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一條的實體店在上海正式開幕,三店同開。這是內容創業大潮以來,一條的又一次堅定轉身,做內容,做電商,現在他們的目標是廣袤的新零售市場。

四年來,一條每天報道美好的生活方式,採訪了全球1000多位頂尖設計師、建築師、藝術家、作家、匠人……每一個故事都經過實地探訪。一條把自己的電商定位為“中產階級生活美學電商平臺”。去年,一條全年電商收入6億元,預計今年將達到20億元。

幾天前,在公號的推文中,一條宣告線下實體店即將開幕,他們寫下“這個生活美學體驗空間,讓我們一同品味好咖啡、好故事、好物品帶來的愉悅。”而這背後,因為從沒涉足過線下,更多是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第一個店面的設計稿,前前後後修改了30多次。

如今的一條,左手內容,右手電商,放眼未來是要開100家線下店的雄心壯志。時隔一年,新榜再次對話一條創始人徐滬生,聊了聊這場“走向線下”的創業故事。

創業四年,3500萬用戶

免不了的是倦怠感

一條最為人熟知的是兩個公眾號“一條”和“美食臺”,目前擁有約3500萬用戶。

隨著線上流量趨於飽和,過去這段時間,“一條”新媒體的粉絲數基本持平,徐滬生告訴我們,今年閱讀數有明顯提升。

一條的電商客單價超過500元,全年復購率50%以上,超過一半的購買來自App。今年,除電商收入外 ,還有1億多廣告收入。

創業四年,一條從當初只有18人的初創團隊,迅速發展至擁有600人的規模。其中,內容100人,電商近300人,技術和產品200人。線下每家店25人左右。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上海新天地的LuOne凱德晶萃廣場店

新榜:三店同開,記得和之前承諾的開店時間,推遲了約4個多月,這裡面發生了什麼故事嗎?是否遇到了比較棘手和意想不到的問題?

徐滬生:是商場推遲了開業時間。不過對於我們來說是好事,不然,就要跳票了。所以我們的運氣還是不錯的,想什麼來什麼。

新榜:2016年,打算做電商的時候,你有提到把自己歸零,現在線下店開業了,未來還要投入更多門店,從平臺電商到線下門店,這次算又一次歸零嗎?

徐滬生:每一次轉型,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歸零,就是不要過度依賴過去的優勢。我們開始做電商的時候,就要做一個平臺,而不是什麼“自媒體電商”。對於我個人來說,技術問題、產品問題,都是我從來沒有碰到的。

今天,線下店的生意怎麼做,也是團隊沒有經驗的,當然要歸零、學習。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徐滬生


新榜:你多次談到自己是文科生出身,一條的主要創始團隊是傳統媒體出來的,從做媒體轉型做電商,再到轉型開實體店,這個過程中如何實現團隊的轉型?團隊內部有什麼樣的磨合、衝突和變化?

徐滬生:一個內容公司轉型電商,並不是讓做內容的人去做電商。你要組建專業的電商團隊、技術團隊。我們負責電商的合夥人蔡明,就是中國最早的電商公司易趣的第一代VP。

團隊的磨合,最主要的不是讓內容團隊懂電商,而是要讓電商和技術團隊,明白一條的標準、調性,讓理科生們理解一個“生活方式公司”的願景。

內容團隊做的是選題,電商團隊做的是選品,背後是同一個標準,同一個生活方式。

比如,我們的電商部門有自己的編輯團隊、攝影團隊,這些人一開始都是由媒體出身的高管手把手訓練出來的,然後再讓他們獨立運作。

但是我幾乎不記得過程中有什麼重大的衝突,也許是因為我們倡導的那種生活方式,大家也很容易理解,也很喜歡。有的碼農,在一條呆久了,也學會了手衝咖啡、泡茶。

我們大概是文科生和理科生融合得最好的那種公司了。文科生學會了理科生的任務管理,理科生學會了文科生的堅持自我。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新榜:一條創業至今,在公司管理上,你怎麼維持團隊的活力和創業激情?會不會有倦怠感?如果有怎麼解決?

徐滬生:創業是非常消耗人的。不過,我們一次次轉型,就有新的合夥人、CTO、運營總監、產品總監、BD總監的加入,一波波的強人頂上來。電商起來了,內容的壓力就小一些,就可以去做一些優化、調整。

倦怠感,我想也是免不了的。但是有時候想想,自己做的事情,也還有一點意義。這一點,可能讓我們相對超脫一點,人生苦短,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最大的挑戰

就是從來沒有開過店

線上流量越來越貴,已經成為互聯網創業者的共識。為什麼要把故事瞄準線下實體店?徐滬生說首先是因為線上的獲客成本太高了。

去年底到今年初,他們面臨兩個選擇:幾個億,去砸推廣,還是去開店?

