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科學家|揭祕「城市大腦」背後的視覺黑科技創造者華先勝

阿里科学家|揭秘“城市大脑”背后的视觉黑科技创造者华先胜

9月19日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正式發佈了杭州城市大腦2.0,城市大腦已成為杭州新的基礎設施,一年管轄範圍擴大28倍。

杭州市公安局局長金志表示:“‘城市大腦’的嘗試,讓我們看到了雲計算與大數據在城市管理上的巨大能量和廣闊前景。”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認為,杭州城市大腦用更少的資源解決了更多的交通需求。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揭秘下“城市大腦”背後的男人之一——華先勝,阿里科學家、城市大腦人工智能負責人、被業界公認為“視覺識別和視覺搜索領域的國際級權威學者”。

阿里科学家|揭秘“城市大脑”背后的视觉黑科技创造者华先胜

在周圍同事中,華先勝被尊稱為“華老師”,這自然與他的“頭銜s(s指複數)”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有關。

華先勝有很多頭銜。在一篇報道中,他的頭銜包括: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傑出科學家、2008年MIT TR35大獎獲得者(全球35位35歲以下的傑出青年創新人物),他還曾擔任ACM Multimedia大會的程序委員會主席及將擔任2020該大會的聯席主席,並被業界公認為“視覺識別和視覺搜索領域的國際級權威學者”。

ET城市大腦的視覺計算項目,就是華先勝帶領做的項目。因華先勝而慕名加入阿里雲的人,比他的頭銜還要多。陳靜遠就是其中之一,這位90後計算機博士說,她選擇加入阿里雲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ET城市大腦;第二,仰慕華先勝的團隊。

只有實現用戶價值,才算真正的成功

01

IEEE向華先勝頒發院士資格時,評價他“為多媒體內容分析和圖像搜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他在圖像搜索方面的努力,已經持續了近二十年。

在最近的一次內部分享中,華先勝把自己目前的人生分為了三段。北京大學十年寒窗苦讀後,他在2001年獲得了北大應用數學系的博士學位。之後,他在微軟一呆就是14年。他先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九年“寫論文、做技術轉化”的日子,寫了200篇以上的論文。

“後來覺得有點迷茫,因為你一旦把論文寫到100篇的時候,你就麻木了;到200多篇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到底寫過多少論文。”華先勝在一次內部分享中,回憶了他當時的一個職業轉身,當然還是在微軟內部,他去做產品,為必應做圖片搜索引擎。

這段經歷,奠定了他在圖片搜索領域的深厚基礎。他需要再深入一些去研究做產品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又去了微軟美國研究院。

這是一個很多人來了都不想走的地方。華先勝又潛下心來,又寫了兩年多的代碼,寫了一套系統做圖象識別,做任意物品的圖像識別。

實驗室的成果和論文帶來的成就感沒能滿足他,有很多想法也無法實現。華先勝說,成功的定義有很多種,但對他而言,只有實現用戶的價值才是真正的成功。

2015年,阿里在尋找做圖片搜索的專家,華先勝進入了阿里的視野。這是後來手機淘寶上“拍立淘”技術誕生的前奏,也拉開了阿里在圖像、視覺技術的跨越。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02

比華先勝的頭銜和追隨者更多的,是他所支持的衢州城市大腦的黑科技。

衢州城市大腦“漸進式視頻搜索引擎”系統上線後,成功幫助老百姓找回了被盜的財物,發現了破壞國家水利風景區自然環境的事件,尋回了走失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從保護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城市環境等多個角度,將衢州社會基層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體現了阿里雲城市大腦在全球領先的視覺計算力,讓“只管看的眼睛”變成了“會思考的大腦”,堪稱傳奇。

“在現實場景中,視覺識別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最重要的是,類似系統的啟用會拯救很多生命,這是城市數據價值的體現。”華先勝說。

這也是近兩年,華先勝經常問自己和身邊的問題:從上帝視角俯瞰一個城市,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數據,最大的數據是視覺數據,視頻、圖像數據每天在積累,那麼價值究竟在哪裡?

