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想要賺最多?你需要學大師這樣「擇時」!

A股上想要賺最多?你需要學大師這樣“擇時”!

這個話題有點顯得老生常談了,因為我們在講基金定投的時候講過,養老金該如何定投、子女教育該如何定投、買房購車該如何定投等等;在講基金組合投資的時候也講過,你是一個低風險承受者該如何構建組合、高風險承受者又該如何構建組合等等。

總而言之,就是投資一定要根據你個人的需求、風險偏好、財務狀況、投資期限、投資金額、年齡等等進行綜合決策。

A股上想要賺最多?你需要學大師這樣“擇時”!

當然普通股投資也不例外,費雪在第四章《買什麼:根據你的需要使用》,用比較大的篇幅寫了這件事。裡面還談到了投資大小公司的對比,這和我們此前講“大而穩”、“小而快”的公司有頗多相似之處。

另外,費雪在第五章《什麼時候買》中,也提到了買入時機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擇時”。這兩章有很多關聯,我想把這兩章融合在一起講,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火花。下面進入正文。

第四章的內容,是此前所有內容中,費雪最接地氣的一章了。裡面用很通俗易懂的語言描寫了,投資是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所以如果你不是金融從業人事,或者是靠投資生活的人,還是找一個靠譜的投資顧問比較好。

而且費雪告訴大家,那些每天脫離市場,只知道研究數字和模型的人,不是一個靠譜的投資顧問。另外,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美國的資管行業也確實是魚龍混雜,持證的分析師本來就少,做分析師的門檻太低。

這些咱們不多說,繼續說為什麼投資要按需求而定,費雪用了幾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來說明:

1.比如一個擁有50萬美元資產,沒有子女的寡婦,她可能就得把資金投入到更加保守的股票中,就比如文中提到的:杜邦、陶氏化學、IBM這種公司。

2.比如一個擁有100萬美元,有三個子女的寡婦,她可能就會把15%的錢拿出來,投資那些謹慎選出來的年輕的小公司,另外85%投資到保守的大公司中。

3.再比如一個已婚的,有兩個孩子的商業人士,擁有40萬美元資金,然後每年能攢1萬美元。這樣他就可以把40萬投到保守型成長股裡面,把每年攢的1萬美元投資到高風險/回報的股票中。

可見,你的財務狀況、家庭狀況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你的投資策略,用多少比例投到保守型資產裡,多少比例投到高風險/收益資產裡。

我在文中還讀出了這樣一層意思,我在前面的《“小而快”和“大而穩”你會選擇哪一個?》中也有闡述類似的觀點,費雪也同樣認為,從更長的投資週期來看,保守型的大公司的投資收益,要好於投資那些年輕的高成長的小公司。

他舉例說,像陶氏化學這樣的大公司,每年的股息率有2.5%,投資十年下來,每一年的分紅也能拿到8%-9%,總體來說這個收益是很可觀的。然後他又說,很多小公司,總銷售額從一開始的100萬美元,幾年內增加到600、700萬美元,比如一家名叫安派克斯的小公司,其股價在4年內上漲了7倍。

但是費雪話鋒一轉,對於投資技巧熟練的玩家,投資年輕的小企業確實可以帶來更高的收益,但是一旦犯一次錯誤,這個代價是難以承受的,甚至會損失掉所有資金。

費雪這句話可不是危言聳聽,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如果一家企業不再具備投資價值,他的價格很有可能從幾十、幾百塊錢,跌到幾毛錢、甚至幾分錢。即使是A股,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從15年的高點算下來,從30、40塊錢,跌到幾塊錢的有很多。

可見,買小公司,就得做好這種心理準備,投資者永遠要記得,衡量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係。小公司在盈利穩定性上,以及對抗風險和經濟週期方面,都遠遠不及大公司。而且在目前這個經濟大背景下,我認為資本繼續向大型企業集中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這一點從近兩年大型國企的盈利增速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反觀代表著朝氣與活力的中小創企業,不僅增速上明顯低於前幾年,而且還落後於大型國企了。

買年輕的、高速成長的企業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一定要在經濟週期向上的時候購買,這一點我們在前面課程中就有闡述,經濟形勢向好的時候,小企業的業績彈性會更高。所以經濟形勢向好,是購買年輕的、高速成長企業的前提條件,另外還需要確認一點——你是否具有擇時方面的優勢?

