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说的承负和佛教说的因果有这样三大区别!

如果要分析承负和因果的区别,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既“承负包含因果,但超越因果。”所以道经中有说因果。不过相信不少道教信众也注意到了,不少道教文章对信众也喜欢说因果,很少谈承负,这其中固然有因果恐吓性大好骗人的原因,更多的是不少人不理解承负。此处以因果和承负的区别来介绍道家的因果观念。

道教说的承负和佛教说的因果有这样三大区别!

一 不是自作自受

如果一个好人过得很惨,运气也很惨?迷信因果的人会说,他是上辈子作恶了。但对于现行承负的人来说,从来不是这样。因果给人的感觉是一条线,每个因果线都不交际,同时它穿越时空,不管你记不记得上辈子,都要惩罚你。

但承负好比是一个因果网,万事万物互相纠缠。这就好像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请问鱼儿何辜?“楚国亡猿,祸延林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这里的视角是整个世界,不是一个人,并且臆测他前世是一个大恶人,而是关系人和万物之间的互动。

所以当一个好人过的很惨,运气很差的时候,大家就不要随意污蔑这个人上辈子是坏人。同时也不要因此怀疑好人没好报,在小的善心也会引起承负,但也会被其他人的恶行影响,继而影响效果。我们能做的不止是抱怨好人没好报,还有我们自己做认为对的事情,而不是嘲笑“小孩才讲对错,成人只看输赢”,这样想的人多了,善行的回报就会变小,但恶行的果报会剧增!因为坏人多了,人就会越来越不宽容,越来越不知感恩,对仇人会越来越狠,故善行果报变小,但恶行果报会变大,长久如此,世风又会回归平稳。

道教说的承负和佛教说的因果有这样三大区别!

二 不是你一个人的

承负的观念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砍树后人晒死。在承负观念中,我们不仅受到除“我”以外的一切事物的影响,也受到前人对我们的影响。所以我们中国人讲究敬天法祖,讲究感恩,因为我们今天的很多优势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

在我们有神论者眼中,因果还有一层含义,前人除了留下看得到的东西,如直观的遗产、树木、情感、身体等等,也会给后人留下阴德等诸多好东西。如上文所说,当一个人身边恶人多的时候,他的善心回报不会是很大,其他的善报会报在他的后世子孙身上,帮助他的血脉。

道教说的承负和佛教说的因果有这样三大区别!

三 环保和承负

如同上文所说,承负看的是人和这个世界的互动,所以不会像佛教那样分什么有情众生,无情物什么的,以承负的视角看,不会忽略无情之物。这就好比先人把树砍光了,那么后代就得生活在沙漠中,饱受苦楚。同样我们也可以在此生保护环境,留给后代金山银山。

这非是杜撰,因承负观念道教特别重视保护自然。如大家可以观察是不是汉人佛教徒最爱搞放生?最早记载放生的,不是佛教经典,是道教经典《列子》。《列子·说符》:“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於 简子 , 简子 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 简子 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善!’

道教说的承负和佛教说的因果有这样三大区别!

(华夏传统的放生观念求的不是虚无缥缈的功德无量,是实实在在的环境保护,所以不会出现在市区放生毒蛇这类奇葩事。)

这里的放生说的是在冬天放生动物,因为冬天时兽类大多怀孕,好赶上春天生产,好在夏日食物众多的时节让幼崽快速长大,故此时放生野生动物,是有好处的。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说""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不得焚烧野田山林。""不得妄伐树木。"这一切都是环保,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不伤幼物,故动物可生生不息。道教的这一切环保理念都是为人,不是为什么地球,更不是为了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让野生动物有所养,有所依,让山林树木继续为我们造福,这种环保是最大的放生,如果把树都砍光了,把动物放到沙漠中,动物活得下来吗?

以上就是道教承负和佛教因果的区别。

想了解更多道教相关的玄学、文化、神秘故事,请关注全真道士梁兴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