阿里雲的ET城市大腦,首先架建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同一根杆子上紅綠燈和攝像頭的距離”之間的橋樑。2017年在蕭山,首次打通了交通和救護車急救點的數據系統,一旦急救點接到電話,城市大腦就會實時計算,自動調配沿線信號燈配時,為救護車規劃定製一路綠燈的生命線。

華先勝用ET城市大腦中的視覺識別技術,為“城市數據的價值究竟在哪裡”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更為城市治理、城市規劃和城市安全的改善與提升給出瞭解決之道。

華先勝成為支持ET城市大腦在杭州、衢州、蘇州,吉隆坡、澳門等城市落地,幫助城市管理者治理城市交通和安全問題的關鍵技術人物。日前,因他為衢州城市大腦所作出的貢獻,被授予“衢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無行業不AI

03

華先勝往往會在公開演講中以“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春天真到了麼”這個問題開頭。還沒等聽眾反應過來,他就會給出肯定的答案:“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比如深度學習技術)和強大的計算能力提升,還有激增的數據獲取能力,讓第三次人工智能的春天真的來了,而且這一次與前兩次很不同,我們已經看到實際結果了。”

不過,他總會在演講時補上一句:AI要深入行業,無行業不AI。

“從AI行業角度來講,AI的趨勢肯定是進入各行各業,包括企業、政府、教育等等各類機構。雖然有時候個人不會有太強的感受,但是人們總會直接或間接的與AI發生關係、產生聯繫。當然,也有很多場景,人們會直接體會到技術帶來的便利。”

無行業不AI,這句話其實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沒有哪個行業沒有AI, AI將給幾乎所有的行業帶來革新;第二個是沒有行業沒有AI,深入行業才能真正的把AI做實。”

不僅要實現商業價值,而且還要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因此,我們除了研發技術,還要構建技術的開放創新平臺。平臺要對外輸出,面向第三方的開發者、合作伙伴。阿里需要在提供城市大腦的多項能力的同時,還會去做底層異構計算平臺,賦能第三方,共同為ET城市大腦添磚加瓦,讓城市變得更加智能。

最終的目標是,用卓越的技術,打造堅實的產品,為客戶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華先勝說,未來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AI所帶來的全新體驗,在這其中,視覺技術有著更為廣泛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面對褒譽,他只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搞視覺識別的技術人”,與其他人相比,“只是自己的心力會更強一些”。

謙遜、淡定是華先勝兩個尤其明顯的標籤。

“人沒有必要焦慮,焦慮是沒有用的。” 華老師在被問及如何看待年輕技術人“當前普遍的焦慮狀態”時說,“與其焦慮,不如行動起來。增強心力,明確目標,正視壓力、疲勞和忙碌。很多問題一旦直視它、不必迴避它,反而它的力量就小了,自心的力量就強大了,問題就可能有解決方法了。”

做ET城市大腦的這兩年,華先勝感慨也多。如同所有的新事物一樣,都會面臨質疑。城市大腦提出初期,質疑聲一片。經過兩年多的摸索,終於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這個方向。城市大腦上線後,得到客戶明確的認可時,華先勝感慨萬分。他填了一首《如夢令》,感嘆“路遠又風高”,“何懼千山當道”。

一年多前,他還填了一首《鵲踏枝》,讚歎雲上智能帶來的變革:“天際層雲千百繞,雲眼尤在風中俏。”而云眼是當時他給他們所作的所有云上視覺智能技術和產品所取的一個總的名稱。

文 | 崔昊

阿里科学家|揭秘“城市大脑”背后的视觉黑科技创造者华先胜

DT時代 共創新知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阿里研究院

在這裡讀懂未來

阿里研究院微信公眾號:aliresearch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