《外灘畫報》主編出身的徐滬生看來,一條要的是優質用戶,而中國並沒有什麼高端用戶聚集的平臺和渠道,都是大眾化的平臺、或者娛樂搞笑內容的聚合平臺,不適合一條去做投放。

我們選擇了開店。幾個億下去,有了100個店,你可以開6年、10年。幾個億砸廣告,半年就砸完了,效果如何還很難說。”徐滬生說。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上海浦東的LCM置匯旭輝廣場店

“一條”的核心是生活方式,做電商以來瞄準的也是“中產階層”,線下的shopping mall是中產人群最大的流量入口。徐滬生認為,這也許是下一波最大的流量紅利。從線下獲客,成本遠遠低於線上,而且更加精準,復購也一定會高很多。

新榜:這次轉型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徐滬生: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從來沒有開過店。

從選址、設計、施工、陳列、庫存管理、店員招聘培訓,都要從頭學起。

第一個店面的設計稿,前前後後修改了30多次。第一次和設計師開會,我就說,千萬不能你們的設計很好,我的店生意很差……不過,我們和建築師、設計師的溝通還是比較順利的,畢竟我們拍過幾乎中國所有一線的建築師,對於設計師們的工作還是比較瞭解的。當我們提出設計要隱藏起來,不要給商品打追光燈,顯得過於高級,設計師們也是喜歡這些理念的。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我們拍攝過很多日本、北歐的買手店和集合店,對於他們的一些理念,我們是比較認同的,這次在自己的空間裡實踐了一把。可以說,關於開店的理念本身,我們已經有了一些認知上的儲備。

我們的技術系統已經比較成熟,供應商的反應也非常熱烈,沒有一家不願意入駐的。這方面的挑戰相對小一些,雖然工作量巨大。開店前一晚,我們的產品和技術團隊還在店裡折騰。

新榜:線下空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把10萬件商品都擺出來,那麼篩選的標準是什麼?

徐滬生:一方面,我們是根據線上的銷售數據,精選出幾千件熱賣的商品。我們也會有一些只適合線下銷售的產品(比如單價特別低的文具、食品等)。另一方面,一些不適合線下銷售的產品,體積特別大的產品,我們也不放到線下。

我們線上線下的選品標準,總體上差異不大。線下會更偏日用、家居一些。珠寶首飾、運動器具之類,目前就沒有放。

咖啡和圖書,我們就會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新榜:最近看到一條在招聘空間陳列師,一條線下實體店招店長、導購或者店員的標準是什麼?

徐滬生:我們希望他們對於一條所倡導的生活方式是認同的、喜歡的。我們也希望他們對於新零售,有學習熱情的,他們加入的是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而不是傳統零售公司。

我第一次和店員做培訓的時候,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今天的客人和過去的客人,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他們紛紛舉手,說了自己的體會。我說:都不是。今天的客人,和過去的客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們的口袋裡有一個手機,手機裡有個微信,有微信支付、支付寶。——這就是我們的模式最特別之處,所以,你在一條做店員,和過去在別的地方做店員,是非常不同的。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新榜:實體店更講究銷售體驗,“一條”線下空間未來在整個一條的生態裡的定位是什麼?進軍線下之後,線上內容扮演的角色會有變化嗎?

徐滬生:一條的線下空間,會是一條電商最重要的獲客渠道。我們未來要開100家店。對於新零售,我們是all in的,不是去試試水。當然,線下空間也會是一個主要的銷售渠道,我們不希望它只獲客,本身不賺錢。

進軍線下,是為了線上線下打通。線下的用戶,只要在店裡體驗了一條的商品,掃了小程序,或者下載了我們的App,就會變成我們的線上用戶。他可以在家裡高頻地下單。

我們也會把自己的幾千萬用戶,往線下導流,把我們的內容(比如講座、展覽)搬到線下,這也是很受商場歡迎的。

有了線下空間,我們的內容團隊,也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內容團隊做不了電商,但是他們手裡有上千個名人、設計師、職人、作家、藝術家的資源,我們另外一個頻道“美食臺”的團隊,對於各地的食材、物產,也非常熟悉。一旦放到線下,把它們變成展覽、專題,會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優勢。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新榜:還有很多其它的生活方式類的實體店,在你看來,一條的實體店最大的特色在哪?

