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首座人行天橋垂直電梯運營 市民直呼方便

武漢首座人行天橋垂直電梯運營 市民直呼方便

在武漢市江漢區

唐家墩路、馬場角路和香港路的岔路口

馬場路人行天橋矗立路口上方

自從去年年底開通以來

馬場路人行天橋一直備受人們關注

因為它的建設方便人車分流

緩解路段交通堵塞

也因為

這是武漢首座擁有垂直電梯的人行天橋

長江日報記者今年5月份曾報道過“天橋開通半年,垂直電梯一直‘閉門謝客‘“,近日卻發現,垂直電梯已經投入使用。

電梯運轉情況如何?

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未來會不會在武漢繼續推廣?

帶著上述問題,長江日報記者現場探訪。

武漢首座人行天橋垂直電梯運營 市民直呼方便

市民嚐鮮

乘電梯20秒可上到橋面

馬場路人行天橋有兩部垂直電梯,分別位於唐家墩路與馬場角路交叉的東、西路口。電梯外框採用全透明玻璃,內部為封閉式,每臺電梯載重1噸,限乘坐10人。

9月5日上午9時,65歲的楊翠芬拉著小拖車從馬場路鑫馬場菜市場走出,準備走回香港路的家中。車裡裝滿了老人購買的蔬菜。

走到馬場路人行天橋下,老人搭乘電梯,按下上行按鈕,等待,坐上電梯,經過20秒,來到橋面。在電梯沒有開通前,她拉著裝有蔬菜的小車上橋需要2分鐘。

“如果單靠自己拖車,需要拖一會歇一會,現在動動手指乘坐電梯很方便。”老人開心地說。

從9時至9時15分,有7名行人乘坐垂直電梯上下馬場路人行天橋,其中不乏推著嬰兒車的母親,方便是大家共同的心聲。

15分鐘的現場觀察中,記者發現,步行上下天橋的市民仍是多數,達到15名。

他們不乘坐垂直電梯的原因主要分為兩類,一類上班族希望通過行走鍛鍊身體,另一類則是不清楚電梯已經正式投入運營。

市民介紹,電梯在夜間使用率更高,住在附近的人們總會三五成群到唐家墩路上的街心公園鍛鍊身體。

“這裡小區、學校、商場密集,垂直電梯還是方便了不少人,特別是殘疾人和老年人。”一位市民說。

長江日報記者從江漢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獲悉,該電梯由武漢地產集團建設,經過1個月的試運行,已於今年8月底通過竣工驗收,目前由江漢區城管委道路橋樑管理中心負責運營和維護。

根據人流量的出行需求,電梯運行時間為上午7:00至12:00,下午15:00至21:00。

為確保電梯運營安全,該委安排職工參加培訓取得了特種設備管理的相應證書,專職負責電梯管理,並設立監控室,全時段監控電梯使用情況,及時發現、處理突發情況。

然而,記者發現,現在僅有馬場路路口的電梯正常運行,另一部電梯則“閉門謝客”。

在該電梯的大門上,江漢區城管委城市道路橋樑管理中心張貼有公告稱,由於遭到人為破壞,電梯將進行維護。

撥打垂直電梯旁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立刻接聽,並表示由於轎廂頂部玻璃遭人為破壞,目前電梯正在維修,維修時間約2周,“希望廣大市民愛護電梯,方便他人使用。”

武漢首座人行天橋垂直電梯運營 市民直呼方便

繼續推廣

今年兩座人行天橋將加裝電梯

垂直電梯的使用,是否杜絕了行人橫穿馬路情況?記者觀察發現,天橋下,橫穿馬路的行為依舊存在。

“還是走下面更快,畢竟乘坐電梯需要時間”“天氣還有些熱,橋下面更蔭涼”,採訪中,有人說出了自己橫穿馬路的原因。但是有橫穿馬路的行人也表示,如遇惡劣天氣,還是會搭乘垂直電梯通過人行天橋過馬路。

“橫穿馬路的行人還是比原來要少多了,畢竟上下人行天橋可以乘坐電梯,不費力。”周邊店鋪的經營者說出了自己的觀感。

人行天橋配備維護運營成本如何?江漢區城管委表示,垂直電梯運行時間有限,需要更多觀察,詳細研究才能確定。

相關負責人透露,為了方便市民過街,江漢區城管委今年還規劃在航空路人行天橋和萬松園橫路人行天橋等兩處加裝垂直電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