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總監、副總裁爲什麼多是非採購出身?

有一個讀者來信,說他經歷了三家國內數一數二的製造企業,每一家的採購老闆都不是採購出身。到底老採購都哪裡去了?採購經理在國內沒有真正的晉升通道嗎?

這問題挺好。這幾年我接觸不少本土企業,也注意到這點。想來原因有如下幾點:

其一,採購這個職業在國內還比較年輕。在傳統的計劃經濟下,物資以國家調配為主,內部協調多於外部協調,作為公司對外的窗口,採購的地位就不高,做的其實是典型的"小採購",即圍繞訂單操作。因為是"小採購",所以就不能吸引有最優秀的人過去;因為是"小採購",沒有挑戰,所以也沒法鍛煉出一流的員工來。這解釋了為什麼採購領域較少出高級管理人才。特別對那些大型央企來說,合法合規歷來是採購的重頭戲,在"不求有功、只求無過"的大氛圍下,採購要做出突破性變革挺困難,而在維持現狀的過程中,很難培養出一流的高級管理人才。

其實美國也有同樣的問題。2001年前後我在美國讀商學院時,一位教授說,採購部門以前是(百無一用的)人的最後落腳點。言下之意是如果你做不了技術、做不了銷售、做不了生產,那就去做採購吧;如果你連採購也做不了,那就只好捲起鋪蓋,另尋高就。這跟美國公司以前流行的豎向集成、採購的地位低有關。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豎向集成解體、外包盛行的情況下,採購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為適應新的角色,採購不得不力求突變,同時也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不過話說回來,北美的採購管理,其實也就是在最近二三十年發展起來的。

其二,採購總監、副總裁這些高級職位,尤其是副總的職位,是領導職位,更重要的是領導力,而不是專業能力。在專業能力上,不同職能要求不同;在領導力上,各個職能的要求都差不多。這也是為什麼一個技術或財務背景的領導完全可以管理採購部門,但如果讓他去做採購員的工作則不一定勝任。奧巴馬沒當過一天兵,但可以做美國三軍總司令,也是這個道理。就這點而言,中美公司之間沒什麼區別。此外,這些高級管理人員,到崗位上,學習上三幾個月,其實也很快可以入門。我自己給一些這樣的高級管理者做過入門培訓,他們一點就通,一兩天下來就能完全入門。他們做上三兩年,完全可以成為採購領域的內行。對我們來說,不要有成見,也不要唯出身論。

其三,就職業發展來說,不要一條道走到底。社會發展變化這麼快,終生職業幾乎不再存在。職業生涯起步時,年紀輕輕,多做幾個職業、多接觸些相關的職能,對職業發展大有裨益。有了一定的廣度後,再選定一個職業,深耕細作,成為那個領域的頂尖好手。這就如讀博士,剛開始的一兩年是"博",即廣泛獵取相關領域的知識,然後選定題目,就很小的一點做出突破來。在北美,有些巨無霸公司有職位輪換的做法,就是出於同樣的目的。這些公司一般有多個事業部、地域上分散、產品的技術或複雜度高,多職能的跨部門協作是重要的工作方式。通過輪崗,管理者能更好地理解相關職能部門如何運作,為他們承擔更高的管理職責奠定基礎。但這類公司輪崗的缺點是淺嘗輒止,沒法在某個領域內成為行家裡手,很難做出實質性的突破,所以也備受詬病。

講完了這些,再回到這讀者的相關問題:那麼老採購都上哪兒去了?你說呢?

熱門推薦(點擊標題閱讀):

1、中國600億美元反擊來了!9月24日多種被動元件、閃存卡加徵關稅!

2、特朗普擬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稅,涉及近一半出口產品

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深度報道電子產業供應鏈

分享最及時前沿商情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