徐滬生:我們是中國第一代大型生活集合店。我們匯聚了2000多個良品品牌,一半國內,一半海外。

Muji、Ikea賣的是自制產品,我們是買手製,只不過我們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生活買手店,不像過去的一些買手小店,它們比較個性化,主要是賣設計。我們賣的是生活。我們店裡最多的還是日用良品。

另外,我們是從線上往線下走的,是新零售,我們的模式和傳統實體店完全不同的。我就是開一家店,也得要有200人的技術產品團隊做支持,要有一套完整的基於移動端的系統。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未來三年

希望從線下獲得1000萬購買用戶

未來,對線下渠道和線上渠道的銷售比例,徐滬生的期待是1:3或1:4,線下如果做20億,應該可以帶來60、80億的線上銷售。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上海莘莊的仲盛世界商城店

去年,在新榜大會的圓桌環節,聊到未來走向線下,徐滬生保守地說“就算線下店盈利只打平,也能從線下帶來流量”

作為一個做雜誌出身的人,徐滬生始終強調,他們是雜誌模式,不是日報模式——“一份高端雜誌的發行量可以是日報的十分之一、幾十分之一,但是收入、利潤,可以遠遠超過很多日報——因為它的用戶價值更高。

對於流量、用戶,他說自己不會只求數量,而是更看重質量。

新榜:你對未來線下空間能帶來的流量預期是什麼樣的?

徐滬生:從最小的一點來說吧:客人到了店裡面,什麼也沒買,但是送你一杯咖啡,關注一下一條的微信?下載一個App好不好?到了店裡,這些手段就比較多,轉化率極高。因為他已經到了我們的店,摸到了我們的商品,看到了我們的視頻。我還可以每週都搞講座,做職人作品展覽,去吸引人流。

100個店,一年,微信粉絲增加1000萬,問題不大。這就值回一兩個億了。3年、5年下來,可以再增幾千萬讀者。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下載一個App的成本,現在也不便宜了,更不要說高客單價的電商購買用戶了。在線下,讓用戶掃小程序二維碼、下載App,轉化率會比線上高很多。就像你在網上看到星巴克的廣告,你不太會去點擊、關注、下載,但是如果你已經到了星巴克的店裡,就非常容易做這些動作了,只要給你一點折扣、新人券就可以了,成本會變得非常低。

而且shopping mall本身,已經把用戶篩選過一遍了。沒有消費力的人群,也不會進到那些商場。

未來兩三年,我們希望從線下獲得一千萬以上的購買用戶。

新榜:一條的線下銷售如何和線上優勢結合?會創新什麼樣的模式?

徐滬生:舉個例子,我們的每個商品旁邊都有二維碼,微信掃碼,就可以閱讀商品詳情。這些商品故事,我們自己寫、自己拍,已經積累了幾萬篇。客人可以回家去再慢慢讀,在家裡下單。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電子價籤


這等於解決了零售最後一環的難題:商品解釋。過去是靠營業員嘴巴說,靠客人自己對商品的瞭解,或者乾脆就只是對品牌的信任。今天,我們的客人,可以自己瞭解每個商品的故事、功能、是否適合自己,再決定是否購買。

設計品牌、良品品牌,過去是一個很小眾的圈子在消費的,只有少數人知道、用過。大眾並不瞭解這些品牌,但是看到實物,看到故事、詳情介紹,他們也可以變成一個購物達人、生活家。

新榜:在電商平臺上,一條的口號是精選全球10萬件生活良品,這些選品的標準是什麼?在消費降級的趨勢下,一條所倡導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你怎麼理解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以及輿論風向的轉變?

徐滬生:我們選品有幾條標準:1. 顏值高,有設計感。2. 品質最好。3. 性價比高。4. 日用。

這些商品,其實大多數都早就進了中國,只是過去的銷售渠道非常少,大眾接觸不到。我們把它們聚合在一起,把它們的故事說清楚。現在又在線下把它們聚在一起,變成一個真正具有生活美學意義的集合空間。

把消費降低說成是趨勢,這是混淆概念。趨勢一定是消費升級。中國的中產階層、年輕一代城市消費者,正在崛起,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這個趨勢剛剛開始,不可能倒退回去,除非經濟崩潰。

只不過,就算富裕成美國那樣,平民的廉價產品的消費,也照樣會是一個超級巨大的市場。今天有人以一種極致的方式,抓住了被遺忘了的中國的廉價品消費市場,這不能說明社會趨勢上是在消費降級,你可以說它是一個創業趨勢。

至於說中國的中產階級,活得很辛苦,很多地方還非常節約,這也不能代表消費降級,全世界的中產階級都活得很辛苦的,在很多地方也都很節約的。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新榜:一條會做自有品牌嗎?是否設想過成為中國的無印良品?