關於“擇時”,我認為市場上對其理解過於狹隘了,試問:像巴菲特那樣,購買安全邊際高的優質股票,就不是一種擇時嗎?要知道,在市場有效下,價格不會一直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否則市場就失去價值發現的功能了。

“宏觀經濟學之父”凱恩斯也沒有直接否定擇時的意義,他雖然在其手稿中承認,自己在過去十幾年,並沒有發現自己具備擇時方面的優勢,但是他並未否則擇時的意義。成長股投資大師費雪也沒有否認擇時的意義,他說:

買入正確的股票,並長時間的持有,通常會產生一定的利潤。然而,為了儘可能產生最大利潤,必須要考慮一下對時間的選擇。

這裡,他就提到了“擇時”的意義。但是很明顯,他也沒有找到更好的擇時辦法,只是說了一些當時的金融圈,都在致力於“準確的預測市場”這件事。他認為,在浩如煙海的經濟數據中,試圖精確的掌握即將到來的商業趨勢是很愚蠢的。

但是他並未把話說死,他說:利用電子計算機處理錯綜複雜的數據,在未來的某個時間,人們可能會以相當精確的程度掌握即將到來的商業模式。

他認為,如果你想盡可能追求最大利潤,那麼擇時就有必要。既然擇時有必要,我們接下來就講一講——什麼時候買?費雪的意思是,只要是好公司,任何時候都可以買。但是,如果你想追求更高的收益,就得考慮時間的選擇。這裡,我高度的凝練一下費雪的核心觀點:

1.大幅下跌的優秀公司,買;

2.業績增長明顯高於股價表現的公司,買;

3.股價沒有隨業績上漲的公司,買;

4.股價明顯低於其真實價值的公司,買。

大家請注意,這4條我是按優先順序分的。

先說第一條,大幅下跌的優秀公司。優秀公司,業績優秀,漲幅喜人。這種公司,如果大家發現短期內跌幅較大,就可以考慮買入了。因為他的業績趨勢是向上的,股價趨勢也是向上的,短期回調要麼因為業績的短暫休整,要麼是經濟週期的影響,所以每一次回調,特別是深度調整,都是最好的買入時機。

第二條,業績增長明顯高於股價表現的公司。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比如一家公司,近幾年業績增長了3倍,但是股價卻只漲了1倍,這種公司就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市場已經對這家公司有了認可,只不過認可的程度還不夠,因此可以買入並持有,等著股價配得上它的優秀業績。

第三條,股價沒有隨業績上漲的公司。這種的,我相對前兩條要謹慎一些。如果業績好不是一天兩天了,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了,股價卻遲遲得不到市場的確認,那就得更加謹慎了。要知道投資市場也需要熱度,也需要資金跟風,所以那種業績很好,但是股價遲遲不漲的公司,我們想要從中獲得利潤,可能花費的耐心就要更多一些。

第四條,股價明顯低於其真實價值的公司。這種說白了,就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所說的安全邊際,公司原本價值100億,結果呢市場環境不好,或者什麼其他原因,公司市值只有80億。假設市場有效的情況下,價值肯定有一個迴歸的過程。

只不過費雪說了:低估的程度有限,且調整到真實價值需要時間,比如5年。所以從他的話中,可以讀出的信息是,他對於便宜的股票還是抱著謹慎態度的,內心裡肯定還是覺得,投資成長型公司更靠譜——要麼怎麼說他是成長股投資大師呢。

以上這些,是我對於這兩章內容的理解,加了一些個人的看法,如果投資者有更高明的見解,或是對股票的買入時機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歡迎在文章後方留言。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