒走,盲目追求高比能量,縮短了測試驗證的時間。有時,企業為了縮短開發週期,往往首選擇物理的改進方法,比如把電池活性材料增厚、隔膜減薄,這樣電池比能量會上升,但是安全性能就會下降。”歐陽明高表示。

在國家補貼的導向下,研發高比能量電池成為大勢所趨。目前,在新能源車型中,三元鋰電池逐漸代替了磷酸鐵鋰電池,三元材料中鎳鈷錳的組合也由333逐步升級為532、622、811。其中,811電池的放熱峰明顯高於其它類型,熱穩定性較差,風險更大。為此,歐陽明高建議,補貼政策要符合技術發展的規律,對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過快、不宜更改過頻。

佈局固態電池,保障行車安全

如何才能解決動力電池的安全隱患?短期來看,可以通過研發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來保障電池安全。但從長遠看,要保障電池的絕對安全,需要前瞻性的科學研究。

39起新能源汽車起火 車企搶補貼惹的禍!

從全球動力電池產業來看,中日韓顯然在液態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領域“三分天下”,但這種局面不久或將被打破。歐美國家已經開始佈局研發下一代固態電解質動力電池。由於固態電池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歐美相關企業或可一舉成名。歐陽明高認為,綜合考慮電池成本和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建議我國應該短期採用液態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下一步向固態電池方向發展,從根本上解決電解液燃燒的問題。

除提高技術水平外,保障動力電池安全需要國家監管。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表示,工信部將加快實施新能源汽車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並配合相關部門建立新能源汽車召回等制度,以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安全監管。

39起新能源汽車起火 車企搶補貼惹的禍!

羅俊傑提出了三項管理措施:第一,要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專項排查,發揮新能源汽車監控平臺的作用,完善安全預警機制,確保安全隱患及時消除,保障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運行。第二,要健全新能源汽車安全標準規範體系,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發佈實施,健全充電設施的安全標準,完善充電設施的建設、運營、維護等環節的技術和操作規範。第三,要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配合有關部門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保險、消防救援、年檢、產品召回等制度,督促生產企業提高售後服務的保障能力建設,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運行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