徐滬生:

短期內不會做自制產品。因為我們平臺上銷售的,都是全世界最好的設計產品。我不覺得我們現在有能力去做出日本百年手工皂、肯尼迪生前最愛用的香水、全球最好的無線耳機、德國最好的高壓鍋、美國最好的天然植物洗衣液、最好吃的水果……

一條將來也許會和中外最好的設計師們,一起合作開發產品。

也許,我們會在中國做各地物產的整理工作,全國有330多個地級地區,每個地區發掘幾十個獨一無二的傳統物產,就是上萬件良品了。

只有這些事情,一條會有很大的熱情去做,去推動中國設計力量的發展,推動地方工藝的復興。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線下店對標無印良品和宜家

去年,在新榜的專訪中,徐滬生曾說,對於做內容的來說,微信提供了一個非常獨特的保護牆:不會做內容的人家,哪怕再有錢,再紅,也玩不轉微信。

從最初的微信公眾號,到開發自己的電商 App和小程序,再到線下,一條的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他解釋,用戶在店裡關注他們的公眾號後,如果一條沒有好看的內容,用戶關注的意願、訪問的頻次,就會差很多。“我也不會關注無印良品的微信——除非我可以直接在它們的微信上下單買東西。”

新榜:文科生創業往往伴隨著情懷,你怎麼看待和權衡情懷和公司管理、商業變現之間的關係?

徐滬生:既然是拿人家投資創業,就一定要談商業變現。不能拿別人的錢,做自己的情懷。估值和價值,還是可以平衡的。

我們的管理,雖然一直沒有什麼KPI,但還是比較嚴格的,最重視團隊合作。太過自我的人,在我們這裡是生存不了的。

文化型的公司,弄得不好就會一團散沙。磨合得好,就有一個比較有趣的企業文化,每個人都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公司為榮。

新榜:管理這麼大的團隊和公司,對你而言,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徐滬生:公司人越多,最大的壓力,倒不是擔心團隊沒有創新熱情,而是自己越來越不能盲動,不能犯大錯。

人越多,越要聚焦,深耕,沉著一點,笨一點,不要跟風。好在我們所在的這個市場足夠巨大。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新榜:你自己對你們所倡導的“日用之美” 怎麼理解?

徐滬生:我們希望強調“日用”的良品,而不是小眾化的設計。就像我們的視頻,雖然也很美,內容是建築、設計、電影、藝術,但是我們希望受過教育的大眾,都能看得懂、喜歡看。我們不是拍給小圈子看的。

對標的話,這一類的公司,小一點的話,我們願意自己像無印良品;大一點,我們願意自己是宜家。

新榜:你玩抖音嗎?怎麼看待今天火爆的15秒短視頻,比如抖音視頻的全民狂歡?

徐滬生:不玩。我們試過剪了一些視頻放到抖音上去,很快就放棄了。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新榜:你覺得新媒體廣告業務的天花板已經到了嗎?

徐滬生:一個微信號,和過去的一本雜誌相比,它沒有過去那種“硬廣告”的形式(整版廣告、15秒貼片等)。

手機屏幕太小了,你的內容條數太少了。除非你是今日頭條、愛奇藝,有海量信息,才可以接大量的硬廣,做分發。

過去,一本最頂尖的時尚雜誌,廣告一年可以做幾億,一個集團辦幾本成功雜誌,每份雜誌實際發行量不過十來萬份,它的營收、利潤可以非常高。今天的微信號似乎做不到這一點,哪怕你的用戶有幾千萬。

另一方面,內容的優劣,變得沒有太大區別。一個優質原創號,比一個營銷號,廣告溢價不會超過20%。

我們轉型電商,就是直接把這些優質的用戶,變成商品的購買用戶,自己去實現十倍、百倍的溢價。營銷號粉絲再多,賣東西,賣不了我的百分之一。

但是,我還是相信,廣告主的投放習慣,會漸漸發生變化。優質內容、優質用戶,會日益受到重視,得到足夠的溢價。很簡單,因為這些用戶的購買力更高,廣告主當然應該付更高的價錢。

快問快答


新榜:最近看的一本書是什麼?

徐滬生:《米沃什詩集》

新榜:當下正在聽什麼音樂?

徐滬生:《白銀飯店》

新榜:只能給大家推薦一款線下店的產品,你會推薦大家買什麼?

徐滬生:kiki臺灣手工拌麵,舒淇和她的朋友創辦的品牌。它家的蔥油拌麵很好吃,三分鐘就可以做好。

新榜:一句話和徐達內介紹下一條線下店?

徐滬生:一條的生活集合店,把中國和日本這方面大概50年的差距,縮短了10年。

新榜:一條什麼時候上市?

徐滬生: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一條”徐滬生:什麼時候上市?開到100家店的時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