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文化研學:西湖

8月5日六點帶著激動又忐忑的心情來到杭州城戰火車站,到達集合地點時發現沒找到車,打電話也聯繫不上導遊,瞬時慌了,不過最終還是找到了小鐘和小凡兩位美女導遊,兩位美女在接下來幾天的研學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研學服務。由於有些老師還沒到,導遊就先帶我們遊了一遍西湖。

西湖名氣太大了,蘇東坡與西湖,白居易與西湖,白娘子與西湖等等有很多的故事。蘇堤留給我的印象比較深,為什麼叫蘇堤呢?蘇東坡兩次在杭州任知州時,為治理水患多次疏通西湖,把挖出來的淤泥堆積成連通西湖南北長堤,一方面解決淤泥無處堆放的問題,一方面解決了南北聯繫不便的問題,杭州人民為紀念蘇東坡把長堤起名為蘇堤。

關於西湖有很多的詩詞佳句。當時在斷橋處我們看到了一池的荷花,“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首詩一下子湧入了我的腦海。此外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等詩詞都是一股腦湧進腦海裡。而且,西湖給我的感覺是我可以這麼近距離的接近它,它就在我手邊,我腳下,我們沒有距離,人與自然如此的接近!西湖,真是一塊寶地,設計者真的太懂西湖了。西湖讓我時刻留戀著它的自然美景,又不斷領悟著它深厚的人文底蘊。

西湖有十景: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雷鋒夕照,南屏晚鐘。這十景其實不是十個地方,而是反映不同時刻,不同季節,不同地點的十個景色。

錢塘文化研學:西湖

西湖遙感影像圖

我們坐船一路欣賞西湖的景色,當時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潭映月,雖然不是晚上沒看到月亮,但是當湖心看到三個石塔感覺很熟悉,是不是在哪見過呢?

錢塘文化研學:西湖

湖心石塔


錢塘文化研學:西湖

一元人民幣背面的西湖美景

西湖的雷峰塔和保俶塔也是很有名的,當地人有“雷鋒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說法。

錢塘文化研學:西湖

雷峰塔


錢塘文化研學:西湖

保俶塔


西湖這麼美,那它是怎樣形成的?對於西湖的成因有許多說法,被大多數人接受的一種說法是這樣的:西湖是一個潟湖,至少距今兩千多年前,西湖還是一個淺海灣,海水攜帶的泥沙不斷沉積,形成沙壩,最終將海水截斷,內側的海水就形成了一個湖。這種現象在地質學上稱為“瀉湖”。起初,瀉湖還隨著潮水出沒。後來,經過勞動人民多次築海塘阻攔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我們用下面一組題來解釋潟(xi)湖的成因。

(安徽淮北市二模)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能較客觀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狀況。沙壩是由波浪攜帶泥沙堆積而成的一種狹長的、與海岸線平行的堆積體,沙壩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與大海相連。下圖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國東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模式圖,圖中a、b為三角洲。據此完成下列1-3題。

錢塘文化研學:西湖

1.圖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A.風力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 B. 河流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

C.風力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 D. 河流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

2.全新世該地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過程中,海平面相對於陸地

A.呈上升趨勢 B.基本穩定 C.呈下降趨勢 D.反覆升降

3.如此後海平面顯著下降,則圖中

A.沙壩向陸地方向推移 B. 潟湖的鹽度逐漸降低

C.沙壩向海洋方向推移 D. 潟湖受侵蝕水深增大

1.根據資料“潟湖由沙壩與海水隔離,有潮汐通道與大海相連”,可以看出b處有潮汐形成。因其位於沙壩的潟湖一側,向潟湖內側輻散開,應主要是漲潮時帶來的泥沙堆積形成,排除AB;a處是河流入海口,流水沉積而成。沼澤處多水,土壤溼重,不可能由風力堆積形成。所以選D

2.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圖中,可看到沼澤沉積和潟湖沉積已經深入到外海底部,代表以前那裡是沼澤,然後是潟湖(古海水的遺留),由於海平面上升使這些區域被海水淹沒,沙壩向陸地方向推進,形成新的潟湖。各沉積序列層次明顯,沒有交錯,故其相對應狀態應該是海平面上升,而沒有呈反覆或穩定狀態。所以選A

3.關鍵詞“圖中”沙壩位置還會在當地不動,該沙壩已經在當地沉積穩定了;海平面下降,海水會遠離沙壩處,潟湖會成為封閉的湖泊,不會受侵蝕水深增大;而海水遠離潟湖海水不再入湖,潟湖的鹽度應該會逐漸降低。故選B。

看完之後是不是對西湖的成因有所瞭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